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券商“資金池”隱患不容忽視

2012-11-27 01:05:23

如果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量的資金在實體經濟之外空轉,頻繁 “借新還舊”,加之監管又存在漏洞,就很容易滋生系統性的風險隱患。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影子銀行”和資金池成為近期熱議的焦點。

“影子銀行”之所以引起人們注意,主要是由于其規模龐大和潛在隱患未知。“影子銀行”在中國主要表現為銀信合作理財、地下錢莊、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民間金融、私募投資、對沖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這種融資方式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系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系。“影子銀行”的形成原因,除了銀行體系的服務不足之外,還包括金融壟斷和利率傳導機制不暢給新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了機會。多元化的融資結構和金融脫媒本是一種趨勢,但如果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量的資金在實體經濟之外空轉,頻繁 “借新還舊”,加之監管又存在漏洞,就很容易滋生系統性的風險隱患。

據全球金融監管組織——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稱,目前全球“影子銀行”規模已高達67萬億美元。FSB呼吁各國完善監管體系,防止“影子銀行”在2015年或2020年前后制造出新的全球金融危機。另據瑞銀證券統計,目前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大概有24萬億元,規模非常龐大。對于“影子銀行”的危害,中行董事長肖鋼近期發文警醒:“中國‘影子銀行’已經成為未來幾年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個潛在源頭。”他指出,銀行發行的資金池理財產品,由于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一旦投資者失去信心并退出理財產品,資金池擊鼓傳花便會停止。

銀監會已經意識到了銀行資金池業務存在的系統性風險,于是采取了摸底調查,同時要求銀行業整改原有的資金池模式,必須指出每筆理財產品的具體投向。由于資金池業務運轉的根基在于,單個理財產品的資金不能與項目形成一一對應,并且實施“短借長貸”。因此,一旦有投資項目出現風險,資金池的整個鏈條就會斷裂。同時,很多理財產品都是以預期收益率作為發行條件,而外部很難知道實際資金池運作的真實情況,在不透明的情況下,這既不利于監管,也不利于責任劃分。如果一些理財產品背后對應的投資標的是“有毒”資產,那么,最終風險該由誰來承擔?資金池鏈條斷裂會給整個金融系統帶來什么樣的隱患?

假設按照“期限錯配”的原理,當實際投資收益不能滿足預期收益或者出現虧損,資金池風險只能由新客戶為老客戶埋單。雖然銀監會提高了警覺,要求每只理財產品要指明具體投向,使得銀行和信托原有資金池模式難以為繼。但為了規避監管和風險轉嫁,銀行和信托又把券商拉了進來,銀行作為出資方、券商作為管理人、信托充當發起人,以“銀證信”三方合作的名義來鉆空子,繼續資金池業務。券商的資管業務現在迅速飆升至9735億元,其中集合理財1635億元,專項自管100億元,定向自管超過了8000億元(主要是銀證合作為主的資金池業務)。這種以創新名義鉆空子的方式是目前中國金融分業監管下的典型特征,即利用不同的監管主體來進行監管“套利”,而資金池本身的風險和隱患并沒有得到任何緩解。

為了避免潛在的金融風險,應該盡快啟動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打通各部門之間的監管通道,共享監管信息,盡早建立統一、協調的金融混業監管框架。如果還沒有做好混業監管的準備,那就先將分業監管調整為統一的分類監管,先按金融產品的屬性來劃分監管范圍,而不以部門和企業來劃分,避免同質產品的不同監管主體和不同的監管標準。同時,要對各金融單位和混業經營的金融企業實施嚴格的防火墻制度,避免系統性風險的傳染。

同時,筆者建議,券商資產管理業務要走財富管理的正路,切勿過度迷戀平臺業務,券商的高附加值服務不在這里。如果券商不提升自身在二級市場的投資管理能力和風險定價能力,不樹立專業的財富管理能力,則券商的平臺業務就沒有優勢可言,反而會被銀行、信托的資金池綁架。

2005年之前,由于資管業務過度膨脹,加上違規挪用客戶保證金,很多券商死在了黎明的前夜。現在雖然券商不能再挪用客戶的保證金。但其發行的各種理財產品都在想方設法地掏走客戶的閑置保證金,如果股市沒有起色,實體經濟萎靡,投資標的出現虧損,則券商的這種平臺業務將得不償失。為了避免券商重蹈覆轍,證監會應該及時對券商資管業務實施必要的監管,對券商資金池嚴格要求,也要明確理財產品的具體投向,避免銀行、信托的風險向證券轉嫁,避免金融系統性風險交叉感染。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