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8 01:05:20
做空報告將不只影響中金再生股價短期的走勢,還可能波及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35億元的股權出售協議的完成。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鐘舒
每經記者 鐘舒
隨著美國做空機構Glaucus的最新狙擊目標中金再生(00773,HK)逐步陷入復牌無期的境地,這家機構離做空勝利也越來越近。
自1月28日遭做空機構Glaucus狙擊以來,中金再生已連續停牌達12個交易日。《每日經濟新聞》在此前的報道中曾指出,和彼時做空首鋼資源、西部水泥所面對的情況不同,就中金再生而言,Glaucus的做空報告將不只影響公司股價短期的走勢,還可能波及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一項價值35億元人民幣的股權出售協議的完成。
停牌倒計時:還剩8個交易日/
就在做空報告發布的前一個交易日(1月25日),中金再生公告稱,將引入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 (以下簡稱中國節能),后者將斥資35.1億元人民幣向中金再生主席兼行政總裁秦志威的全資附屬公司收購逾3.41億股中金再生股份,相當于每股價格10.28元人民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這份“控股股東建議出售股份公告”發現,該項收購的最終完成需要滿足7個先決條件,其中之一即是自買賣協議當日起,除了因買賣協議引起的任何暫停買賣之外,中金再生不能連續停牌超過20個交易日。
這就意味著,若在2月27日前未能順利復牌,中金再生試圖引入央企做控股股東的打算或許就要落空。輝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輝立證券持牌分析師陳星宇日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公司發展以及股價走勢,前述股權交易能否落實是關鍵;一旦央企收購告吹,即便公司發布了澄清公告并順利復牌,股價暴跌也很難避免。
在做空報告發布4天后 (1月31日),中金再生才姍姍來遲地發布了一份公告稱,Glaucus的研究報告毫無根據,公司正編制詳細的澄清公告,反駁報告中的每項指控。與此同時,公司已聘請法律顧問針對Glaucus提起法律訴訟。然而,直到昨日(2月17日),公司仍未發布澄清公告。這距離2月27日這一根據股權交易先決條件確定的日子只剩下8個交易日,收購失敗的概率正在上升。記者試圖通過電話和郵件聯系公司投資者關系部,詢問澄清公告的進展以及復牌時間對股權出售交易可能造成的影響,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相關回復。
女股神劉央:好公司被打擊了/
“(中金再生)這么一家好公司,被研究公司打擊了,還沒有得到港交所正常的響應及維護,這讓我非常困惑。”繼1月28日指責Glaucus的報告是“偏見”后,女股神劉央再度力挺中金再生,重申不會減持中金再生股份。記者查閱港交所“披露易”發現,劉央于今年1月7日將其對中金再生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6.8%增至7%;按停牌前股價9.43港元計算,女股神所持股份市值近8億港元。
據 《香港經濟日報》2月8日報道,西京投資主席劉央近日批評港交所在此次停牌事件中的沉默態度,稱一直未能復牌會讓公司客戶和往來銀行擔心,將損害股東利益。該報道同時指出,1月28日Glaucus發表報告后,港交所上市科要求中金再生停牌,其后公司管理層曾與港交所相關人士溝通,但港交所仍未讓中金再生復牌,同時也未批準公司實時發布一份長達21頁的澄清報告,有關報告仍等待審批程序。做空報告發布當日,記者曾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中金再生,公關公司蘇女士回復稱,公司正在準備就做空報告的各項指稱發布澄清公告,如果內容能夠得到港交所的批準(approve),那么公司便可將澄清報告發給各媒體。
港交所企業傳訊部陳涓涓此前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郵件中則表示,“據經驗,做空機構得逞往往乘著上市公司的一些脆弱環節,加上公司回應市場質疑遲緩所致。因此,香港交易所于去年5月曾致函所有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提醒上市公司當市場上流傳關于他們的傳言或謠言時,其董事應即時審慎評估是否需要根據《上市規則》履行披露責任。”記者昨日(2月17日)再次聯系港交所方面,希望了解港交所在公司發布澄清報告時的審查內容和進展情況,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郵件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另據 《香港明報》1月30日報道,做空報告發布當天晚上,中金再生曾緊急召開投資者會議,為消除市場對公司業績造假的疑慮,管理層披露2011年進口廢銅28萬噸,但這一數據又遠高于同年公司獲批的進口配額3.1萬噸,反而引起了涉嫌走私非金屬的嫌疑,因為在內地進口廢金屬配額,須向環保部固廢中心申請,若沒有獲得許可證,則超出配額部分就屬走私。對此,公司表示多出配額的部分乃以客戶的名義進口。劉央也指出,以海關報關為例,不能單看中金再生的報關資料,因為公司很多客戶都會單獨報關,但GlaucusResearch沒將這些資料放進統計數據中。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金再生的澄清報告遲遲不能發布,恐有難言之隱。以Glaucus報告列出的第一大疑點即中金再生進口量不符合官方數據為例,據《廣州日報》報道,中投證券分析師陳偉元就認為,公司實際上并不需要自己進口該類原材料,因為內地各沿海省份有許多做進口“兩廢”生意的小型企業,他們完全可以進口之后再賣給中金再生。但由于并非所有的企業都有進口“兩廢”的“準生證”,所以若要讓中金再生將這些小供應商的名單“供”出來,恐不太容易。對于這一分析,卓創資訊廢鋼行業分析師郭相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上述情況的確有可能存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