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4 00:54:1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A股在連日下殺并于尾市拉起后,上周五卻來真的了,兩市股指這次殺跌后竟一沉不起,形成本輪行情以來首度像樣的調整。截至上周五收盤,滬綜指大跌1.78%報2243點,5日和10日線均告失守。
這次殺跌雖然有些技術面因素,主要是因為較長時間超漲,但消息面碰巧也偏負面。上周五公布的物價上漲數據是股指調整的重要因素,此外,管理層在QDII一事上放風也是主要因素。
說到通脹來由,這些年來人們形成較為一致的說辭,要么將通脹歸罪于天氣,要么歸罪于輸入性因素,好像從來沒有我們自身的因素。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來說,內因才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
在通脹內因方面,筆者認為至少應包括地方政府對樓市及投資過度依賴等因素。我國地廣,年年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天氣災害,不見得每回都對應物價上漲。對管理層來說,應將天氣波動當成常態對待,平時政策就應考慮到這些。
“通脹無牛市”幾乎是共識,很難想像在通脹環境中大盤一路向上。不過就日前公布的通脹數字來看,2.5%的CPI漲幅暫時還較輕微,所以這個因素并不足以過度打壓A股。
近期有不少關于QFII或RQFII額度擴大等利好消息,QDII消息則顯得較為突然,所以對盤面影響有可能擴大,且可能持續一陣。當未來QDII展開時,一方面境內投資者會多些選擇;另一方面境內持有外匯的投資者結匯需求下降,這會影響我國央行貨幣的投放,并最終影響整個金融市場貨幣水位。
QDII消息進一步落實應是大概率事件,投資者不宜指望管理層老是“光打雷,不下雨”。無論外資流入,還是內資流出,都是人民幣國際化和最終可自由兌換的必經途徑,這是大局,也是國家利益所在,所以是可信的。
管理層或許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投資者或可如此猜測:從金融理論和實踐看,一國貨幣被其他國家樂意儲存是大賺便宜的事。這方面極端的例子就是美國,以前歐洲不樂見美元獨霸,所以就弄出歐元競爭,現在可能輪到了正在崛起的中國加入競爭行列。假如未來我國發行的貨幣能被各國樂意持有,那么我國央行就能發行超額貨幣而又不引發通脹。
許多技術派人士早就盼著回調,認為“洗洗更健康”,有利于行情進一步向上發展。從周末輿情看,持這種觀點者仍占多數。筆者基本同意這種觀點,不過認為調整僅僅是上漲的必要條件,并非充分條件。未來股指在調整后還得經受基本面波動的考驗,只有當基本面維持原樣甚至有所改善,股指才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應關注的基本面包括上述通脹、QDII如何演化,還有經濟回升的態勢能否持續。另外還有個很重要因素,就是新股發行制度如何改革,其必將顯著影響后市。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