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8 02:14:45
工地爆炸事故原因疑為私自處理“光爆線”,而用于引爆炸藥物品的處理本來應由具有資質機構來進行。
每經(jīng)編輯 每經(jīng)記者 黎光壽 孫嘉夏山西臨汾 攝影報道
每經(jīng)記者 黎光壽 孫嘉夏山西臨汾 攝影報道
2012年“12·25”山西南呂梁山隧道爆炸事故已經(jīng)過去13天了,山西省盡管成立了調查組,但目前仍未公布調查結果,事故原因仍然缺乏官方說法。
《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的調查顯示,該工地爆炸事故原因疑為私自處理“光爆線”,而用于引爆炸藥物品的處理,本來應當由具有資質的機構來進行。
山西省安委會2011年的一次調查也指出,該工地管理混亂。《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該工地的“安全教育”,就是讓部分工人抄答案,與工人簽訂的勞動合同簽完就回收,目前工人手上沒有勞動合同。
事故原因:疑為私自處理“光爆線”
有工人告訴記者,本次中南部鐵路南呂梁山隧道爆炸事故的原因,很可能是私自處理一種名為“光爆線”的爆炸物品,這種光爆線的爆炸威力比炸藥的威力還大,主要起到引爆炸藥的作用,又稱“引爆線”。不過,負責施工的中鐵隧道集團二處有限公司項目部對此并未給予回應。
有工人說,南呂梁山隧道是采取從上至下、兩層開挖的方式,發(fā)生事故的在下層。當時上層已經(jīng)挖通,還剩下大約24袋~27袋“光爆線”,要處理這些爆炸物品,需要有資質的部門,申報起來比較麻煩,項目部就決定自行處理。
處理的方式是引爆,而擅自引爆屬于違章操作。新華社的報道顯示,2012年12月25日14時40分左右,中鐵隧道集團二處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六標項目部第六分部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爆破作業(yè)時,違章操作出現(xiàn)事故,隧道內爆炸地點距離洞口約5000米左右,爆炸威力相當于120公斤的炸藥,沖擊波影響到周邊工作面,造成了8死5傷的悲劇。
新華社的報道還顯示,事故發(fā)生后,山西省考慮到涉嫌事故瞞報,由省級安監(jiān)局、監(jiān)察局、檢察院、總工會、公安廳、住建廳和臨汾市政府等相關部門組成聯(lián)合調查組,進一步核實確切的傷亡數(shù)字,追查事故原因和責任。目前所有隧道已停工檢查,4名責任人被控制。
《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1月7日探訪中鐵隧道集團二處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六標項目部,幾名自稱項目部工作人員的男子聲稱事故正在調查中,不接受任何采訪。他們表示,記者要采訪此次事故,需要和臨汾市委宣傳部聯(lián)系。
記者前往臨汾市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幾個辦公室空無一人。記者輾轉聯(lián)系上新聞中心一位姓董的主任后,對方表示此事不歸他管,需要山西省委宣傳部協(xié)調,而山西省委宣傳部新聞處一位姓朱的處長表示自己在外地,記者采訪只需要當?shù)貐f(xié)調即可。
記者還前往臨汾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局采訪,但該局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對事故不知情。
處理過程:知情人被送走不知情者受調查?
“事故第二天,就給那些知道情況的工人結賬送走了,給他們買了從西安出發(fā)的火車票,用大巴送他們到西安坐車,留下我們接受調查”,多名工人告訴《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昨天(1月6日)發(fā)現(xiàn)有兩個知道情況的,晚上就結完賬被送走了”。
2013年1月7日早上,山西蒲縣喬家灣鄉(xiāng),寒風刺骨,河流已經(jīng)封凍。《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來到該工地,許多工人剛剛洗臉刷牙。見到記者,工地的工人就像久別的親人,拉著記者進屋。他們表示,在該隧道工作的工人共分為6個隊,發(fā)生事故的是一隊,現(xiàn)在被留下來調查的是二隊。
工人介紹說,中鐵隧道集團二處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六標項目部第六分部的施工隊組成中,“隊”是一個綜合施工單位,“隊”下有“班”,一隊有“開挖班”和“噴漿班”,“開挖班”負責掘進,所挖出的泥沙和石頭通過輸送機送出隧道,然后是“噴漿班”給隧道固定成型。這些工人介紹,發(fā)生事故的是開挖班的工人,只有他們才會采用爆破手段。
二隊屬于配合一隊施工的隊伍,主要工作在襯區(qū),共有 “木工班”、“抬車班”、“防水班”、“灌注班”、“檢底班”和“文明施工班”,“檢底班”主要負責清理和平整隧道底部,“文明施工班”主要負責打掃隧道內的衛(wèi)生。
二隊工人告訴《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中鐵隧道集團二處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六標項目部第六分部的民工工資一般是“壓一個月”,干完活后過一個月才能拿到工資。在“12·25”事故發(fā)生后第二天,施工方除轉移了遇難者遺體和傷者到外地之外,還給一隊的工人全部結清了工資,并給工人買了從西安出發(fā)的火車票,派班車送一隊的工人到西安坐火車離開。
二隊多名工人反映,在“12·25”事故發(fā)生后,與事故沒有關聯(lián)的二隊工人被留下配合調查,結果有兩名對事故知情的民工,在1月6日晚上被結清了所有工資,送離了工地。
中鐵隧道集團二處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六標項目部辦公地點就在二隊宿舍的東北面,昨日《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欲找該項目部核實的時候,多位不明身份的男子表示項目部負責人都已經(jīng)被帶走了,目前不接受媒體的任何采訪。
事故探源
“架子隊模式”凸顯安全隱患
往日不絕于耳的爆破聲、鉆機聲、重型卡車駛過時發(fā)出的隆隆聲,已不復可聞。這個龐大的工地,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徹底停工。
安全考核可以照抄答案
黑龍江人吳毅(化名)還是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沉寂的場面,他是2年前來到位于臨汾市蒲縣的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六標段施工現(xiàn)場的。吳毅的工友如今多來自四川。在一份名為《山西南呂梁山隧道交流學習總結》的材料顯示,負責項目施工的六分部正式員工僅有65人,其他全部為長派和民工。但《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第六分部,民工多達幾百人,吳毅所在的第二隊,只有隊長一人是正式員工,其余都是從全國各地招募來的民工,分別來自四川、湖北、河南等地,以四川籍農民工居多。
《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的調查顯示,大量勞工來自于一家名為“三河圣祥誠諾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的企業(yè),這家由自然人控股的企業(yè),注冊資本50萬元,法定代表人夏軍。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承接了中鐵隧道集團大量項目的用工需求。“合同上就讓我們簽個字,至今也沒拿到手。”吳毅說。而記者所見到的工人都表示簽過合同,但合同簽完公司就收回去了。
上述學習交流材料稱,這樣的作業(yè)模式被稱為“架子隊模式”,并在現(xiàn)場各個工作面施行。架子隊中,一般只有隊長為公司的正式員工,其他全部為招聘、長派人員。
吳毅還記得進場時的考核:“先問我以前有沒有在隧道干過?我說干過。然后給我張試題紙,又給本材料,上面都有了答案,讓我抄一遍就行。”
二隊副隊長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班長以上還輪流進行過培訓,每周一、二學習安全法規(guī),回來后向工人傳達。”
安全帽一踹就爛
此前,在多家媒體的報道中,都對中鐵隧道集團二處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六標項目部充滿溢美之詞,但在2013年1月7日的記者采訪中,卻發(fā)現(xiàn)該項目部問題重重;山西安委會組織的檢查中也指稱,該項目管理十分混亂。
一篇發(fā)表在山西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網(wǎng)站上的文章顯示,2011年11月,山西省安委辦組織的檢查中,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臨汾市蒲縣火車站和南呂梁山隧道進口施工現(xiàn)場被發(fā)現(xiàn) “管理一片混亂”。
在進入南呂梁山隧道進口時,檢察人員發(fā)現(xiàn)施工企業(yè)遞給他們的安全帽竟然是過期的。隧道內則被描述為“灰蒙蒙的,能見度很低,灰塵很大。掌子面的作業(yè)支架穩(wěn)定性差,部分作業(yè)人員沒有穿反光衣”。在隧道口下方,一名正在焊接的工人則被發(fā)現(xiàn)沒有特種作業(yè)證。
此外,工地臨時用電管理也十分混亂,檢查人員叫來一名電工詢問,發(fā)現(xiàn)他使用的居然是過期一年的特種作業(yè)證。
更為嚴重的是,這條由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承建該項目六標段的重要鐵路,在未提前進行任何安全生產論證、評價,未編制安全專篇的情況下,就已經(jīng)開工建設。
隱患由此埋下,2011年3月18日,位于臨汾隰縣境內的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東川1號隧道進口坍塌,造成1人死亡。
而在一篇名為《南呂梁山隧道斜井安裝人員定位系統(tǒng)正式運行》的文章中,稱“實現(xiàn)鐵路隧道智能化、信息化、科學化管理,中國中鐵隧道二處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項目分別在南呂梁山隧道1號、2號斜井安裝隧道人員定位系統(tǒng),經(jīng)過一個月的調試,開始正式運行”。
這篇發(fā)表于2010年底的文章解釋,所謂“隧道人員定位系統(tǒng)”,即通過將電子標簽盒安裝于施工人員的安全帽上,就能自動遠距離采集人員進出信息,系統(tǒng)可以實時查詢隧道內的人員情況。
這篇文章還顯示,隧道口LED顯示屏實時滾動顯示洞內人員信息,當有意外事故發(fā)生時,洞內的作業(yè)人員可以按定位卡上的紅色按鈕,發(fā)出求救信號,然后信息會顯示在值班室電腦的人員定位系統(tǒng)上,能夠及時采取相應的救援措施,提高應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但在2012年12月25日的爆炸中,這項系統(tǒng)并沒有起到作用。“安全帽上哪有什么電子標簽盒?”在《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面前,工人們反復摩挲著手中的安全帽,“從來沒見過那東西”。
2013年1月7日早上,在二隊工人宿舍,一位工人拿來自己的安全帽,請記者測試一下其安全度,結果記者一腳踹下去,安全帽破了一個大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