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4 00:53:4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智 劉明濤
每經記者 李智 劉明濤
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強勢反彈之后,1月11日滬深兩市突然出現大幅調整,讓不少沉浸在反彈美夢中的投資者有些措手不及。
與大跌相伴而來的則是眾多上市公司的減持公告,2013年1月至今,已有超過40家公司披露減持公告,涉及金額近20億元;而同期獲得增持的公司卻不到30家,不足6億元的增持市值遠遠低于同期減持的金額。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2月以來已有上百家上市公司高管離職,而不少高管均持有相關上市公司股份,這亦讓投資者開始擔憂行情前景。
趕在窗口期前減持/
進入1月以后,反彈勢頭趨弱,一些股東的減持意愿也日益強烈。
就在1月11日一天內,渤海物流(000889,收盤價5.47元)等8家公司就發布了股東減持公告,而這僅僅是近期減持暗流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據同花順數據顯示,自進入2013年1月以來,已有超過40家上市公司披露被減持的信息,涉及股份逾1700萬股,金額則接近20億元。
上述統計數據還不包括如朗科科技 (300042,收盤價8.49元)、天龍光電(300029,收盤價6.48元)等公司股東提出減持計劃但尚未實施的情況。
然而同期獲得增持的公司卻不到30家,不足6億元的增持市值遠低于同期減持金額。
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指出,除了市場強勢反彈的因素外,年報披露期即將到來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不少股東正是趕在“窗口期”之前實施減持。
從相關規則來看,上市公司高管在年報披露前30個交易日內都不得減持自家股份,另外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同樣面臨著年報披露、業績預告等形成的減持“窗口期”。
股東借大宗交易出逃/
在近日涌現出的減持暗流中,大宗交易平臺成為很多股東的首選減持渠道。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截至1月10日,滬深兩市一共發生210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5.28億股,成交金額高達40.88億元。
1月11日,洪濤股份(002325,收盤價16.10元)公告稱,1月10日,股東日月投資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22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7%,套現金額達3.25億元;當天陽光電源(300274,收盤價9.30元)也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二大股東天輝國際投資企業有限公司和第三大股東展能有限公司在1月7日~1月9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分別減持公司股份448萬股和352萬股,累計套現7332萬元。
高管離職潮引人注目/
除股東減持以外,近期上市公司高管離職潮也引發各方關注。據記者初步統計,從去年12月開始,有上百家上市公司都出現了高管離職。對于自家高管離職的原因,上市公司公告的理由卻出奇一致,“個人原因”以及“工作原因”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不過記者注意到,不少離開自己工作崗位的高管,或多或少都持有一定的公司股份。
分析人士認為,離職高管相比在任高管套現效率較高,即使是相對較嚴格的創業板也僅規定稱,高管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申報離職的,自申報離職之日起18個月內不得轉讓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之日起第7個月~第12個月之間申報離職的,自申報離職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轉讓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