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2-12-05 18:09:52
在沒有添加塑化劑的情況下,僅僅長途運輸和包裝的疏漏都對行業帶來震蕩,那么對于我們平時所食用的加工食品,各種添加劑的加入,一旦深究,又有誰能“獨善其身”呢?
每經編輯 涂勁軍
一篇“塑化劑”的報道,將酒鬼酒推到風頭浪尖。眾白酒大亨近日來的低調和沉默,唯恐多發一言,難以獨善其身,其實大家都在觀望,看看此事件如何平息,又如何有有關部門來回應。
眾多專家出來拍磚;眾多消費者一片恐慌;眾多投資者收緊銀根;眾多主管部門的官員,緘口莫辯......這個已經在行業里面存在了數十年的既定事實,當此刻赤裸裸出現在公眾面前之時,卻為整個行業相關人士,帶來如此大的恐慌。
經過連日來,筆者對于業內專家和人士的了解,大家紛紛指出,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劑,對于酒體本身沒有任何好處,最終,在央視的質量調查報告中,也組織專家查出真相,原來是在包裝和運輸過程中,將塑化劑的分子,融入到了酒體內,于是才讓酒鬼酒成為了眾矢之的。
其實,也不能說酒鬼酒此番遭受的是不白之冤,只是別的白酒企業也很難獨善其身。在沒有添加塑化劑的情況下,僅僅長途運輸和包裝的疏漏都對行業帶來震蕩,那么對于我們平時所食用的加工食品,各種添加劑的加入,一旦深究,又有誰能“獨善其身”呢?
“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食品工業。”在一次行業論壇上,原四川省食品工業協會會長魏夕和曾說過。
實際上,縱觀整個食品工業的發展歷史,要想將我們傳統的手工業食品,變身為可以長期保存并且長期運輸,并進入各大商超的加工產品,不動用各種保藏手段,是萬萬不行的,于是,整個大學四年,我們都沉浸在實驗室里面,學習各種食品保險的方式,學習各種添加劑的制造方式,以及國家標準(以下簡稱“GB”)的測算方法,就是為了如何將各種具有地方特色以及方便食品,能夠推廣到更大的區域。
另一方面,在食品的生產加工工程中,為了增加食品的滋味,為了更好的贏得消費者,以及更好的達到國家各種GB檢驗標準,在合理范圍內,往食品內加入添加劑,也成為了食品工業探尋的一個領域。
筆者自大學畢業以來,再也沒有進入過實驗室,但是當時對于各種添加劑的GB測定的方式還歷歷在目,當時覺得過于殘忍,就是每一種食品添加劑被研發出來,都要對小白鼠進行小劑量注射,小白鼠物理死亡那一刻所注射的劑量,再除以200,就是當時(2002年)國家有關部門對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GB。
然而,中國歷來崇尚的都是“民以食為天”,當各個地方的各類食品加企業,在地方利益和私人利益的驅使下,在廣大奔小康的人民的訴求中,猶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之時,GB國標似乎并不能成為每一種食品準入市場的嚴格標準,例如現在市面上大量的泡菜制品增脆劑超標7至8倍甚至10多倍,許多廣進二三級市場的食品都是三無產品,由小作坊制造等。
由此,不難看出,許多食品在進入流通環節之時,并沒有相關配套的食品檢驗環節的存在,即便是一些大中型城市,食品標準檢測,也僅僅是抽樣檢查。因此,在利益驅使下,大量的沒有經過檢測的食品進入市場,最終貽害了廣大的消費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