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9 01:34:53
《綱要》推動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的初衷絕對值得肯定,但時間表過于寬泛,而制度推出的時機最好交由市場來抉擇。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春節黃金周剛剛結束,還沒有從休假狀態中完全恢復過來的上班族就不得不面對首周連續7個工作日的“殘酷”現實,不少網友從第一天就開始強烈地憧憬著自己今年的年假計劃。
而就在昨天(2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發布《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要基本得到落實。《綱要》還表示,未來我國將加大旅游產業政策扶持力度,讓相關的政策優惠在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也能得以落實。
不過,意圖推動帶薪休假盡快落實的《綱要》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受到熱烈的支持。“今年就算讓休我也不愿意休啊,績效工資肯定會受影響。”昨天,一名IT行業的白領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此國內知名旅游學者裴鈺認為,《綱要》推動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的初衷絕對值得肯定,但時間表過于寬泛,而制度推出的時機最好交由市場來抉擇。
景點逐步實行低票價/
除了力推2020年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外,國家還將逐步增加旅游休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旅游休閑設施,開發特色旅游休閑線路和優質旅游休閑產品,并將加大相關政策扶持力度。
《綱要》強調,要改善國民旅游休閑環境,穩步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免費開放。城市休閑公園應限時免費開放。穩定城市休閑公園等游覽景區、景點門票價格,并逐步實行低票價。落實對未成年人、高校學生、教師、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實行減免門票等優惠政策。鼓勵設立公眾免費開放日。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將鼓勵和支持私人博物館、書畫院、展覽館、體育健身場所、音樂室、手工技藝等民間休閑設施和業態發展。
薛勝文認為,當前我國旅游休閑產業仍未形成體系,旅游開發和運營機構職責交叉的情況較為嚴重,旅游項目、產品相對單一,旅游景點生態保護意識和能力建設較為薄弱,導致本應該是綠色經濟的旅游經濟演變成了無序發展的產業。在二級市場上積極引入各種行業的資本,可刺激旅游資金活力,使旅游經濟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接下來,相關部門將推進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碼頭、高速公路服務區、商業集中區等公共場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健全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的旅游交通服務功能,提升旅游交通服務保障水平。《綱要》表示,將加強旅游休閑的安全、衛生等保障工作,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健全旅游安全救援體系。加強培訓,提高景區等場所工作人員、服務人員和志愿者無障礙服務技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旅游休閑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質量,加快旅游休閑各類緊缺人才培養。
裴鈺認為,在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積極推動消費者中心化,即政府只發揮公共服務的職能,把市場監管好,堅守自己的服務定位和角色,而不要成為市場的利益主體,否則將不利于旅游產業的長久發展。
2020年落實帶薪休假制/
《綱要》提出,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且必須保障國民旅游休閑時間。要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全年休假時間,完善針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的休假保障措施。加強帶薪年休假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及職工休息權益方面的法律援助。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直言,2013年,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輛馬車中,出口、投資增長速度受限,消費成為主力軍。國家出臺帶薪休假制度的主要原因是希望通過上班族假日出游拉動旅游經濟,從而帶動一系列的產業如交通運輸等發展。當前,企業在帶薪休假政策的落實程度不高,由于受經濟形勢的影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困境短期難以根本轉變,諸多涉及勞動法的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薛勝文認為,落實國務院的上述目標需聯合企業、工會、勞動保障部門以及司法單位等形成統一的處理和監管系統,此外,還需出臺相應的配套細則,如未休年假工資報酬時效的確定、相關勞動糾紛的上訴規范等,才能使帶薪休假不僅停留在有法可依的階段。
裴鈺則認為,以上述IT行業不愿休年假的白領人士為例,表明現在推動帶薪休假的時機恐怕還不夠成熟。目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形勢嚴峻,通脹預期日益增大,此時如果強力推動帶薪休假的落實,則有損于實體經濟恢復的努力。
“帶薪休假制度的推出時機應由市場來抉擇,根據經濟發展和消費能力來適時調整,不必一味依賴政策杠桿。”裴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