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1-06 17:48:24
破字當頭,立在其中。資本正在攪動著傳統白酒行業法則的"破"與"立"。
"嫌貧愛富"是資本的本性,其逐利性決定了它會從回報率低的企業退出并流向收益水平高的企業。他們像狼一樣,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利益的味道;近年來,當地產、金融、股市等行業逐漸被資本殺成一片"紅海"之后,白酒產業作為一個極具的爆發力產業,尤其是骨干名優企業白酒的高附加值、高回報率、快速成長性都無一不誘惑著資本的關注。
曾幾何時,白酒市場的領軍位置早已被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這樣的行業"巨頭"所把持,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初期,這些行業"巨頭"依靠著自身的政治地位,以及在產品、品牌、文化與營銷網絡,率先在市場經濟初期,所組成的競爭力體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白酒行業堅不可摧的寡頭地位。
然而,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酒業新貴的逐漸崛起,伴隨著資本在白酒行業的不斷深入,以往堅不可摧的中國白酒業的寡頭經濟地位,逐步被資源整合與布局的戰略所制衡。
杜康合并,高盛注資宋河,中糧秘洽西鳳,華澤控股陜西太白、收購貴州珍酒,維維控股枝江,帝亞吉歐與水井坊的合作,保樂力加借道瑞典絕對伏特加染指中國白酒……這些耳熟能詳的案例,無一不在業內外引起軒然大波,貌似這些一系列的事件,無一不昭示著白酒業的資本時代已經到來。
毫無疑問,白酒行業與資本的結合,對優勢企業的發展壯大,對行業經營秩序的改善及企業管理效率提高和技術進步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如"瀘州老窖"將增發的股票優先配給了經銷商,實現了經銷商與公司利益的一致性,使兩者從昔日單純的廠商關系轉變為更緊密的資本利益紐帶關系。通過這種方式,降低了兩者由于利益目標不一致而產生沖突的可能性。通過固化銷售渠道、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使生產企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再如"洋河"與"雙溝"整合,解決了兩家在江蘇省內的惡性競爭問題,提升了在省內的綜合競爭優勢,并能夠集中精力向省外擴張;還有"新華聯"之于"金六福"、"云峰酒業"之于"小糊涂仙"以OEM品牌經營模式獲得較大成功;以及很多金融機構聯合白酒企業發行一系列的酒類金融產品,不僅為投資者開辟了新的渠道,同時又解決了企業短期內的資金問題。
資本介入白酒行業有哪些方式呢?
首屈一指自然是一些傳統的資本介入模式。
眾所周知,酒業一線企業由于已經形成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并且積累了巨大的資本優勢,因此業外資本入股酒企多以間接持股的金融投資為主。以茅臺為例,截至2012年3月31日,貴州茅臺(600519)共有40079股東,其中在前十名股東中,除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和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共持股64.69%外,同業的中糧集團、上海捷強煙草糖酒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0.47%、0.35%,而其他6大持股股東涵蓋了中國工商銀行等投資基金等,共占3.09%,且均為"流通股"。相同情況也出現在五糧液、古井貢等酒類上市公司中。
此外,在股票市場的間接持股,相比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體投資,投資者的投資流通性更強,買入賣出更易靈活控制,并且優質股票的價格總是呈上漲趨勢,投資者的投資收益更高;同時,在保持一線企業控股的前提下,滿足企業融資機會,可謂一舉多得。
再就是許多傳統名酒企業則選擇接受業外資本投資。如貴州董酒在歷經沉寂后,接受了福建萬祥集團、七匹狼、北京申易通投資公司以及上海華欣投資有限公司的投資整合,經過資本重組后,董酒在2012年預計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同樣是國家名酒的西鳳也引入了中信產業投資基金、光大金控、海通控股、潤物控股、貝利華等投資,并接納西安智德通、延安百得信工貿等經銷商作為戰略投資者,實現了增資擴股,總股本增至4億元,為上市鋪路。
最后就是,許多區域強勢品牌則成為業外資本競相追逐的目標。早在2001年5月,漢龍實業通過其控股上市公司四川金路集團將綿陽豐谷酒業收歸旗下,通過運作已成為四川白酒二線品牌的典型代表;以維維豆奶被人們熟知的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10月以3.48億元收購了枝江酒業51%的股權,而此前維維股份已與雙溝酒業有個一段美好合作經歷;以航空為主業的海航旗下的海航易控股有限公司則與貴州懷酒通過新設公司的方式進行股權合作,海航易控股先期注資7.8億元,占新設公司股權比例的60%;值得關注的是,多次謀求收購品牌白酒未果的中糧集團也嘗試性地轉向白酒上下游產業,與瀘州市江陽區政府簽訂石梁釀酒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對石梁釀酒基地項目進行技術升級改造。
資本介入白酒行業的創新,也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由于白酒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資本的介入之初,除了傳統的進入其他領域的模式以外,更多地則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因此,許多傳統和創新的投資路徑,也層出不窮:
例如高盛參股口子酒業和宋河,國泰君安參股今世緣,中信集團參股陜西杜康,景林資產參股瀏陽河;今世緣引入戰略投資者推進上市,上海銘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泰君安創新投資公司、北京盛初營銷有限公司等5家戰略投資者共同斥資4.680億元獲得今世緣21%的股權;安徽雙輪也引進深圳盈信投資作為戰略投資,控股企業100%股權;稻花香酒業成功引進平安信托1.5億元戰略投資……
然而,資本的成功介入,僅僅是企業和資本共同發展的第一步,從市場層面來看,資本之手只能發揮間接輔助作用。作為一種雙向的企業行為,白酒與資本的合作關系是否能夠長久維持,一方面取決于合作雙方的內部融合;另一方面,市場是否接受也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即便資本方可以借其固有資源為白酒企業拓展新渠道,白酒市場經營的綜合提升仍是一個漫長而系統的過程,更不可能單靠資本提高產品的贏利能力,或改變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定位。
據了解,資本的進入有兩種目的,一種是戰略性的;一種是戰術性的。而外部資本進入白酒行業,是戰略性、戰術性投資并存,既看好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又追求近期業績回報,它必須通過品牌、渠道、網絡、終端、管理來實現利潤的提高。
可見,具備實力底蘊和發展期望的白酒企業,都有可能進入資本的實業并取得長足發展,關鍵在于合作模式的如何進行選擇和取舍,如果"方法論"應用得當,自然會贏得滿堂彩,如果不幸方向錯誤,那么自然也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2005年,力帆老板尹明善宣布正式退出白酒;曾經誓言要做中國白酒業"領航者"的萬基集團、湖南成功集團等,無一例外酸楚地退出白酒業;也有一些企業動用各種政治資源雖在"抱得美人歸",有的企業現在經營毫無起色,資本被蠶食掉或者被潛規則掉;有的企業雖經營得當,但是掣肘太多,無法按照企業預期上市抑或實現別的目標,這正印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