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4 01:13:0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繼惠泉啤酒、啤酒花發布業績盈利預虧之后,金威啤酒(00124,HK)1月31日發布公告稱,由于集團的啤酒銷量和收入減少以及物料價格上升,繼2012年上半年虧損1.02億港元后,預計2012年下半年將進一步虧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財報發現,比起金威啤酒2006年以前的輝煌時期,公司從2007年全國化布局以來就屢有虧損。
華夏基石首席顧問譚長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金威啤酒近幾年的虧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全國性布局以及快速擴張對業績的拖累。同時,對于“待嫁”的金威啤酒來講,其表現不佳的業績很可能也會影響收購價格。
虧損或源于布局失誤
金威啤酒公告表示,根據公司對集團綜合管理賬目之初步審閱結果,預計集團2012年下半年將進一步錄得虧損 (以綜合賬為基礎),導致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稅后虧損增加。
金威啤酒解釋,根據現有資料作出的初步評估,上述預期于2012年錄得虧損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集團的啤酒銷量和收入減少以及物料價格上升。
數據顯示,從2002年~2006年,金威啤酒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凈利潤一度達到2億港元,占據了深圳市場70%~80%的市場份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金威啤酒近幾年的財報發現,從2006年開始,金威啤酒業績開始出現“下坡路”,到2007年、2008年,金威啤酒連續出現巨額虧損,虧損額分別達2357萬港元、3991萬港元。
公司在財報中表示,新投產啤酒廠的折舊以及營銷金額有所增加;年報表示西安、成都等地啤酒廠全面投入運營帶來的管理費用和融資成本的增加是造成虧損的原因之一。
華夏基石首席顧問譚長春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最開始的時候,金威啤酒在廣州地區發展很好,市場份額也不錯,但隨著其全國性擴張、綜合性布局,虧損也隨之而來。
“到了2007年,金威基本完成全國布局,但從現在來看,很可能是決策性失誤,其本身運營能力、資金、管理等方面,可能并不適合全國性布局,最后各地的子公司卻成了拖累整個公司業績的包袱。”譚長春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直到2009年起,金威啤酒又恢復盈利,不過2009年度~2011年,三年的凈溢利分別只有1451萬港元、3627萬港元、3477萬港元。而去年上半年,巨額虧損再次到來。
后續收購或受影響
然而,隨著業績預警消息的發出,一直“難嫁”的金威啤酒再次傳出被國內啤酒品牌華潤雪花競購的消息。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稱,在燕京競購金威啤酒失敗后,雪花又重新參與對金威啤酒的競價。
但截至發稿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并未得到華潤雪花以及金威啤酒的相關證實。“前幾年雪花進行了不少的并購,如果收購金威啤酒很可能是為了其區域市場,但是雪花是不是有如此的需求還是一個問題。”譚長春表示,今年啤酒行業的兼并重組將繼續進行,市場集中度將提高,為數有限的大企業將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之前,關于金威啤酒的并購傳聞頗多、撲朔迷離。去年11月份,市場上亦傳出曾提出收購金威啤酒失敗的華潤創業(00291,HK)仍有意出價競投金威啤酒的消息,但雙方均對此事保持緘默,此后再無進展。同時,近日傳出全球前幾大制酒企業正在亞洲市場尋找收購與結盟的機會,其中金威啤酒、燕京啤酒就是潛在的收購或者合資對象。
實際上,2012年初,金威啤酒即發布公告稱,欲出售公司資產和業務板塊,并表示將邀請第三方提交建議書及收購要約。
隨后,包括燕京啤酒、華潤雪花和百威英博等多家公司加入此次并購大戰,市場上傳出金威啤酒打包售賣叫價達50億元。并且之后甚至傳出燕京啤酒已經進入最后盡職調查的階段,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金威可能“歸其所有”。
然而,項目并未“開花結果”,燕京啤酒非常意外地放棄收購,直至去年9月初燕京啤酒的一紙公告才使金威啤酒的并購事件落地,對此,業內普遍認為可能是金威啤酒要價過高。
“金威盈利情況很可能會影響到收購價格,一方面自身盈利能力不太好,利潤低發言權就少一些。另一方面,此前的收購事件后仍沒有賣掉,使得其后續的談判也受到一定的影響。”譚長春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