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2 00:58:49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黃琳涵 發自上海
對于自主品牌而言,今年堪稱備受挑戰的一年,受到內外環境的壓力,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一度萎縮。在經歷了大半年的調整之后,自主品牌終于止跌上揚,從低谷中慢慢起身。來自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顯示,9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批發銷量環比增長28%,同比增長7.5%。10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批發銷量環比再增2.7%,同比增長15.1%,連續兩個月大幅度逆轉。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從8月份的26.4%增長到32.6%,到10月份再次升至33.9%。
從9月銷量排名變化分析,自主品牌業績已開始出現分化。來自蓋世汽車網的數據顯示,前五企業的排名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明顯變化:長城由第五位躍至榜首;奇瑞排名下降一位至第二;比亞迪被長城和吉利超過,排名由第二降至第四;一汽集團排名由第四降至第五。
在新一輪調整中,各自主品牌表現出了不同的適應能力。對于及早調整產品戰略并重點打造強勢產品的長城、吉利來說,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上都小有收獲。分析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差距或將進一步加大,自主品牌若要穩步前進,不但要積極開拓新市場,還要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和實施戰略轉型鞏固自己的既有市場。
國內遇阻轉戰海外市場
今年以來,由于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自主品牌企業遭到了多重挑戰和質疑。在消費升級以及限購的大背景下,一線城市基本沒有生存空間,而在三四線市場這些曾讓自主品牌發光發熱的地盤,近幾年來也被逐漸下探的合資品牌侵占,越來越多追求性價比的消費群體開始不再鐘情自主,轉投合資懷抱。這讓部分自主品牌受到不小影響。
從銷量上看,自主品牌市場中明顯表現出冷熱不均。今年1~9月,奇瑞、比亞迪、一汽集團、長安集團和江淮汽車銷量均出現下滑。一汽集團銷量同比下滑26.5%至22.48萬輛,降幅最高;其次是江淮汽車,銷量下滑21.1%至13.71萬輛。
根據蓋世汽車網數據顯示,吉利9月共計銷售4.46萬輛汽車,實現同比近三成的增長,完成全年銷量計劃的70%。長城汽車今年9月市場銷量表現更為突出,其銷量不僅登頂自主品牌,并且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76.9%的高增長。
對于自主品牌的分化現狀,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將其歸結為:對海外市場的大力開拓,以及堅持對核心品類產品的深造。崔東樹表示,國內市場遇冷,自主品牌把發展目光轉向海外,不失為明智之舉。
他指出,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發展畸形,高端車市場暴利,但大排量大油耗的車卻有追隨者無數。這讓越來越多包括自主品牌在內的車企開始對高端市場趨之若鶩,導致自主品牌中低端市場嚴重萎縮。在沖擊中高端市場過程中又遭遇各種困難險阻,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形下,自主品牌選擇了發力海外市場,并且收效不菲。
多年來持續推進海外市場體系建設的奇瑞汽車,雖然國內市場銷量平平,但在海外市場業績的強力支撐下,在前10個月的銷量排名中暫時保住了自己龍頭老大寶座。據奇瑞汽車最近公布的銷量來看,10月共完成銷量45864輛,其中出口15283輛,同比增長16.5%。
吉利今年上半年的海外市場表現也堪稱大獲全勝,根據吉利汽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吉利汽車出口達到創記錄的12204輛,同比增長127%;今年累計出口已突破81000輛,同比增長190%。
分析認為,截至目前吉利汽車貢獻的投資收益,很大程度得益于其出口的快速持續增長。相對中國消費者而言,海外市場似乎更容易接受自主品牌主打的小排量車型。
“短期內,加力海外市場是實現快速增長的有效方式,但并不能成為自主品牌脫困的長遠手段。”汽車資深分析師張志勇認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目前在海外市場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國內,但自主品牌必須以這些市場的擴展為基礎,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抵抗未來來自跨國公司的競爭。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逐漸成熟,跨國公司終會將矛頭瞄向新興市場,而自主品牌也必然會迎來與跨國公司的再次交鋒。
調整模式聚力拳頭產品
“市場長期趨冷,將助推自主品牌發揚精品戰略。”崔東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發力海外市場,自主品牌更重要的還是不斷優化產品線,提升品牌形象,這對國內市場表現尤為重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杜芳慈也表示,由于長期受益于政府補貼,目前國內部分自主品牌在產品優化和模式調整上少有作為,盈利能力微弱,“相對于跟風模仿,自主品牌更需要的是修煉內功。”
在奇瑞收縮多品牌戰略之后,吉利的品牌分化卻取得了成功。帝豪作為吉利最暢銷的系列車型,是吉利汽車戰略轉型的重要標志,吉利希望在競爭策略上告別價格優勢、走向技術優勢。技術和品質策略,讓沒有顯赫出身的帝豪成為首個被公認為打造高端中級車市場取得初步成功的自主品牌。
專注于打造拳頭產品,形成品類優勢,再以此反哺品牌的策略,相比于盲目擴張產品線、進軍高端市場,將更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據吉利汽車11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10月吉利汽車總銷量為372547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3%,完成全年46萬輛銷量目標的81%。
帝豪、全球鷹、英倫三個品牌10月銷量分別為15352輛、17192輛、16065輛。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首款SUV-GX7自上市以來就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10月GX7的銷量延續了9月的銷量表現,再創新高,達到4581輛,成為吉利汽車銷量大增的一個亮點。業內人士表示,吉利全球鷹GX7之所以能在上市之后取得成功,正是得益于吉利之前在市場上打下的堅實基礎。
按照慣例,小眾化且品牌認知度不高的車型,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利潤,也無法獲得理想的銷量。崔東樹認為,目前自主品牌最大的弱點即陷入了錯誤的邏輯,喜歡盲目進軍高端,反而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缺乏精耕細作,致使核心優勢逐步流失。在市場高速增長時期,自主品牌多采取了 “野蠻生長”方式,并未過多顧忌產品質量和品牌推廣,而在市場收縮之后,自主品牌則紛紛遭遇發展瓶頸。
經過一年多的市場洗禮,很多車企已意識到問題,開始收縮戰線,著力打造核心產品,奇瑞當屬其中典型。今年以來,奇瑞在終端市場銷量上始終處于頹勢,若不是海外市場強力支撐,奇瑞今年業績將更為慘淡。奇瑞董事長尹同躍認識到,由于過于追求規模和速度,導致奇瑞產品偏多,資源分散,每個產品都做不到精耕細作,“現在就是集中資源,打造拳頭產品,將每一個產品做到位,這就是我們短期的轉變。”
業內人士分析,當中國汽車市場低速增長一旦形成常態,自主品牌未來打翻身仗更加艱難。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必須面臨新的市場環境做出抉擇。一方面開拓新的發展領域;另一方面,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在優勢市場深度耕耘才是當務之急。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