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8 00:28:0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趙笛 王硯丹 實習記者 皇甫嘉
每經記者 劉明濤 趙笛 王硯丹 實習記者 皇甫嘉
2012年,股指陰跌不休、寒氣凌人,即便12月暖風不斷,依舊無法改變A股最大的癥結——供求問題。限售股不斷解禁以及存量限售股陡增形成的“堰塞湖”令市場難以消化,再加之2013年內外不確定因素甚多,投資者面對2012年年末反彈,保持心態淡定頗有必要。
分析人士認為,即將到來的2013年,即便存在機會,或也主要是一些波段反彈,全年將圍繞“尋底”和“筑底”兩大主題艱難前行。
策略·尋底篇
矛盾依舊 2013年或繼續尋底
2012年12月,政策面閃現不少新信號、滬指強勁反彈,因此市場對2013年充滿了期待。但分析人士認為,阻礙股指上行的矛盾依舊沒有徹底解決,IPO暫停也只是讓壓力暫緩,經濟增速放緩、限售股解禁、市場資金面不濟等困難,或將讓2013年繼續尋底。
尋底因素1:經濟復蘇過程艱難
當官方PMI指數連續兩個月保持在50%的分水嶺之上時,各方普遍認為這體現出國內經濟正在復蘇,這也是11月底以來,股市強勁反彈的內在動力。然而,這種由經濟復蘇帶動的反彈能否在2013年維持下去?目前市場普遍觀點是:2013年的經濟復蘇或并非“V”型,而是“L”型。
支持這一觀點的基本理由是,2009年經濟復蘇是由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所推動的,如今很難再現那樣大規模的投資。瑞銀證券特約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博士認為,未來復蘇或為“L”型復蘇。他預計2012年GDP增長7.6%、2013年或回暖至8%。在基建投資繼續反彈、房地產建設企穩回升、外需趨于穩定、去庫存緩和發展的情況下,未來幾個季度經濟將現環比溫和復蘇。
申銀萬國分析師李慧勇觀點則更謹慎,他認為從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經濟都是弱復蘇,預計2012年GDP增速為7.7%,明年有望小幅提升至7.8%。
而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則詳細分析道,當前經濟困境來自于曾引領十年黃金增長的房地產市場化紅利遇阻和WTO紅利消耗殆盡,這導致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疲弱。在產能持續過剩的情況下,市場需要結構性出清。
尋底因素2:擴大內需時日漫長
2012年12月,新型城鎮化概念橫空出世,從農資流通到農業機械、從水泥基建到房地產再到汽車、新型城鎮化發展,作為經濟轉型并尋求內生性增長的關鍵政策,立刻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在相關概念經過一波炒作后,市場亦需要靜心思考內需提振經濟的效力是否能很快實現。
首先,一直被倡導的擴大內需并不會快速顯效。黃文濤認為,擴大內需是經濟繁榮關鍵所在,但消費者購買力顯然會受到儲蓄與收入水平限制,將出現勻速增長而非爆發性增長。
其次,目前被視為擴大內需核心動力的新型城鎮化,其發展基礎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大興土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表示,據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直接消費可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也表示,如果能將目前1.5億農民工真正轉化為市民,由此可以產生1.35萬億元的社會消費量。
但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農民轉變為市民,這并不僅是稱謂變化,還涉及到就業、住房、養老、醫療、教育等一系列問題,農民工子女城市入學、農民工享受城鎮醫保等都有賴于政策系統調整,這都不是短期能夠完成的。
尋底因素3:資金面壓力依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相比財政資金壓力,A股資金面壓力同樣不輕。
首先是IPO壓力。8月以來IPO已實際暫停,這對A股是顯而易見的利好,但目前已過會的擬上市公司多達70余家,等待過會的企業多達700余家。
其次是限售股壓力。西南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張剛分析指出,2013年限售股解禁量和解禁市值將分別增加近兩倍和逾七成,2013年的解禁量為2009年以來第三高,低于2009年和2010年。
第三,從截至2012年11月的數據來看,廣義貨幣(M2)余額為94.48萬億元,至2013年的3月或4月,M2可能達到或突破100萬億元大關。在M2持續增長、通脹壓力不容小覷的情況下,指望銀根和貨幣政策寬松是不現實的。據莫尼塔分析師陳殷指出,2012年四季度以來,財政支出增速下降,積極財政政策在年底用錢高峰時力度轉弱。
第四,推升2006年~2007年大牛市的海外熱錢正源源不斷地流出。雖然前期媒體不斷報道QFII借助大宗交易平臺抄底銀行股,但從整體來看,11月外匯占款實際下降736億元。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認為,在匯率貶值預期、利差縮小、風險資產收益為負和資本回報率下降等廣義回報率下滑因素下,熱錢持續流出。從長期看,資本當然會流向回報率更高的地方,而國內經濟中長期看處于回報率下降通道,因此熱錢流出也將制約A股2013年表現。
因此,綜上所述,分析人士認為,反轉行情或難在2013年出現,市場仍將在夾縫中生存,踏上不斷尋底之路。
策略·筑底篇
荊棘之路 期待超常利好
雖然一些不利因素浮現在市場上空,但也并非看不到一絲曙光。
分析人士認為,即便2012年股指整體節節敗退,但依舊有個股“挺身而出”,“蘋果”、“3D打印”概念不時冒頭,令股指在尋底時得到一絲喘息。2013年亦然,市場整體環境或依舊不容樂觀,但在不斷尋底的道路上,市場也將表現為反復尋底、筑底,逼近真正的大底。
筑底因素1:資金或超預期輸送
萬聯證券指出,2012年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次數明顯少于市場預期,多以逆回購為主要手段達到貨幣管理目標,這一特點或將在2013年延續。那么,這是否意味著資金面將一直處于偏緊狀態?
有分析人士認為,2013年1~7月解禁市值達1.5萬億元,而8月~12月解禁市值僅6000億,因此在經歷艱難的前7個月之后,到明年下半年擴容壓力有望減輕。而考慮到新三板推出,明年同樣能為A股市場疏通“供給阻塞”。
分析人士注意到,在2012年國慶節前后,上交所、深交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和部分中介機構分赴美國和加拿大、歐洲、日韓等地,針對境外大型養老金和主權基金舉行了QFII推介活動,會見境外機構投資機構近200家。據證監會初步統計,在美國和加拿大,有19家機構計劃申請或增加投資,現有和潛在QFII預計申請額度合計約31億美元;在歐洲,13家機構明確表示將申請QFII或增加額度,預計申請額度合計約80億美元。
QFII投資額度增加和新基金獲批預示著市場新增血液在2013年也可能超預期增加,因此出現行情疲軟,但資金又瘋狂進場時,階段性底部則就極有可能誕生。
筑底因素2:關注新政策刺激因素
分析人士認為,進入2013年,市場將對政策推進預期、新型城鎮化、收入分配改革、“1號文件”、美麗中國、寬帶中國以及智慧城市等投資概念充滿期待。
雖然從無單靠刺激政策股指就持續大幅反彈的案例,但不可否認的是,刺激性政策有時超預期出臺后,對于股指階段性企穩仍有積極作用。
放眼2013年,能讓投資者憧憬的政策周期將是3月的“兩會”和10月前后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年“兩會”的召開,是新階段第一批次經濟政策的時間窗口,這將是第一個可能出現的政策超預期時間點。
另外,流動性也存在改善預期。從當前流動性狀態看,M1、M2與低點相比已有所改善、M1周期性反彈、存款準備金率從高點有所下降,因此,2013年一旦貨幣乘數繼續回升,那么貨幣供給將可能恢復。
筑底因素3:全球經濟繼續復蘇
分析人士認為,從全球中周期運動來看,中美等經濟體都已經歷了第一庫存周期的波動,在未來的兩年之內,全球經濟基本處于第二庫存周期的穩定階段,雖然將進入本輪中周期的穩定期,但畢竟仍是在長波下降趨勢中,因此仍難見到主要經濟體趨勢性強勁回升,弱復蘇格局或仍將延續。
在經濟快速復蘇無果的背景下,影響全球市場的歐債危機或將在2013年出現新曙光。中信建投指出,2013年下半年及之后,歐債危機風險將逐漸趨緩,全球經濟在美國、中國新一輪庫存周期啟動之后復蘇態勢將會改善。因此,債務危機減緩程度很可能左右市場投資情緒,一旦樂觀信號超預期,也將成為A股重要筑底信號之一。
另外,2013年可能出現換屆與投資建設周期相疊加的情形,將形成促進投資增長的有利環境。根據歷史經驗,五年規劃的第二、三年往往是投資加速年份,2013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第三年,大量審批并開工的“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有利于投資增長加快。
投資項目加快若好于預期,市場也會提前反應,走出一波上行行情。
操作·實戰篇
緊貼市場四步挖掘波段機會
將2013年的行情定義為探底并反復筑底的過程,投資者在操作策略上也應該做到審時度勢,從四步著手:在初期尋底階段,投資者可跟蹤融券余額變化,在市場有反轉趨勢時初步介入;筑底階段,通過成交量萎縮、底部熱點重現等規律進行確認;在市場開始反彈時,投資者要注意各板塊之間的風格輪動,把握節奏;在行情處于中期頂部階段,總有政策、資金進出等方面的征兆提前出現,投資者應做到適時獲利了結。
空頭異動 耐心尋底
分析人士認為,既然將2013年的行情定義為不斷探底并反復筑底的過程,那么投資者在全年的操作策略上也應該有針對性。“寧可錯過、絕不沖動”是投資者此時需要謹記的原則。
在下跌趨勢當中,除了少數的白馬股,絕大部分個股的上漲空間都十分有限。往往在投資者發現個股出現逆勢冒頭的情形時,已經錯過了其最佳的介入時機,因此需要抑制心中貪婪的“魔鬼”,適時放棄一些短線炒作機會,反而更加有助于投資者找出真正的投資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股指期貨的走勢可作為投資者判斷行情反轉的依據,因為它具備價格發現功能,原本作為投資者進行套期保值和風險規避的重要工具,卻間接地為投資者捕捉見底行情提供了依據。例如,機構投資者在發現重大利好消息時,首先會考慮在股指期貨市場建立頭寸,因為股指期貨的交易成本比現貨市場低,同時T+0的交易機制也使得股指期貨市場的流動性更佳,以便形勢不對適時退出。然后,機構投資者才會在A股市場上買入股票。
因此,投資者通過了解股指期貨的走勢,有利于發現市場初步見底的征兆。
融券的推出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提前辨別底部的利器。在成熟市場,融券余額往往是重要風向標,融券余額的大增可能預示著市場的極度悲觀,看空后市的投資者有所增多,對于底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熱點重現 震蕩筑底
尋底過后便是筑底,在市場中期底部筑完之前,必然伴隨著大盤的連續縮量。成交量的萎縮,意味著繼續止損的投資者越來越少,市場失去了繼續向下的動能,在盤面上顯示為交易清淡、拋盤難覓,因此市場迎來反彈便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投資者對縮量的標準往往表現得較為茫然。用前兩年的成交量標準衡量現在是否處于筑底階段,未免太過“拿來主義”,投資者應該結合前期市場頭部成交量的標準來定義,同時應該考慮到市場多日縮量的表現。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在A股歷史上幾次重要的底部,市場其實都表現出了驚人相似的規律:前期強勢股出現補跌、陰跌變急跌個股大面積跌停、新股密集破發、市盈率達歷史最低水平。
以2012年末1949點階段性低點為例:兩年來一直處于強勢地位的白酒、醫藥板塊遭遇行業重大利空,集體淪陷,而行業龍頭如貴州茅臺(600519,SH)更是出現了30%以上的跌幅,即強勢股補跌;創業板在2012全年基本處于箱體震蕩狀態,整體跌幅較緩,但在11月末的一周內突然遭遇重挫,跌幅逾10%,可謂陰跌變急跌;新股破發率居高不下,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中小板、創業板上市首日破發率分別高達30.9%、23%,上交所上市個股破發率甚至達到32%;市場整體市盈率自不必多說,多份統計報告表明均處于歷史的底部。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的重要底部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經歷縮量、上漲、拐頭、再上漲等多次循環反復之后,才會形成重要的底部,“雙底”一說也由此而來,因此投資者在市場的筑底階段需要分批建倉。
把握節奏 介入反彈
2013年一旦市場出現反彈,各行業板塊并不一定會隨之跟上,總體或呈“有前有后、風格輪動”特征。
在反彈初期,基于對未來政策、資金面預期的幻想,往往周期性板塊表現會明顯好于其他防御性板塊,具體而言便是大盤股好于中小盤股,有色煤炭、建材、化工、金融等板塊的表現較為出色。
在樂觀的情緒散布到整個市場之后,市場也正式進入上漲階段,此時后知后覺的資金會不斷追逐業績優異、題材豐富的個股,從行業來看,電子信息、傳媒、消費品、農業等板塊會接過周期股的接力棒。
如此反復,市場呈現風格輪動、熱點來回切換的上漲節奏,這也為投資者創造了反復盈利的空間。
資金出逃 局部見底
在市場尋底、筑底過程中,如何留住期間來之不易的盈利,成為投資者白切關注的問題。
市場底部會經過數次反復,但頂部往往稍縱即逝,不少投資者尚未作出反應便已套牢,所以“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預期放緩的國內經濟、產業資本的套現態度、IPO“堰塞湖”的疏通,這三大利空成為2013年懸在A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同時決定了市場反彈的高度。
與此同時,A股政策市特征依然不改,投資者需要謹慎理解政策、制度的動向,通過其中的微小變化,洞窺上層的調控意圖。
同時,與前面提到的“底部縮量”相對應,市場在上漲過程中出現的連續天量、大陰線往往預示反彈的結束。例如2009年的小牛市,當年7月29日的一根大陰線吞沒了市場前一周的漲幅,當日成交額達到了3000億元以上,而前一周的日成交額僅在2200億元左右。2009年11月24日,調整后的市場再次迎來一根成交額高達2950億元的大陰線,至此,當年的小牛市正式宣告結束,從此展開了長達兩年的陰跌,后知后覺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因此分析人士認為,在2013年,只有通過了解國內經濟增速的放緩程度、場外資金入市的規模、產業資本的減持態度,投資者才能做到及時獲利了結。在曇花一現的行情里,切忌因為貪心而猶豫不決,一旦錯失賣出時機,贏利便會化為烏有,承受能力較差的甚至會招致虧損。
操作·展望篇
周期股盛宴不再 2013政策投資吹暖風
分析人士認為,依托國內經濟而生的A股市場,未來的投資邏輯也一定會與以往22年大不相同,周期股王者霸氣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將是新經濟機構下的主題投資機會。
周期股難發力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每一次經濟復蘇,最先感知到的都是周期性行業;每一次經濟陷入低潮,跌得最慘的往往也是周期性行業。
這些行業涉及甚廣,包括券商、煤炭、有色、運輸、電力、地產、機械等等。雖然看似雜亂無章,但是他們都緊緊依附于兩個鏈條——一是與城鎮化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二是出口。特別是前者,是二十余年來國內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推動力。
與這一切伴隨而來是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以及與之相關上市公司市值膨脹。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更是將這類公司股價推向極致。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在明年經濟轉型背景下,周期股的盛宴或許將永久成為歷史。即使有行情,但出現2006年~2007年甚至2009年級別的大漲可能都不現實。
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在于城鎮化速度可能放緩。據有關媒體報道,近期高層態度進一步明確,雖將城鎮化作為未來最大的發展潛力,但并不會一味追求“城鎮化”量的增長,其重心并不在增加投資。按照2012年11月末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32.6萬億元計算,未來十年投資增速年增長8.4%,即可實現投資凈增加40萬億元,遠低于此前十年水平。
因此,2013年的階段行情中,周期股很可能不會成為資金優選的寵兒。
盯緊政策導向型投資
分析人士認為,每一次經濟轉型都會有被淘汰者,但無疑又會催生新的機會。2013年A股市場最好的機會,或者說最新最有用的投資邏輯,其關鍵詞只有兩個:轉型、政策。只有深刻理解了政策,才能獲得最好的投資收益。
從A股市場歷史經驗來看,1月~4月一般是炒作年報行情和高送轉概念時期,近期這種炒作跡象已經有所抬頭。
進入5月以后,如果經濟一直處于弱復蘇狀態,那么資金尋找熱點往往變得比較困難,特別是在周期股可能不再具備大的投資機會背景下。即使有7月~8月中報行情,但由于中報少有公司提出高送轉,因此大盤很有可能出現熱點凌亂、反復筑底現象。這時只有出現新的投資主題,才能重新積聚人氣,并帶領大盤走出較大級別反彈。
當市場進入熱點空窗期時,投資者又如何把握隨時存在的筑底反彈行情呢?2013年全年貫穿兩大會議,一是3月的“兩會”,二是10月前后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當市場陷入沉寂之時,上述重要會議很可能出臺打破沉寂的相關政策,引領新的投資主題,屆時投資者只需跟隨新的政策指向,參與到市場熱點炒作之中即可。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