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

每經網首頁 > 基金 > 正文

你幸福嗎?2012基金業幸福指數調查(下)

2013-01-07 01:51:5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陸慧婧 李娜 發自上海 成都    

每經記者 陸慧婧 李娜 發自上海 成都

有管理層的鼎力支持,又有廣大投資者的切身需求,加之市場走熊人氣低迷,這一些看似零散的因素匯聚到一起,正好構成了金融產品創新最好的土壤。基金公司產品部的人走到今日,可算等來了“出頭”的日子!

有了創新產品,基民的選擇也更多。同時,過去傳統的投資理念,也迎來了改革。還在苦苦尋求“王亞偉”么?其實,投資是一項長期的生活方式,過山車式的起伏和碰運氣的收益不可取。多在創新產品中“尋寶”,構建穩健的資產配置,幸福是可以細水長流的。

產品部門

攜創新產品跑步上會 基金公司產品部地位看漲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去年端午節后,小程匆匆收拾了行李,再一次前往上海出差,與交易所溝通債券ETF方案。作為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小程去年出差去上海多達近30次,平均下來不到兩周就來滬一次,去年一年跑交易所的次數趕上了前幾年的總和。

幾個月前,華泰柏瑞和嘉實滬深300ETF成立,兩只基金合計募集超過500億元,單只基金募集至少接近200億元,之后短期理財基金匯添富短期理財更是發出244億元的巨額規模,這也是自2010年起的兩年低迷期后,規模最大的兩次新基金發行,產品指向只有一個——創新。

這一切,在基金公司眼中就是個突破口,如果這個時候不趕緊“跑跑”交易所,以后就會落后一步。為此,公司向小程表態,需要“盡可能推動創新產品出爐”。

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12月的一個早晨,小程接到證監會電話,債券ETF獲準正式接受材料。這一通電話,他已經等待了多年。

當天下午,小程趕往證監會基金受理處填表,將準備已久的交易所論證材料、產品可行性報告、律師文件等資料遞交上去,忙碌了一年的產品,如今終于看到成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幾年前,因為市場環境不具備,他籌劃了一年的分級貨幣市場ETF終遭擱置。隨著資本市場發展,目前市場環境日趨成熟,小程的2個創新產品在去年臨近年底之時雙雙獲得受理,離獲批僅一步之遙。

2012年11月下旬,上交所基金與衍生品部總監劉逖稱,上交所計劃推出多種ETF產品,一種是商品類ETF,包括農產品、商品、原油ETF等;另一種是外匯ETF,目前正在準備的包括美元ETF和澳元ETF;還將推出掛鉤型ETF,可以掛鉤一個價格或指數。深交所也表示,目前正在改進交易機制,研究推進ETF日內回轉交易、上市基金流動性服務提供機制、上市基金質押式回購等配套制度。產品方面,深交所正抓緊開發場內實時申贖貨幣市場基金、債券ETF、黃金ETF、新型分級基金、跨境基金等創新產品。

此外,證監會12月30日公布《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擬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等三類機構直接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可以預計,今年基金行業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創新速度都會大幅提升。

“痛并快樂著”,兩個創新產品獲得受理之后,小程感慨道,“既然稱作創新,肯定只屬于少數人,基金行業進入產品創新推動發展的時代,公司產品部人員承擔著巨大壓力。隨著保險等金融機構可發公募產品,基金產品競爭也將日益激烈。”

“雖然未來道路上行人多了,但路也更寬敞,機會也會更多。”小程自己對于今年的產品設計已經有了初步構想,會按照ETF交易機制、產品投資標的等幾方面進行。

監管層助力創新

回顧2012年,基金產品推陳出新的腳步超出市場預料。2012年5月4日及5月7日,兩只滬深300ETF宣告成立,首批短期理財基金華安月月鑫、匯添富短期理財30天面世;8月9日,首批港股ETF結束募集;12月,針對保證金理財,匯添富場內貨幣市場基金及華寶興業貨幣基金ETF正式發行,黃金ETF、債券ETF、美股ETF等創新產品也相繼上報。

然而,這些在基金公司產品部看來,都不是新鮮的東西。“很多產品幾年前已開始籌備。2006年,業內開始討論債券ETF;2009年,交易所曾組織黃金ETF研討工作。”滬上某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熱鬧”的基金產品創新背后是監管層及交易所兩方助力。

滬上某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表示,當前國內金融市場并不復雜,創新挑戰不大,國外很多產品,結合實際情況改動后,放在國內都能填補市場空白。關鍵在于,很多產品創新涉及交易系統改進及法律法規完善。

2010年10月底證監會換屆之后的幾次研討會,是基金界人士眼中重要的改革導向風向標。

2011年11月,證監會債券辦公室人士前往上海討論中小企業私募債,會上同時向基金業傳遞出改革創新的信號。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回憶道,對于產品創新,基金公司表示“準備好了再做”,監管層的思路則更進一步:允許試錯。

在該總監看來,監管層此次表態給之后的基金產品創新預留空間,“監管層的積極態度,給了我們很大信心”。

小程也坦言,債券ETF籌備過程中,最難的地方在于各方協調。為此,交易所組織了方案匯報會,會議涉及交易所、基金公司、結算公司等各方人士。這些互動,沒有高層推動,很難完成。

據接近華泰柏瑞基金人士透露,公司滬深300ETF方案在2009年就已基本定稿,產品在2012年得以面世,與管理層放開步伐,重視藍籌股價值這一市場背景不無關系。

產品經理地位提升

創新產品閃現的規模效應,也悄然改變產品部人士在公司的分量。小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之前公司產品部只是和其他后臺部門平行,現在已經提升至與投研部門相等的地位。

小程回憶,2007年基金公司產品部工作人員只是做基金拆分,或者給績優基金發行2號產品,產品創新雖然也在同步進行,但礙于當時產品報批制度,基金公司一年發行2至3個產品已經屬于業內數量較多的水平;從客觀上說,創新產品也沒有太多發展空間。

此外,當時股市環境向好,對于創新產品市場部也沒有太多的熱情。由于產品不愁賣,創新產品往往不被產品部重視,產品部和市場部之間有時會起爭執。

2008年的熊市沒有給基金公司帶來太大的管理費壓力;2009年的一波反轉,基金行業依然 “有米下鍋”。此后,自2010年開始的3年漫長熊市,基金公司逐漸感受到了溫水煮青蛙的威力。

在營銷、業績均無力推動發行之后,市場部會主動前來產品部詢問:你們有創新型產品出爐嗎?

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產品部和市場部既是合作也是競爭關系。產品部推出的基金產品需要市場部銷售,市場部人士也依靠產品部提供適合的產品。不過,產品賣得好還是不好,是誰的功勞或者責任,則各有說法。

之前基金公司發行新基金,若是傳統型產品并且賣得好,市場部往往積極攬功;但這種情況去年發生了變化,創新產品開始賣得更好,產品部可以說,銷售成功的50%,來源于產品設計。

另一方面,隨著發行更倚重于設計,產品部人員承擔的責任也更大。2010年9月富國基金首發分級債基,首發29.98億元不可小覷;去年年初小程所在公司也推出分級債基,但由于新意不足,機構客戶已經不認可,發行份額不足4億元;隨后,公司推出另外一款分級債基,封閉期有所縮短,新基金募集才得以站上30億元“臺階”。

案例

精心準備 華泰柏瑞意外勝出

2012年年初,基金業重大創新產品之一的滬深300ETF上市步伐明顯提速。2012年2月6日,華泰柏瑞及嘉實滬深300ETF雙雙獲得證監會受理,同年5月28日,兩只產品正式登陸滬深交易所。作為國內首只跨市場ETF,華泰柏瑞首募329.67億元,嘉實募得193億元。

此后,上交所放開單一指數ETF產品發行限制,12月底,華夏基金攜滬深300ETF上路,募集金額僅為6.02億元。

作為一家當時業界排名中游的基金公司,華泰柏瑞憑借何種能力,超過排名第一的華夏基金?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實際上,滬深300ETF產品授權,敲定于2007年上交所舉辦的一場最終答辯。答辯現場,華泰柏瑞基金以一票優勢擊敗華夏基金。

據華泰柏瑞人士回憶,當時參與答辯的有7~8家基金公司,而參加答辯的基金公司中,包括華泰柏瑞在內,僅有三家有管理ETF的經驗,華泰柏瑞準備了多個應標答辯方案,都是基于T+0方案提出來的。

該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能夠勝出的原因,應該和提交的應標答辯方案考慮了多種情形,并對每種情形均設計了不同的應對方案有關。

此外,在產品設計中,關于T+0的討論,華泰柏瑞和上交所基本上沒有動搖過。討論主要是在堅持T+0的基礎之上,如何更安全、高效地實現和方便各類潛在投資人對滬深300ETF的使用。華泰柏瑞稱,或許是堅持T+0和實時原則,最終獲得了交易所的認可。

“華泰柏瑞和嘉實基金當時占據首發優勢,又有兩個交易所同臺競爭的大背景,募集規模得以創出天量,華夏只是憑借一己之力,首發偏弱,并不奇怪。”某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對此如是評價。

券商調查

券商人士:工作通常在路上

每經記者 李娜 發自成都

對于2012年,越來越多的券商人士愿意用“在路上”來形容一年的工作狀態。

在路上,有奔波,有汗水,有收獲,也有失意。奔波的背后,也包含著一點點的成就感,記錄著點點滴滴的幸福感。

小王,滬上某中小型券商的一名金融工作人員,過去的2012年中,他和他的同事們主要負責向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提供金融工程,尤其是產品方面的服務。

“略帶些滿足感”,小王如此總結2012年的工作,“2012年,我們主要在研究量化業務,并且團隊在這個方面也積累了一些經驗,能覆蓋的機構都基本上實現覆蓋。目前我們量化團隊已有7個人,其他券商這方面還只有2到3人。”

提起量化,小王的話匣子也隨之打開。“我們主要就是通過選擇一些因子進行選股,通過不同的指標來進行擇時,當然也包括利用交易策略來進行一些股指期貨,最主要還是對模型進行設計和不斷優化。”小王簡單地總結道。

對于小王而言,2012年感受最深的是出差增多了。隨著金融產品創新浪潮洶涌,小王和團隊的工作也越來越繁重,工作范圍也在不斷拓寬。

“2012年,單位越來越重視賣方審核,尤其是對金融產品的風險審核。選擇優質金融產品,這也是公司向財富管理類型轉換的需要。”小王毫不避諱地表示。

與小王專注服務于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不同的是,供職于北京的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張華(化名)則是奔波在與銀行溝通工作中。

“我已記不清過去的一年,在銀行做過多少培訓,幫助建立多少基金池。出差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和銀行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張華感嘆不已。

在這么多年和基金投資者的溝通中,讓張華感受最深的是投資者們對服務尤其是專業且持續性服務的巨大需求。”

和小王、小張一樣忙碌的券商人士還有很多。滬上一位大型券商的金融產品研究中心負責人也同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2年出差的次數比以前多了很多。

“2012年,我們基金研究部門升級為金融產品研究中心,這也意味著未來我們的研究范圍將拓展到信托產品、金融產品等新領域。范圍拓寬,需要溝通和了解的信息以及人事也會更多。同時,團隊的人員也增加到14人。傳統的基金產品要細化研究,新領域也要大力拓展。”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投資心得

基民:投資和幸福都需要感悟

每經記者 李娜 發自成都

2012年翻過,又到一年曬基金收益的日子,只是基民曬基的心情和舉動越發顯得落寞和孤單。

虧損也罷,賺錢也罷,基金投資的幸福感不僅僅是賬面數字的直觀感受,更多地也是來自投資經歷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

場景一:五年投基仍虧損

李微是一名大學老師,在2007年進入基金市場變成了一名基民。

“我剛看了一下,我買的基金今年賺了錢,但是我到現在還虧損超過20%。五年了,我買的基金不但沒有一點回報,還在虧錢,還不如拿去存銀行,多少還有點利息。”談到這五年的基民生涯,李老師有點后悔地抱怨道。“我現在只能尋求低位加大投資,拉低投資成本,最后回本退出。”對于已被套牢的基金,李微如此打算。

感悟:投資也需要預判時機,需要冷靜判斷,不能隨大流。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最為重要,同時需要設計資產比例配置。

場景二:慶幸抓住12月底反彈

2012年,滬深A股市場的表現有些不同以往。在自去年5月初迭創新低后,偏股基金著實很受傷。

“進入12月后沒多久,股指展開反彈,身邊很多朋友都沒有守住,底部割肉出局了,我也差點沒守到最后,回頭算算還是小賺了一點。”滬上的一位老基民王先生有些慶幸。

感悟:基金投資需要把握時機,有時候一定要忍得住。當然,如果是基金經理個人能力和基金公司實力本身就比較弱的話,也需要擇機選擇退出。

場景三:債基斬獲豐收

即使沒有抓住12月市場反彈腳步,對于不少基民而言,2012年仍然是有收獲的一年。

“我去年沒有配置股票型基金,都拿去買債券型基金了。二季度的時候還買了一些銀行理財產品。2012年債券型基金特別多,而且債基的收益穩定也不錯,也賺了超過10%。”老基民劉女士對2012年的投資很滿意,“如果每年收益都能超過10%,就很好了。”

感悟:未來債券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債券作為資產配置的作用會越來越強。未來會仔細研究債券型基金的產品,選擇優質品種進行長期配置。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