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3-01-28 09:16:00
大型企業的毀約,將形成極為負面的示范效應,也將給今年的畢業生就業造成不良影響。
大型企業與大學生的爽約,將形成極為負面的示范效應,也將給今年的畢業生就業造成不良影響
眼看著學期結束了,該回家過年了。可是部分石油化工類應屆畢業生的心情卻糟糕得很一致。這源于他們本來到手的工作,突然就成了泡影。
若要從市場機制的角度講,中石化似乎一點錯都沒有。勞資雙方的就業協議,既可簽約,就能解約;解約后,中石化按約定賠償,并建議學生們加入該公司其他單位的招聘。
可是,如此中規中矩的做法,非但少有人為之叫好,反而招致批評的聲音。道理其實很簡單,在就業市場上,大型企業與應屆畢業生地位相差懸殊,人們普遍同情弱者。
一般來說,對畢業生而言,大型企業提出解約,他們只能接受,別無選擇。而與他們失去的工作相比,區區幾千元的補償金又算得了什么呢?要知道,三方協議一旦簽下,就意味著他們放棄了其他的工作機會。
大學生找工作是件民生大事,涉及千家萬戶。今年全國有700萬大學生畢業,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畢業順利找到工作,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幫扶,需要大學生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齊心協力。
在這方面,企業也并非旁觀者,尤其是大型企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要“強化大企業社會責任”。
既然已經和畢業生簽訂了三方協議,就該認真考量其分量,尤其是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時候。招聘計劃萬一發生變化,也應該考慮到如何妥善安排已簽約者,而不是解約賠償了事,這不是負責任的大企業的做法。
更重要的是,大型企業的毀約,將形成極為負面的示范效應,也將給今年的畢業生就業造成不良影響。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