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個股聚焦

每經網首頁 > 個股聚焦 > 正文

業內人士:將出臺內燃機生產企業準入標準

2013-02-21 01:10:5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意見》提出,到2015年全國節能型內燃機產品將占總保有量的60%。而據一位參與《意見》制定的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配套政策將隨后推出,將出臺內燃機生產企業準入標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常規內燃機動力占據近70%的機動車裝配份額,未來高效、環保的內燃機將迎來發展春天。但另一方面,由于霍尼韋爾、博世、博格華納等跨國零部件巨頭對于渦輪增壓等核心技術的壟斷,我國自主品牌企業以及本土零部件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技術挑戰。

2015年節能內燃機占六成

2013年1月國內多個城市連續出現陰霾天氣,空氣污染形勢日益嚴峻,在此背景下,籌劃三年之久的《意見》正式出臺。

根據《意見》的要求,到2015年,節能型內燃機產品占全社會內燃機產品保有量的60%,與2010年相比,內燃機燃油消耗率降低6%~10%,實現節約商品燃油2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0%。同時,《意見》指出,在乘用車的汽油機方面,重點推廣應用增壓直噴技術,掌握燃燒和電子控制等核心技術,開發直噴燃油系統、增壓器等關鍵零部件;在輕型商用車柴油機方面,重點推廣應用高壓共軌、電控單體泵等先進燃油噴射系統,加快增壓技術的應用普及。

據參與該《意見》制定的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為了推動內燃機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配套政策將很快出臺,主要包括對于《意見》的解讀,內燃機生產企業準入標準,標準限值和推進時間表,以及商用車的補貼標準等”,“這一政策為我國內燃機節能減排指明了方向和確定了技術路線,對與發動機各個模塊的技術要求也非常到位。”

對此,博格華納公司排放系統高級銷售經理呂紅光表示:“粗略估計,這一政策的推出,將拉動公司業績提升10%~20%。”

博格華納是一個跨國零部件公司,致力于設計和制造高技術的產品來提高汽車發動機系統性能,也是渦輪增壓技術的全球領先者之一。

長城汽車一位內部負責人則表示:“這一政策的推出對于推動柴油車發展具有重要的利好。”據了解,目前我國不少乘用柴油車生產企業均使用了高壓共軌電噴技術,但由于缺少政策鼓勵,市場環境不好,目前此類車型的銷量并不高。以長城為例,2012年哈弗系中柴油車型累計銷售42282輛,占哈弗品牌銷量的19%,“雖然這一比例不高,但是在國內,已經處于行業領先的地位”,長城汽車上述負責人表示。

根據《意見》的要求,到2015年,新生產的車用柴油機全部應用高壓燃油噴射系統,燃油消耗率要比2010年降低5%~8%。“從目前我國柴油車的市場環境和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這一目標實現的難度較大”,一位來自零部件公司銷售部負責人如此表示。

高管:外資掌控渦輪增壓市場

記者注意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總體看《意見》的推出對于降低我國內燃機產業以及汽車產業的排放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這也將對本土汽車產業構成巨大挑戰,不僅對于整車企業,對于零部件產業更是如此。

以渦輪增壓技術為例,不少跨國企業比如大眾已推廣渦輪增壓技術多年,對該技術使用駕輕就熟,目前其渦輪增壓發動機已覆蓋1.4L~2.0L排量區間。此外,奔馳、奧迪、寶馬、通用等多家跨國公司都加快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推廣和使用。然而反觀自主品牌車企,對于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使用才剛剛起步,推出的車型依然較少,同時在排放技術升級上也存在較大壓力。

以長城汽車為例,目前其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僅配套于騰翼C50和哈弗2012款H6車型;同時其2.0L柴油版渦輪增壓發動機裝配于2011款的哈弗H6車型上,比亞迪目前也僅有G61.5T一款渦輪增壓車型。

同時,另一位自主品牌企業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即使是研發出來渦輪增壓發動機,使用起來也較為謹慎,畢竟這一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的培育。”

零部件方面,仍以渦輪增壓發動機為例,業內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均未進入此類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研發和制造環節,在我國這一市場被國外零部件巨頭所把控,霍尼韋爾、博世、博格華納等跨國零部件巨頭對于這一市場的相關技術封鎖得密不透風。

呂紅光表示:“就中國的汽油渦輪增壓發動機而言,外國零部件巨頭對此類發動機核心零部件市場的掌控比例已經超過90%。”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湖南天雁、寧波天力、壽光康躍等專業從事渦輪增壓發動研發和制造的零部件供應商。“這些本土零部件公司在研發、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等方面落后于國外零部件制造商,因此配套產品也僅限于低端車型”,有專業人士如此評論。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外零部件巨頭不斷加速本土化進程,且價格進一步降低,本土渦輪增壓發動機供應商將面臨更大危機,同時在高壓共軌等多個先進技術領域,本土零部件制造商均面臨被動。本土產業鏈能否走出外資 “包圍”?業內人士認為,這需要多維度政策支持,更要求本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逐漸縮小與跨國巨頭的技術差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