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貨幣互換穩步推進 韓央行首筆貸出6200萬元人民幣

2013-01-29 01:12: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地位正穩步提升。1月27日,韓國央行表示,已首次動用與中國央行簽署的用于貿易結算的貨幣互換安排。

中國人民銀行至今已與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規模已超過1.6萬億人民幣。近日,英國央行首席出納克里斯·索爾曼(ChrisSalmon)表示,英國央行正在準備和中國人民銀行達成貨幣互換協議。

“貨幣互換與人民幣國際化緊密聯系,在資本賬戶尚未開放情況下,中國央行正通過貨幣互換和離岸金融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由于貨幣總量和去向大致在央行的掌握中,人民幣境外市場風險可控。”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人民幣互換協議,表明這些國家或地區對現行以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不滿,并樂于讓新的貨幣在其經濟的對外關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貨幣互換規模逾1.6萬億元/

1月27日,韓國央行表示,已首次動用與中國央行簽署的用于貿易結算的貨幣互換安排,韓國央行向韓國外換銀行貸出6200萬元人民幣,這筆資金將貸給希望用人民幣向中國貿易伙伴付款的韓國企業。此舉將使得中韓兩國企業獲得穩定融資,且減少外匯風險敞口和交易成本。

截至目前,中國央行已同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二十余次貨幣互換協議,規模超過人民幣1.6萬億元。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人民幣互換,額度也在不斷擴大。如果中國能與IMF和美國互換貨幣,幾乎就是人民幣國際化成功的標志。當前,我國未實現資本賬戶開放,如果沿襲美元、歐元成為國際貨幣的路徑,人民幣國際化將會極為艱難。”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央行積極推動貨幣互換和離岸金融市場,就是希望人民幣可以逐步解決限制國際化的先決條件,進而實現國際化。

趙慶明則分析認為,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只是危機防范機制,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系并不十分相關,從近日韓國央行首次動用與中國簽署的用于貿易結算的貨幣互換安排便可見一斑。

人民幣離岸中心利與弊/

1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行臺北分行簽訂的《關于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規定,海峽兩岸的金融機構除可通過代理行渠道為客戶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外,也可通過清算行渠道為客戶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

1月28日,臺灣核準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為臺灣地區人民幣清算行。

目前,臺灣地區已擁有獨立的人民幣清算行,而英國央行與中國央行進行貨幣互換,正是希望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其作用是否會被沖擊?

“我認為香港違背了離岸中心的性質。英國遵循‘三不管’原則,即公司母國不管、東道國不管、標的貨幣國不管。而現在香港一直依賴中央政府的政策,很少反應市場的需求。離岸中心是靠競爭來的,當初倫敦建立美元離岸中心,恰恰是美國所反對的,但最后還是成功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即使倫敦等城市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離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多遠?

“世界上沒有一種貨幣的國際化道路,是靠離岸中心成功的。如果追溯離岸市場的發展歷史,我們就能發現離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只是有利于擴大既有國際貨幣的國際化程度,并不容易發現哪一個國別貨幣是靠離岸市場成為國際貨幣的。”趙慶明稱,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敗最根本取決于中國自身經濟實力,而非離岸中心的建設,即便歐元現在做到全球第二大國際貨幣,與美元也相距甚遠,更何況是國際化剛剛起步的人民幣。

在趙慶明看來,如果國內金融改革步伐緩慢,離岸中心可能會產生危害作用。如果做得好,它可以為人民幣國際化錦上添花,但如果做得不好,則有可能成為危機的引爆點。

人民幣短期難成國際貨幣/

魯政委看好倫敦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他認為,倫敦作為離岸中心,有成功經驗,歐洲美元市場的成功使得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可能。他認為,一國貨幣若成為國際貨幣,需要政局穩定、經濟總量足夠大、保持穩定的通脹水平及足夠大容量的金融市場。目前,我國經濟規模全球第二,政局和通脹總體也較為穩定,但我國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卻遠遠不足,海外投資者投資人民幣資產市場的途徑仍然極其有限,這些因素決定了短期內人民幣不可能成為國際貨幣。

天一金行高級研究員、外匯市場觀察員肖磊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戰略和實力,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會走向日元一樣的道路。戰略方面,人民幣要考慮如何應對美元已經成熟的國際市場;實力方面,中國的綜合國力則需保證強大的持續性。

“目前,我們看到的離岸結算、貨幣互換等,均屬于戰術層面,戰略上如何規劃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國際儲備體系、特別提款權等,都得一步一步來。現在國際儲備體系里面僅靠互換來推進,特別提款權也在談判過程中,國際債務方面基本沒有以人民幣計價的,所以真正戰略方面的國際化幾乎沒有太大進展的。”肖磊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