2012-11-16 01:18:00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伍源源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伍源源 發自北京
“今年參展商和參觀人數和往年相比少了不少,不少廠商由于資金鏈斷裂,今年不能來了。”昨日(11月15日),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現場,一位德國風電設備供應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作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國際性風能展會,北京國際風能大會已歷時5年,亦見證了中國風電行業過去5年的高速增長。而在昨日的主論壇中,風能在全球市場遇到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中國市場增速放緩成為與會者討論的主題。
國家能源副局長劉琦表示,中國是目前全球風電裝機排名第一的國家,預計今年將超過6000萬千瓦,發電量超過一千億千瓦時,成為中國第三大電源。他同時表示,傳統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措施已不能適應風電等新能源發展的需要。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在大會上稱,風能的發展帶來管理體制挑戰,風能的大規模上網將觸動傳統能源的利益。
“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目標顯示,到2015年,我國風電電網裝機達到1億千瓦,2020年達到2億千瓦。
雖然我國新增裝機和市場規模居世界前列,但風電發展面臨棄風,以及電網發展建設滯后于風場建設的問題。因此,風電如何從資源密集但用電需求低的西部地區輸送到我國負荷中心東部的難題困擾著產業發展。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主任李俊峰表示,中國風電行業首先是企業發展速度下降、效率下滑;其次是并網難和消納難的問題日漸突出;第三是質量等原因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由于新能源的間歇性,消納問題一直比較突出,因此也產生了棄風現象。
2012年8月,電監會發布《重點區域風電消納監管報告》指出,受電網規劃協調、建設不同等因素影響,2011年風電發展主產地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棄風電量達123億千瓦時,棄風率約16%,對應電費損失約66億元。
施鵬飛在大會上表示,全國棄風率平均約16%,其中內蒙古東部和吉林地區超過20%。
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辛對記者表示,棄風導致了風場投資建設放緩,主要原因是由于五大電力央企下的風場投資商認為利潤不高,緩建一些已經核準的項目。
上述德國風電設備供應商對記者表示,去年行業經歷了一次洗牌。由于風場建設放慢,原本已經生產出的風機不能安裝,風機的貨款就不能及時到位,下游的設備供應商也就不能從整機商手中按時拿到貨款,所以資金鏈斷裂,企業無法生存。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主任賀德馨表示,“十二五”期間,隨著行業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并網瓶頸的破解,我國風電產業將面臨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
施鵬飛稱,今后國內風機市場將朝著能適應更低風速、更復雜地形的風機發展,另外風場將朝著管理更加精細,一個風場使用多種風機機型的方向發展。
劉琦在大會表示,加快風電發展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束縛。他表示,國家能源局將加強電力系統建設,建立更大區域的電力市場,并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再次是優化風電開發布局,增強中國風電企業創新能力。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