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6 01:40:1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鐘舒
每經記者 鐘舒
在香港地產市場,田生集團(00183,HK)是一家頗為獨特的公司。由于其模式是舊樓收購、翻新再售,因此田生地產的創辦人區永華被港媒稱為“舊樓收購大王”。然而,自進入2012年以來,收樓生意似乎越來越不好做,公司頻發盈警。近日,田生集團公布2012年中期業績,至去年底,利潤由盈轉虧。業內分析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香港樓市持續火爆的背景下,做樓房生意的田生集團賺不到錢,與目前“收樓”變得越來越不順利有關。
轉板兩年 三次盈警
2月28日,田生集團發布了截至2012年12月31日6個月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為虧損1974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為3313萬港元。此外,公司收入為2550萬港元,較去年同期1.19億港元的收入下跌近80%。對于收入急劇下滑的原因,公司稱主要由于物業并購及經紀業務收入減少所致。
田生集團在業務回顧中表示,就物業并購及經紀業務而言,香港物業市場2012年持續反復,住宅物業需求不穩定及成交清淡。除了實施多項措施抑制不斷上升的樓價及確保物業市場穩健發展外,政府亦增加賣地以盡量擴大單位供應。收購成本升至新高,也影響了發展商的項目發展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田生集團成立于2002年1月,旗下各附屬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提供物業經紀服務、進行物業整合計劃等,具體包括推行重建市區古舊及失修樓宇的整合計劃。2007年,田生集團通過全美國際借殼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2月2日,田生集團正式由創業板轉往主板上市交易 (上市編號由08136改為00183)。不過,轉板兩年多來,公司業績卻一路下滑,2012年以來,已三次發布盈利預警 (注:2012年2月21日、2012年7月30日和2013年1月31日)。
據《香港經濟日報》今年1月報道,田生集團主席區永華稱,由于政府自2012年10月以來推出全新物業額外買家印花稅(BSD)措施等因素,2012年公司僅收購了6塊地盤,較2009年 (16塊)、2010年 (26塊)和2011年(11塊)大幅下滑。
截止本周二(3月5日)收盤,田生集團股價跌1.47%,報收于0.335港元,已屬于港股市場的“細股”之列(注:香港證券市場將0.5港元以下和0.1港元以下的股票分別稱為 “細股”、“仙股”)
收購成本升高或是虧損主因
香港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某個角度來看,在香港樓市持續火爆的背景下,做樓房生意的田生集團賺不到錢,這的確很難讓人理解,但如果細究田生特殊的營利模式,就會發現它的虧損在目前的市況下也是情有可原的。
葉尚志指出,田生主要是買下整棟舊樓,然后拆掉重建,這中間就會有一個增值的機會。但過去幾年來,“收樓”的這個過程變得越來越不順利。目前香港房價高企,舊樓業主都很明白其所持有的物業有很高的“收購價值”了,因而總會有開價不斷上升的情況,令成本壓力不斷高企。如果新樓的賣家追不上收購成本,重建自然難有盈利。
另外,現金流的因素也不可忽視,因為舊樓收購的資金并不完全是企業自有,很大部分來源于銀行貸款。葉尚志表示,目前開發商擁有物業80%的業權后,便可申請強制拍賣。以一棟舊樓共有100套房為例,收購企業要拿下該項目必須獲得至少80套房的業權。
而企業通常在收購前40套的時候,就會向銀行抵押貸款,但是余下那40套房子的收購通常會越來越難,隨著時間的推移,收購企業的資金成本壓力就越大,如果最終無法獲得80%的業權,對企業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根據公司2月28日的財報,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6個月,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39億港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7.69億港元。
記者留意到,有港媒曾報道,田生集團以張貼巨型標語等方式迫使業主出售單位,這些舉動引起了舊樓業主的不滿;對此,田生集團曾澄清,稱集團創立多年從未試過與業主有糾紛或官司,更強調田生根本無權截斷租戶水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