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4 01:36:0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卓志強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卓志強 發自廣州
2013年的造船業似乎在一片冷清中開場。
繼年初 “中船集團高管主動降薪30%”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月23日)在采訪中了解到,該集團旗下的廣船國際(600685,SH)已經跟進。
“降得厲害,就我來說上年比前年降30%,今年1月份再降25%,普通工人也差不多這個幅度。”來自廣船國際船舶設計部門的員工李雪林(化名)說。隨后記者從廣船國際方面證實了降薪的說法,“是有這個事情,但整個行業都是這樣,大家都在降。”該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稱。
盡管廣船國際處于低迷期,但有分析稱,其目前手持的數十艘船舶訂單和前期在產能方面所做的戰略布局,都可能在該企業的復蘇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全員都在降薪
李雪林昨日告訴記者,其實近兩年公司一直在降薪,最近的一次,則是在本月。
“部門開會時宣布的,官方說法是20%,我自己算的話是接近35%~40%。”李雪林說,“一個普通中層員工如果2011年平均每個月到手5500元,到2012就是平均3500元,然后上個月就變成了2500元左右。”
廣船國際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證實了降薪的說法,不過對于李雪林提及的上述細節,她未予置評。“全員降薪。”這位人士說,“幅度嘛,不好講。”她同時強調,現在整個行業都是如此,不光造船業,航運業都不例外。
“禍不單行啊,先是船市變差,接著市里出消息要限期搬遷,后來又合并了龍穴造船,這幾年看來都不會好過了。”李雪林說。
不過在采訪中,部分廣船國際的員工也給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員工表示,1月底把工資降低,可能是為了把部分錢“轉移”到年終獎,國企是出于愛面子的考慮;另有看法認為,廣船國際如此大幅度地降薪,或是想通過變相的方式進行裁員。
去年業績預減
1月21日晚間,廣船國際發布公告稱,預計公司2012年凈利潤將同比減少80%~99%。
對于2012年業績大幅預減,廣船國際表示,主要因船市下滑,公司在建船舶的價格同比大幅下跌,致使造船利潤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影響利潤的另一因素,廣船國際已多次對在建及新承接船舶進行了計提減值準備。記者了解到,出于公司持續經營、改善現金流狀況、穩定員工隊伍的目的,去年前三季度,廣船國際承接的9艘船舶中,就對其中8艘計提了減值準備。
海通證券發布的研報認為,廣船國際從2011年開始對預期虧損合同大幅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其實有利于后續業績的穩定。
事實上,廣船國際在逆境中不是無所作為。面對嚴峻形勢,該公司調整產業結構,調整造船、重機、服務和海洋工程4大業務組合,加大非船業務的開拓力度。
在李雪林看來,公司之所以低迷,除了行業的原因,還因為中山基地投資尚未見效,合并龍穴造船又加深了企業的負擔,“總感覺除了以前做集裝箱船的時候輝煌過,其他時候的投資能賺的少。”
2010年,廣船國際在中山市火炬開發區獲得一塊800多畝的生產基地,準備建立中山基地,當時預計,2011年年中可以投產,具有10萬噸的分段產能。然而截至其2012年中報,中山廣船國際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一期投資項目尚未投產,且投入還在增加。
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有著與李雪林不一樣的看法,“廣船國際啟動中山投資計劃時,國內外造船業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廣船國際的接單量及完工速度在業內數一數二,選擇擴大產能規模是企業在相應發展階段的合理考慮。不可否認,該決定是廣船國際在行業下行的環境中遭遇重創的催化劑,然而其發展戰略在當時的行業環境中是無可厚非的。”
黎雪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可以清晰看到籠罩在廣船國際身上的一重利好,是該公司已經手持33艘船舶訂單,其中化學品船舶及油輪是其業務亮點,也是廣船國際未來的主要制造方向,而前期產能規模的擴張則會在企業的復蘇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按照克拉克松的統計,廣船國際上述33艘訂單的建造時間表已經排滿到2015年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