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2-17 15:03:47
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戰近期成為“熱詞”,而此次會議使得該話題再度受到關注。但這一問題在當前國際經濟大環境下應理性看待,貨幣戰真正爆發的可能性實際上很小。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16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落下帷幕。各國代表在會上認為,為推動全球經濟盡快復蘇,堅決抵制競爭性貨幣貶值,貨幣政策應以國內價格穩定和經濟復蘇為目標,并盡量減小對其他國家的負面溢出效應。
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戰近期成為“熱詞”,而此次會議使得該話題再度受到關注。但這一問題在當前國際經濟大環境下應理性看待,貨幣戰真正爆發的可能性實際上很小。
G20為貨幣戰降溫
“貨幣戰”一詞進入人們的視線始于日本。日本央行迫于新上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壓力而推出貨幣寬松措施,導致日元大幅貶值。自安倍上臺以來,日元對美元貶值近9%。此舉隨即迅速引發了全球會否爆發貨幣戰的討論。
在此次G20會議上,與會代表紛紛為貨幣戰降溫。一些代表認為,圍繞貨幣戰的爭論實際上“徒勞無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表示,近來熱議的貨幣戰話題毫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評估表明相關貨幣基本符合其實際價值。同時,拉加德呼吁發達國家不要采取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發展中國家要想獲得穩定增長,還必須采取措施打破結構性瓶頸。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也認為,目前并沒有爆發所謂的貨幣戰爭,“不排除這是別有用心者為轉移視線而耍的花招”。他表示,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框架內,不會就貨幣戰議題展開討論,因為各國代表還有許多“更為重要的計劃”。
貨幣戰爆發可能性小
G20為貨幣戰降溫的同時,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貨幣戰”真正爆發的可能性實際上很小。
“貨幣戰”一般指各國通過競爭性貶值本國貨幣,使貨幣匯率偏離公允價值。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競爭性貶值的情況還沒有發生,但實際上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影響匯率的行為一直存在,只是近期日元對主要貨幣匯率的貶值幅度較大、速度較快,震動了市場及其他國家。
在奧本海默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杰里·魏步曼看來,貨幣戰更接近政治詞匯,而非經濟詞匯。他認為,美國和歐洲將會維持現有的寬松貨幣政策以促進經濟復蘇,日本央行是否會繼續擴大刺激措施仍有待觀察,但全球央行不會大規模展開競爭性貶值,因為這樣會在本國制造過多流動性,引發金融風險。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約瑟夫·福迪也同意貨幣戰爆發的幾率不大。他認為,這只是貿易摩擦中的一個方面,而且貨幣貶值在當今世界貿易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小。比如美國消費者在考慮買車的時候,不再單純的以價格為標準,而更在乎個人喜好。
野村證券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劉易斯·亞歷山大說,鑒于日本在過去20年一直受到通縮困擾,當前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出現了一些好轉跡象,所以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推動本國貨幣貶值和引發貨幣戰的風險都不大。
理性看待貨幣寬松
分析人士指出,應該從以下兩方面理性看待由貨幣寬松政策引發的后果。首先,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貨幣寬松政策是各國央行為提振本國經濟的合理選擇。
金融危機爆發前,各國央行的政策目標以控制通貨膨脹為主,但金融危機后各國經濟一蹶不振,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均推出貨幣寬松措施。亞歷山大認為,近年來各國央行推出的貨幣刺激政策為經濟增長增加了積極因素而非不確定性。
其次,貨幣戰成為關注的焦點是因為很多人沒有看到寬松貨幣政策對實施者和其他國家都有利有弊。
對于實施貨幣寬松政策的國家來說,這樣做為本國經濟復蘇創造了有利環境并對出口起到促進作用,但他們面臨各種風險的幾率也隨之增加,包括通脹風險和進口價格升高,尤其是對日本這樣資源缺乏的國家,進口價格上漲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對其他國家來說,最首要的負面影響是增加了不穩定性。福迪說,通常投資者會將資金撤離實行寬松政策的國家,很多時候如果資金快速流入一個國家會在該國引發資產價格泡沫并產生金融市場動蕩。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只要資金流沒有在短期內導致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適當的資金流入有利于該國個人財富價值升高,并能推動股市上漲。此外,雖然一些國家的貨幣寬松政策會導致其他國家貨幣升值,出口受到影響,但也可以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機會,借此改變以價格優勢促進出口的發展模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