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行業聚焦

每經網首頁 > 行業聚焦 > 正文

李佐軍:中國經濟第三次大變革:“五位一體”全面轉型

2012-12-28 00:29:11

李佐軍(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十八大報告為我國經濟轉型提供了新的設計和新的理念,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個領域的改革成為走向未來的主要途徑——可以這么說,中國經濟的第三次大變革,將是上述 “五位一體”的全面轉型。

第三次大轉型

目前,中國正處于第三次大轉型階段。轉型可以分為廣義轉型和狹義轉型:廣義轉型是指包括制度或體制轉型、發展方式或發展模式轉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在內的全方位轉型;狹義轉型是專指發展方式或發展模式的轉型。從廣義轉型角度看,我國已經完成了兩次大轉型,正進入第三次大轉型階段。

第一次大轉型是社會根本制度的轉型,是指新中國成立初期推進的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轉型;第二次大轉型是經濟體制的轉型,是指改革開放后推進的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第三次大轉型主要是推進發展模式或發展方式轉型。雖然社會對于此次轉型的起始時間點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這條發展主線并無爭議,顯然,第三次大轉型尚處于進行之中。

與前兩次大轉型相比,第三次大轉型看起來是狹義轉型,但事實上發展方式轉型是不可能單獨進行的,它依賴于制度等其他轉型。在十八大報告提出 “五位一體”建設之后,第三次大轉型就不僅僅是發展方式轉型,而是一個包括經濟轉型、政治轉型(改革)、文化轉型、社會轉型、生態轉型等內容在內的全面轉型。因此,這次轉型具有廣泛性、綜合性、深入性等特點。

綜合來看,推進第三次大轉型是勢在必行、大勢所趨。從經濟轉型來看,我國經濟面臨從“速度效益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經濟”轉型、從“低端經濟”向“高端經濟”轉型、從“模仿經濟”向“創新經濟”轉型、從“制造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型、從“外需經濟”向“內需經濟”轉型的形勢;從政治改革來看,居民權利意識不斷增強,政治訴求更加廣泛,政府內部存在的債務壓力和消極腐敗等問題也使政治改革更為迫切;從社會改革來看,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也在迫使社會加快改革和轉型;從文化轉型來看,在道德、誠信、公民意識及創新等方面,依舊存在不足,需要通過文化轉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從生態轉型來看,溫室效應、能源危機、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不容忽視,生態轉型成為當務之急。

消除轉型的四大障礙

改革本身就是轉型的核心內容,制度或體制改革是轉型的題中之義。通過制度的創新、制度的優化、制度的改革來創造有利于各種主體向轉型目標前進的制度環境,提高主體(政府、企業和公民)采取轉型的積極性。

以產業轉型為例,地方政府應該是引導而不是主導,否則將會留下后遺癥;另外,將制度改革好了,產業等非制度轉型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通過改革建立起合理的制度后,各個主體會按照合理制度的引導,自發調整自己的行為,最后逼近合理的結構。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轉型難以取得實質性成果的根源和障礙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沒有抓住轉型的軸心,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軸心是各種主體和制度,但是作為主體和制度,政府自身的轉型、國有企業的轉型、法律制度的轉型、文化的轉型等還沒有得到實質性推動;

二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第三,決定轉型的重要因素是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的設計,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轉型的方向和成敗。目前,由于地方政府受GDP、財政收入、工業產值等指標的影響,轉型在這一層面常常落不到實處;

四是未形成上下齊轉型的共識和氛圍,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總體而言,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大趨勢不可逆轉,要消除轉型的主要障礙,就必須推進全面改革。

推進十大轉型

對比我國的發展現狀和第三次轉型的目標要求,我認為,需要全面推進十大轉型,包括主體轉型、制度規則轉型、改革方式轉型、發展目標轉型、增長動力轉型、財富分配轉型、產業轉型、區域轉型、要素投入轉型、排放轉型或生態轉型。

其中,主體轉型包括政府轉型、企業轉型、民眾轉型:政府轉型是指政府由權力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由經濟型政府向社會型政府轉型;企業轉型主要是指企業結構轉型和國有企業定位轉型,方向應是各種不同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各得其所;民眾轉型是指民眾要向現代公民轉型,既要有權利意識,也要有責任意識。

制度規則轉型,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市場經濟制度轉型,即由現在的初級市場經濟向現代法治市場經濟轉型;二是法律制度轉型,即要向現代法治轉型,法律要平等約束所有社會主體,維護憲法權威;三是文化制度轉型,即按照十八大要求,“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四是政策轉型,即由替代市場的政策向促進市場的政策轉型。

改革方式轉型,不僅經濟發展方式要轉型,而且改革方式也要轉型,我們要推進科學改革、人本改革、公正改革,扭轉一些人對改革的質疑和誤解。

發展目標轉型,即由追求速度型增長向追求效益和質量型增長轉型,由偏重追求有形物質財富增長,向追求有形財富和無形財富平衡增長轉型,由主要追求大國向主要追求強國轉型。發展目標轉型涉及到考核指標、考核制度的轉型問題,考核指標轉型的方向是要提高民生、效益質量、資源環境等方面指標的權重,考核制度轉型的方向是由“以上評下”為主向“以上評下”和“以下評上”相結合轉變。

增長動力轉型涉及到兩個層面的動力轉型:第一個層面是由主要依靠“需求邊力量”拉動經濟增長向主要依靠“供給邊力量”拉動經濟增長轉型。第二個層面的動力轉型是指需求內部結構的轉型,即需求邊的結構轉型,包括三個方面:由原來主要依靠外需拉動經濟增長向主要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轉型;由原來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向主要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轉型;由原來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向主要依靠社會投資或民間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轉型。

財富分配轉型,要按照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實現財富分配結構的轉型。具體來說:一是在政府與老百姓之間,要推進由追求國富民強向追求民富國強轉型;二是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要推進資源向國有企業傾斜向資源在不同企業之間公平分配轉型;三是在不同社會群體之間,要推進由財富集中向財富公平分配轉型。

產業轉型主要表現在:一是由原來主要發展低端、低附加值產業向主要發展高端、高附加值產業轉型升級;二是由原來主要發展農業、一般性制造業向主要發展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型;三是由原來主要發展貼牌產業向主要發展品牌產業轉型。更具體來說,產業轉型升級包括如下8個方向:產業高端化、產業高度化、產業特色化、產業集群化、產業品牌化、產業綠色低碳化、產業融合化、產業國際化。

區域轉型,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是由主要推進土地城鎮化向推進新型城鎮化轉型;二是向區域公平發展轉型,盡快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縮小區域差距;三是向城鄉統籌發展或城鄉一體發展轉型,協調推進新農村建設和人口城鎮化,既要防止“城市病”,也要防止“農村病”。

要素投入轉型,是其他轉型的重要條件。要由原來主要依靠一般要素(包括土地、資源、普通勞動力等)向主要依靠高級要素 (包括技術、人力資本、信息、現代融資等)轉型,通過提高高級要素的投入比重去支撐其他的轉型。

排放轉型或生態轉型,要按照十八大最新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我國轉型需要涉及的層面較廣,要想真正實現這十大轉型,我們必須從相對立體的層面著手,采取強有力的實質性改革行動。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