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8 02:14:41
每經編輯 易憲容
易憲容(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財政部日前下發了《關于做好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財政資金籌措等相關工作的通告》,為了鼓勵企業投資建設保障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除繼續為參與項目的企業提供財政資金支持外,還將通過提供投資補助或貸款貼息、減免相關稅收等措施,確保今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順利完成。也就是說,政府正在采取各種政策來鼓勵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以便讓更多的城市低收入民眾住房條件得以改善。
可以說,在國內住房市場十分繁榮的前十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存在嚴重的缺失與不足,這兩年在某種程度上有了積極的進展。國內保障性住房建設不僅大量建造,而且有了一個國內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對于國內保障性住房建設,以下幾個問題同樣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不能夠因為大造保障性住房,而把建造保障性住房作為整個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的工具,而是要量力而行。否則,中央制定一個宏偉建造保障性住房計劃指標,并把這個指標層層分解到各省市等。這樣表面上是有利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也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民眾住房供給,但是實際上可能會造成土地、建設資金等各種資源嚴重浪費,并建造出許多質量低劣的住房,使得整個建造保障性住房都處于粗放型擴張之中。
二是不要希望建造保障性住房能夠在短期內解決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問題。可以說,當前大造保障性住房的思路基本上是來自中國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中國香港的人口只有700萬,新加坡人口只有300萬,它們都花了60~70年時間才有建成當前的保障性住房體系。而作為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又有大量的農民要進城,政府財政力量與之相差很遠。因此,我國要建立起新加坡那樣的住房保障體系沒有一百年以上的時間根本就不可能。因此,政府要意識到我國要建立起現代住房保障體系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要被所謂“住房市場兩條線”所迷惑,即“保障歸保障,市場歸市場”,中低收入民眾進入保障性住房體系,而商品房市場價格可以自由炒作,并讓炒得過高的房價頂在天花板上,而是要考慮到絕大多數民眾的住房仍然是要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
三是要打造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僅靠政府財政支持是杯水車薪。比如201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達到6萬億元以上,僅靠中央政府財政補貼1000億元更是杯水車薪。因此,大量增加保障性住房更需要利用市場的工具。可以說,要發揮好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市場化工具,最為重要的是要保證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公開透明、公平公正,而不是把保障性住房成為政府政策的工具 (比如拆遷者可購買保障性住房而不是通過公開透明方式來進行),并設定無論哪一類的保障性住房堅決不可成為賺錢工具,堅決不可讓保障性住房進入市場,并建立起規范的保障性住房退出機制。而企業以市場化的方式進入保障性住房是以規模化生產來贏利,而不是其他幕后交易獲得利益。
所以,財政部采取政策鼓勵企業進入保障性住房建設,這是好事。但是對于我國高房價的市場、對于廣大的中低收入民眾巨大的住房需求,這是靠政府財政支持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因此,政府一方面要以市場化方式鼓勵企業大量地進入保障性住房建造,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另一方面還得從住房問題源頭入手,全面去除住房消費市場的賺錢功能,讓房價回歸理性,從而使得民眾能夠依靠自己支付能力進入住房市場。這是保障居民住房條件不斷改善的兩個重要方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