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8 00:29:0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記者 李彪 王雅潔 實習生 楊瑞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記者 李彪 王雅潔 實習生 楊瑞 發自北京
過去十年,城鄉居民參加醫療保險比率超過95%,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59億、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3600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目標已實現近半……一連串數字奏響了“改善民生”的時代強音。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民生問題持續聚焦。
收入分配
增加居民收入 初次分配格局嬗變
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生 楊瑞發自北京
原本預計年底出臺的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萬眾的翹首企盼中再次宣告延期。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發展成果要實現由人民共享,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終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目標。
在這樣的背景下,改革何時進行?居民收入如何增加?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應當如何調節?這些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熱議。
收入分配格局待變
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 (以下簡稱CHFS)日前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基尼系數已達到0.61,遠高于全球0.44的平均水平,屬于聯合國定義的收入差距懸殊的社會。
業內專家也認為在初次分配領域,政府占比過大,并呼吁要“還富于民”。對于初次分配中政府占比過大的觀點,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并不完全認同:“從初次分配來看,政府占比是有輕有重的。”
在他看來,當前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偏低,政府應當增加相關的稅收收入。而對于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現在看來在稅負方面還是偏重。
“在初次分配方面,對于勞動密集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來說,如果能夠在基本不改變統一稅率征收制度的基礎上再減輕一些稅負,對于我們穩定擴大就業,扶持這些企業,讓他們有能力建立職工工資的增長機制至關重要。”蘇海南說。
在日前召開的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專家們普遍認為,目前中國的稅收占GDP的20%是非常正常的水平。蘇海南也認為,其比例并不算高,但問題在于稅收后用于民生的錢卻很少。
蘇海南介紹道,在北歐一些國家,政府稅收占比往往高達60%,但他們的百姓并沒有意見,因為這一比例中約有45%的資金會被返還用于民生開支,只有小部分稅收是政府用來維持運轉的。
“當然,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建設、國防、外交等方面都要花錢,但是如果能將行政辦公經費,三公經費等壓縮下來,用于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滿足公眾基本服務支出等方面,那么即使我們稅收增速再減慢一些,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蘇海南說。
初次分配是根本
收入分配大概念中,既包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包含不同行業間巨大的工資鴻溝。
日前,由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社會藍皮書數據顯示:2011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3.13倍。
盡管政府宏觀調控下的稅收和財政等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二次收入分配范圍不斷擴大,但城鄉居民收入懸殊情況依舊日趨嚴重。
另外,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在此前發布的2011年 《中國薪酬發展報告》指出,部分行業工資上漲過快、高管職工收入差距千倍,造成不同行業、不同職位收入差距加大。報告顯示,企業高管與農民工工資收入差距最大曾達4553倍,企業內部近5年來高管工資增幅明顯超過普通職工工資增幅。
醞釀多年,期待實現工資協商制度和同工同酬的《工資條例》也和《方案》一樣,遲遲未能出臺。
蘇海南認為,“要想提高居民收入,根源還是在初次分配上。將初次分配與二次分配相結合,通盤考慮,但可以把更多的關注和著眼點放在初次分配上。”
落到實處很關鍵
蘇海南表示,其實在十七大、十八大,以及十二五規劃綱要上早已明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針和原則,這個《方案》即便是不出來,也可以沿著這些大政方針去貫徹實施。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實認為,收入分配本身就是個全局性的問題,涉及多個方面。
“該期待的不僅是方案的內容,關鍵是方案能不能落到實處。”李實說,有了改革方案,還要有配套政策保證落實。比如,要調節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就需要有相應的稅收政策;如果要進一步加強對低收入人群的支持力度,就需要在低保上有相應的保障。
在不增加稅收、不減少其他財政支出規模情形下,將每年新增財政收入和國企留存利潤的3.8萬億用于再分配,通過合理的轉移支付政策,將大大降低我國收入差距,并拉動內需。
養老統籌
養老體系“三險銜接”全國統籌已啟動
每經實習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三種保險的銜接辦法有望明年出臺,這將是完善我國養老體系的重要舉措,為全面破冰養老“多軌制”的不公奠定堅實的基礎。
同時,養老金賬戶虧空問題一直以來也是社會討論的焦點,是否會采取延遲退休的方式緩解養老金給付壓力也備受關注。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農村保險研究所所長庹國柱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解決養老金發展的問題,國家正在研究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工作,未來會采取漸進的方式延遲退休。
新規:三險銜接辦法
目前,我國的養老體制大體上有四種,分別是公務員養老保險、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除公務員養老保險外,后三種養老保險將有望實現銜接。
今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 《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并公開征求意見。《暫行辦法》適用于在職保、新農保、城居保這3種制度中參加過兩種或以上制度的,尚處于繳費期、未領取養老保險待遇的參保人員。
《暫行辦法》規定,參加職保繳費年限滿15年 (含依據有關規定延長繳費年限)的,可以申請從新農保或城居保轉入職保;職保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請從職保轉入新農保或城居保。《暫行辦法》擬于2013年施行。
庹國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養老保險的銜接轉續一直是在研究的問題,這個《暫行辦法》即使明年通過了,實行起來還有待時日。”
庹國柱認為,農民工的參保問題是焦點。“過去報道過很多次,像深圳、廣州這些地方到年末就有大規模退保。真正實行這個銜接,即使制度上沒有其他的問題,從農民工這個角度來講,可能也不大放心,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難點:平衡地區差異
庹國柱告訴記者,這個銜接制度下一步就要解決臺階問題,臺階肯定是要加大,基本養老保險是要解決基本生活。
據了解,我國單位繳納養老保險比例的平均水平為20%,按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跨省轉移的企業職工可轉走統籌賬戶總額的60%,而余下的40%將被留在轉出地社保機構。
“對于參保的人來說,只轉那么一點可能很難接受,但如果轉多了,當地社保機構不愿意,這一塊要討論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庹國柱說。
庹國柱還指出,“各個省市自治區之間養老保險的水平不一致,轉了之后,當地將以什么水平來給轉入的人發放養老金,現在還沒有完全解決。”
對于失地農民成為城鎮居民后的參保問題,庹國柱認為,僅僅有保障肯定不行,但這一塊的缺口誰來解決,也是下一步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趨勢:養老制度統一
“從大的趨勢來看,養老保險‘多規制’是要破冰,要統一起來。”庹國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近年來,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正在逐漸銜接,很多省份已經將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合并統一實施,《暫行辦法》更是實現了三種保險的有效銜接。實際上,真正被脫離出去的只有公務員養老保險,這與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多達幾十種養老保險制度相比,我國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程度較高,制度“碎片化”得到一定的規避。
雖然制度在逐步銜接,但是“身份”的差異依舊存在,因此而造成的不平衡也比較明顯。
庹國柱表示,城鄉居民的銜接可能更容易點,和職工養老銜接的難度可能稍微大一點。即使銜接之后,在一段時間內也會保持一定的給付差距,不可能一下拉平。
補缺:著手全國統籌
12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指出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金額近2.2萬億元,并表明實行全國統籌是根本的解決途徑。
難以實現全國統籌的主要原因,在于考慮公平性和地方財政的積極性,但這些阻礙將會被打破。庹國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在想辦法努力實現全國統籌,但不是全國拉平,有可能是從各個省提取一定比例放到全國來調整,在各個省保持一定差異的前提下,支援一些貧困的省份。”
醫療改革
醫改漸入深水區三領域需大手術
每經實習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經濟改革要轉型升級,醫改同樣如此,小修小補不行,須拿出百廢待興時的大氣魄來。”提及推廣已三年多的新醫改,醫改專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衛生經濟學教授李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充滿期待地說。
從北京第一批公立醫院改革,到醫保付費方式改革,再到藥品流通領域調整,我國的新醫改正穩步推進。
“醫改逐漸步入深水區”,這已是全社會共識。多位專家告訴記者,2013年,我國在公立醫院改革、醫藥產業轉型、總額預付制度等方面,仍然大有可為。
公立醫院改革剛剛起步
據國務院醫改辦消息,上半年,全國已有18個省份311個縣(市)啟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其他部分省份也在陸續啟動。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李玲指出,新醫改三年來最大亮點在基層,其大規模、綜合、系統、協同的機制改革,在中國以往領域的改革領域中,都沒有出現過。基層改革破除了以藥養醫的舊習,也為基層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打下基礎。
2013年,公立醫院改革需要完善考慮解決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問題及用人、激勵分配制度,如果不能在這幾方面有所突破,依舊單兵突進地改革,只將重點放在取消藥品加成上,就不能破掉定型幾十年的趨利機制。
醫藥產業也需要轉型
在醫院改革的同時,醫藥產業也需要轉型。
公開數據顯示,上世紀90年代,醫藥耗材行業成為歐美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這塊大蛋糕美國占了40%,歐洲占30%,其次是日本,而中國只占了不到2%。
李玲坦言,我國的制藥產業存在許多不健康因素,小、亂、差的惡性競爭,導致很多藥企在沒有實際研發能力的情況下,通過不正當手段把藥賣出去。2013年,我國需要打破這些不健康的利益鏈,相關部委應盡快完善醫藥產業政策,淘汰沒有能力做研發,處于低端惡性競爭的藥廠,大力提升產業集中度。
李玲還認為,目前我國藥品流通領域中的藥價虛高問題比較嚴重,還有很大的可控空間。在2013年,國家對基本藥物制度的調整不要太快,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在新的基藥目錄公布后,建議實行定點生產、集中配送、基本免費使用。
總額預付制度仍存弊端
隨著醫改的深入和醫保制度改革的推進,支付方式改革的提升空間也愈加開闊,除了在總額預付方面進行細化,未來還需對支付改革的其他模式進行細化。
醫改專家、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總額預付作為支付方式改革的最重要方面,仍有值得商榷之處,關鍵在于總額預付的基礎測算,而這關系到醫保費用的控制。
在推進總額預付的過程中,長期采取的辦法是基于往年的平均醫保費用,作為當期或下期財務費用的標準,并確定以后的醫療服務補償范圍。劉國恩認為,這種測算辦法的優勢是快捷簡單,但很可能產生單純按照費用指標,獎勵低效醫療機構,遏制高效醫療機構的弊端。
“解決辦法是改變測算基礎,應按人頭測算。”劉國恩認為。
按人頭測算難度很大,是否能有效推進?劉國恩表示,“再難也要探索”,長期來看,現在的測算基礎弊大于利。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