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3-02-05 10:26:01
如果說哪個品牌能夠體現壟斷紅利、能夠在長期經營衍生子品牌等特性,春晚就是。
如果說哪個品牌能夠體現壟斷紅利、能夠在長期經營衍生子品牌等特性,春晚就是。
春晚是個大品牌。三十年前由央視首創,如今風靡神州,被定性為與吃團圓飯并重的新民俗。
品牌獲利曾經來自于巨大的廣告市場,片前片中報時,所有的時段都有明碼標價,所有的標價都遠遠高于其他電視節目,這是一年獨此一次、一次獨此一家的廣告機會,每年的觀眾都有十億人以上。從人數上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固定的電視節日能獲得如此巨大的市場。
春晚廣告份額有多大?通過一個反面的數字可以略窺一二。從2011年春晚開始,央視春晚不再植入廣告,到了2012年春晚總導演哈文則干脆連冠名、賀電、整點報時等所有廣告都取消了,2013年春晚,也將繼續延續這種零廣告的形式。按照2010年的保守估計,當年央視春晚各項廣告收入達到了6.5億,保守估計三年損失約17.5億。
甚至前座的佳賓也所費不貲。從1995年開始的春晚總策劃朱海坦言,坐在最前面圓桌貴賓席的,大多是廣告贊助商。2010年春晚后,有網友披露,10萬元廣告贊助換取一張現場直播入場券,400萬元廣告投入贏得圓桌貴賓一席之尊,這就是春晚給企業開出的隱性門票價格。對此,朱海不置可否,但他透露,2010年“雅座區”的最大客戶,就是冠名“我最喜歡的春晚節目評選”的郎酒集團,“入場券”價值1.1億元。
支付費用多的佳賓,露臉機會也就多。有細心的觀眾表示,2009年春晚百度李彥宏先生被鏡頭掃過8次,而后百度2009年第一季度財報披露的內容,百度首席財務官接受高盛分析師訪談時確認:這一季度4000萬的“營銷相關支出的絕大部分”給了央視。一次露臉近500萬?代價不菲。
大腕演員絕不與春晚討價還價,不知名的演員想方設法上春晚。只要上春晚就可以炒作出哄動效應,甚至趙本山先生兩年不上春晚都可以成為娛樂版頭條新聞。并非所有上了春晚的演員都能大紅大紫,但大紅大紫的概率上升,這就是市場預期上升。有劉謙這樣因為春晚一舉成名、市場傳言年收入過億的成功案例,想上春晚者自然趨之若鶩。對演員來說,春晚的潛在價值毋庸置疑。
春晚已經衍生出子品牌,圍繞開門辦春晚宗旨打造的節目“我要上春晚”,其獨家冠名權從2011年起被陽光保險獲得,冠名費用高達1億左右。而我要上春晚的選秀模式又成功復制了選秀節目的獨特的贏利方式,通過該節目幾乎將各地方臺的選秀精華一網打盡。
不過,獨此一家的壟斷局面不再,春晚成為諸多衛視的年末大餐,與普通企業專用商標、品牌不同,春晚不是央視注冊專用,而是誰都能使用的節目形式。
近五年前,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等強勢媒體開始進入重拳打造自己的元旦跨年演唱會與自己的春晚,競爭迅速進入白熱化階段,今年東方衛視將以100萬人民幣的代價邀請韓國鳥叔加盟本國春晚。各電視臺競爭模式大同小異,重金聘請熱門明星吸引眼球,打通選秀到春晚的環節增加社會參與度,類似于“我要上春晚”、“誰能上春晚”之類的子品牌層出不窮。春晚作為各家電視臺力保的重點欄目,其時間跨度之長、所花氣力之大,絕不僅僅局限于春晚,而成為跨年度的長周期品牌戰,對于各家電視臺而言都是資金、廣告、創意的巨大消耗。春晚,是對電視臺綜合實力的考驗,一場殘酷的競爭必然會有一些電視臺被淘汰出局,留下幾家電視臺的春晚品牌,數花齊放。
有競爭,是好事。央視品牌面臨考驗,他們進入品牌維護期,使自己的春晚口碑更好、辨識度更高。
已經有觀眾指責節目過于套路化,制作理念封閉,等等。如果壞口碑持續不斷,央視春晚的號召力難以保證。央視春晚的創新絡繹不絕,他們必須在保留原有大氣、熱鬧等特色之外,打造新的特色。開門辦春晚、停止廣告、邀請熱門藝人,與藝人共同創造新價值,成為首選。觀眾厭倦了千篇一律的讀稿,厭倦了十幾年不變的老面孔,厭倦了讓人眼花繚亂的燈光布景,他們需要新生力量,需要真實的生活與感情,而這些正是春晚維護品牌必須增強的元素,沒有觀眾相當于沒有消費者,也就沒有了一切。如果他們拒絕觀眾歡迎的演員,相當于拒絕了自己的未來。
親民取代高高在上,大眾口味取代藝術灌輸,華麗而不失人情味,參差多態接地氣,才是美。蛇年央視春晚對品牌效果如何?讓我們靜等除夕夜到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