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5 00:56:17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董力瀚
每經實習記者 董力瀚
低迷的環境中資本市場融資結構悄然生變,隨著IPO審核斷檔近兩個月,公司債發行市場迎來 “井噴期”。剛剛過去的11月份,公司債發行規模達到423.7億元,創下公司債券單月發行額度的歷史新高。有市場人士認為,監管層對公司債券業務的推動和票面利率的整體回落,為上市公司以低成本融資提供了新渠道,從而拓展了公司債券的發行空間。
巨額債券融資流向了哪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近期有部分上市公司“舉債還貸”。
低迷市場催生融資結構變化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滬深兩市完成的總募資金額為4126億元,相較2011年全年募資總額7783億元大幅下降。2012年完成IPO發行工作的公司至今共149家,IPO募資總額1018億元,相對去年全年的2757億元IPO募資總額尚不足一半。
2012年至今與2011年全年的定增募資總額則分別為2870億元和436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定向增發作為市場上再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雖然其融資額度連續兩年超過新股首發,但在2012年也出現了明顯回落。
不難發現,2012年的融資市場上,公司債成為無可爭議的主角。
相對于2011年1242億元的融資額,公司債2012年至今的融資總額高達2238億元,較去年增長近一倍,比同期IPO融資額度也高一倍以上。此外,11月份公司債的發行規模超過今年6月的409億元,達到歷史性的423.7億元。
某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對記者表示,11月份公司債發行集中放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石油公司債的發行,12中油01、12中油02、12中油03三只公司債實際發行量合計200億元,占11月公司債發行規模近一半。另外,由于年關將近,許多公司選擇將手頭積攢的項目突擊發完,緩解資金壓力的同時也在為年報做準備。
公司債發行規模的空前擴張也給投行業務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iFind數據顯示,年內共有49家投行參與了公司債的發行承銷工作,從債券承銷數量來看,瑞銀證券、中金公司和國泰君安排名前三,分別完成了18、17和16只公司債的承銷工作。
在股權融資低迷的大環境下,積極開展債券業務對投行來說也是大勢所趨,一位資深投行人士稱,包括首發、增發在內的股權融資或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低速,公司債的保薦工作對投行來說運作周期更短,審核中的不確定性也相對較低,對投行業務是一個有益補充,預計未來公司債券市場的擴張期仍會延續。
平均每周發行約3只公司債
相對于前幾年的緩慢發展,進入2012年,公司債在融資市場上的表現可謂全方位“井噴”,在融資總額大幅增加的同時,公司債券數量較2011年也翻了一番有余。滬深兩市2012年至今發行的公司債共174只,也就是說,平均每周有約3.6只公司債發行。
公司債市場的快速擴張為上市公司帶來了巨額募集資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部分公司投向特定募投項目之外,這些資金有很大一部分被公司用于歸還貸款,“舉債還貸”的現象集中出現。
例如,本周一公告宣布發行公司債的公司有青松建化(600425,收盤價8.27元)、海螺水泥(600585,收盤價16.61元)、駱駝股份(601311,收盤價7.36元),三家公司在債券募集說明書募集資金運用一項中無一例外著重提及“償還銀行貸款”,并以剩余資金補充公司流動性,以節省利息支出。
對于上市公司以債券融資還貸的邏輯,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債券融資成本相較貸款來得更低,另外公司債券的期限通常為5~10年,對于公司來說,舉債還貸相當于以長期債務替換短期債務,有利于優化負債結構。
盡管藍色光標(300058,收盤價18.92元)在11月發行的公司債票面利率攀升至7.9%,創下近月新高,但整體來看,11月公司債票面利率已經有所回落。iFind數據顯示,11月發行的公司債加權票面利率4.82%,相較今年2月6.63%的票面利率高位已經有了明顯回落。同時,目前一至三年和三至五年的貸款基準利率分別為6.15%和6.4%,遠高于同期公司債的票面利率。
該券商人士認為,影響公司債票面利率的因素較多,與發行時段、公司資質、供應量等都有關系,總體來看,貸款基準利率會被公司重點參考,一旦公司債票面利率均值高于貸款利率,公司債的發行規?;驎蠓s減。
是否分流股市“活水”?
盡管監管層一再強調不會通過停發新股來救市,但證監會發審委自今年10月10日完成深圳崇達電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IPO審理工作之后,就再也沒受理過任何一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卻是不爭的事實。期間硬著頭皮完成新股發行的浙江世寶IPO額度則大幅縮水。
然而IPO暫停后,A股仍然跌跌不休。事實上資本市場融資腳步未完全停滯,在股票首發規??s減的情況下,發行規模快速擴張的公司債是否是分流股市“活水”的癥結所在?
東方證券首席投資顧問胡世捷認為,公司債發行規模盡管出現了爆發性增長,但從其11個月2000多億元的融資規模來看,對A股場內資金的分流作用有限。
“資本市場上的資金分配確實是個問題,但持倉量持續創出新高的股指期貨市場對股市形成的分流作用更加明顯。”他坦言,事實上很多券商都面臨客戶從A股轉向期指市場的局面。
上周四期指四大合約總持倉量首次突破10萬手關口,創出歷史新高,而成交額也持續高位。iFind數據顯示,12月4日當日所有股指期貨合約的總成交額為3812.5億元,而同日A股市場滬深兩市總成交額則僅為822.5億元。
胡世捷認為,因股票市場賺錢效應缺失,流出資金多會選擇債券、理財產品等固定收益品種,從而間接支撐了債券市場不斷擴容。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