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1 01:00:4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華 陸慧婧 發自深圳 上海
每經記者 董華 陸慧婧 發自深圳 上海
2010年,153只!
2011年,207只!
2012年,260只!
新基金以逼近30%的年均速度增長著,盡管這一速度對基金的迅速擴容是好事,但在數量暴漲的背后,是基金產品以創新為名,掩蓋沖規模的真實目的。
面對五花八門的基金名稱,投資者感到有些無所適從,因為從名稱上看,這些基金不但難以量化具體的投向,也很難區分產品間的差異。
在一場場新基金發行戰爭背后,受傷最深的是投資者。我們不禁要問,這種只是為了基金公司的規模增長,而不顧投資者利益的做法到底還要持續多久?
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人到底應該如何認清這些基金的真面目?如何從這場令人眼花繚亂的大戰中解脫出來?
大藍籌基金
配置不足錯失藍籌行情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一個在藍籌行情中的大藍籌基金竟然還大幅虧損了,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一位投資者憤憤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事實上,自2011年以來,行情的確欠佳,而唯一能攪動市場神經的便是去年年底的銀行地產行情。在那波行情的推動下,泰信藍籌精選股票在2012年全年拿下了16.56%的優異成績,遠遠跑贏了市場。
去年,上證指數全年上漲3.17%,滬深300指數則上漲了7.55%,相比而言,以大藍籌為主的滬深300指數表現遠優于市場平均水平。
按照這種邏輯,在去年的市場中,就是閉著眼睛選主投大盤藍籌的基金,最終的上漲幅度也不會太差。然而,在指數行情一路飆升的情況下,仍有多只主投大藍籌的基金出現了大幅的虧損。比如銀河藍籌股票,去年全年跌5.67%,廣發大盤成長混合也以-3.95%的收益率遠遠落后。此外,工銀大盤藍籌股票去年也跌了近2%。
同樣是以投資大盤藍籌為主的基金,為何業績差別如此之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實際的投資中,為了業績排名,有時候基金經理不得不遵從市場變化,一旦判斷失誤,就會造成基金凈值大幅受損。
業績差的基金,主要還是基金經理在操作過程中對藍籌的配置不足,最終導致錯失行情。
比如銀河藍籌股票,記者發現,在其配置中,該基金經理調倉換股非常頻繁,幾乎每個季度都要在重倉股中進行一次大輪換。其頻頻選中中小市值股,對于銀行和地產等藍籌股卻極少問津。
從四季報中可以看到,該基金在此期間整體倉位為87.32%,金融保險為28.28%,而房地產行業為零配置,翻閱報告可知,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從中期就開始減持房地產,三季度時已是零配置。
該基金三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同策醫療、貴州茅臺、瀘州老窖、桑德環境、中國平安、海通證券、光大證券、海峽股份、三安光電和山西汾酒等。
事實上,相比三季報,該基金四季度明顯對醫療和白酒進行了大幅減持,還減持了海峽股份、三安光電和中國平安等股票。而新進入前十大重倉股的是登海種業、江淮汽車、招商銀行、紅太陽、鄂武商A、中國太保、貝因美和湖南海利等。
不過,雖及時退出了三季度重倉的貴州茅臺、瀘州老窖等白酒股,但基金凈值仍不見起色。作為“藍籌”基金,對于大藍籌股的配置卻極少,再加上對于房地產的配置為零,導致該基金嚴重錯失了去年年尾的行情。
而廣發大盤成長混合,相比三季末93.54%的倉位,四季度末降至59.71%,倉位變化很大。在配置方面,三季度末,該基金在房地產和金融保險板塊的配置合計不到2%,四季度末也僅有3%,前十大股主要是醫藥、消費、白酒和有色等,大藍籌股票占比偏小。
中小盤基金 中小盤≠中小市值 中小盤基金集體抱團藍籌股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去年年底,多數主配大盤藍籌股的基金,坐上銀行股逼空的“高速列車”,實現業績“逆襲”。
不過抓住年尾估值修復行情的,并不止大盤藍籌基金,幾只中小盤去年年末凈值大幅飆升,中歐中小盤基金12月凈值上漲逾20%,這一漲幅超越市場上所有藍籌基金。
中小盤基金理應以挖掘成長股見長,“共舞”藍籌行情這一現象,令不少投資者心生疑惑。對此,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投資者)認為中小盤基金主配中小市值個股,是基金名字給投資者造成的誤區,事實上,按照基金契約,中小盤基金投資范圍寬泛且在同類基金中差異較大,投資者在選擇時應多加分析。
中小盤基金業績分化顯著/
已經落下帷幕的2012年,大盤藍籌股漲勢突出。反映在指數基金市場,大盤基金表現更勝一籌。數據顯示,博時上證超大盤、華夏上證50及華寶興業上證180等ETF基金收益率均超過15%。受益于去年年末銀行股的強勢拉升,跟蹤金融地產的國泰金融ETF、國投瑞銀金融地產指數等行業基金漲幅更是高達20%,而易方達創業板、農銀中證500等跟蹤中小板、創業板指數的中小盤指數基金全年微幅收跌。
不過,這種業績一邊倒的局面,在主動投資的中小盤股票基金上并未顯現。
統計顯示,28只中小盤基金中,長城中小盤成長、中郵中小盤等6只基金全年業績告負,其中,中銀中小盤及工銀瑞信中小盤2只基金凈值跌幅超5%,排名普通股票型基金后百分之十。
不過,亦有幾只名稱為“中小盤”的基金,全年表現異常搶眼。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中歐中小盤基金凈值增長29.34%,排名普通股票型基金第2位,國富中小盤凈值漲幅24.97%,位列普通股票型基金第5,此外,廣發小盤等幾只中小盤基金,均取得10%以上收益。
績優中小盤基金重倉藍籌股/
大盤藍籌行情盛行,亦有不少基金憑借成功挖掘成長股,大幅跑贏基礎市場。
去年排名第一的景順核心競爭力憑借出色的選股能力獲得了31.70%的收益。季報顯示,去年四個季度,景順長城并無集中超配某個行業。一季度,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重倉機械及金融,二季度,重點持倉輪動為電子、房地產。其獲取超額收益主要是緣于重倉股的選擇,連續四個季度位列其前三大重倉股的洪濤股份,全年大漲54.88%,其于上半年買入的金螳螂漲幅也接近翻倍。
按此推斷,主題名為“中小盤”基金業績突出,應著重依靠個股投資,但翻閱季報可知,上述中小盤基金去年“大放異彩”,多數是憑借重倉金融地產等藍籌股,超越同類基金。
自2010年以來,金融板塊一直是廣發小盤成長基金重倉板塊,其對于機械儀表、地產板塊的配置比例也不低于10%,三大板塊合計占比超30%。2011年年報中,基金經理更是表示看好具有安全邊際的煤炭、地產等早周期品種,以及股息率較高的銀行和家電,而對于估值依然偏高的創業板和中小板,則保持謹慎的態度。
2012年,廣發小盤將地產股投資比例提升至20%以上,三季度隨著市場回調,廣發小盤更進一步增持地產股,截至四季度,基金的地產股配置接近25%。
與廣發小盤基金長期堅守周期藍籌股不同,中歐中小盤年初的換帥之舉,令基金投資風格大幅轉向。
中歐中小盤基金成立于2009年末,時任基金經理沈洋,偏好投資機械板塊,但對消費及電子類成長股,也會根據市場風格進行調整。
2011年末,基金顯露出風格轉換跡象。當年年度報告中,基金明確表示,看好地產行業的投資機會,預期2012年房地產行業將迎來自2009年以來的一次反轉行情,上漲空間巨大。同時,在行業配置上,亦將地產板塊配置由三季度末的3%提升至30%以上。
這種激進的投資風格,隨著2012年初的基金經理換任而得以延續。2012年1月下旬,王海接任基金經理,再次強調基金遵循全年地產投資主旋律,堅定看好優質地產股反轉行情。一季度,基金地產板塊比重為46.62%,年底這一比例已突破60%,重倉股中,冠城大通、金地集團、萬科A、保利地產、招商地產也一直占據前五大席位。
去年表現較好的另一只中小盤基金國富中小盤,其投資風格則較為靈活。上半年基金依舊超配零售、環保和中小成長公司等行業,下半年初逐漸轉向藍籌風格,金融成其第一大重倉板塊,三季度這一板塊配置比重高達37%。重倉股選擇上,其藍籌特色也日益突出,第四季度前十大重倉股中,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洋河股份均屬于代表滬深兩市最大規模的中證100成分股,4只個股占基金凈資產比重也突破了20%。
中小盤不等于中小市值個股/
中小盤基金不投資中小市值個股,反倒集體“抱團”金融地產?基金這一投資策略,令不少投資者感到較為疑惑。
“基金是否符合投資要求,首先要看基金契約。”某券商基金行業研究人士對此表示,目前中小盤基金對中小盤個股定義的范圍差異很大。
據招募說明書規定,基金普遍將中小盤個股定義為,將A股市場股票按流通市值從小到大排序并相加,累計流通市值達到總流通市值一定比重的股票則歸入中小盤股票。基金投資于中小盤上市公司的股票占股票資產比例一般不低于股票資產的80%。
統計顯示,目前市場上共成立了28只以中小盤命名的基金,對于累計流通市值占總流通市值比重,國富中小盤、諾德中小盤、海富通中小盤等10只基金普遍規定為2/3,上投摩根中小盤、華安中小盤、銀華中小盤則將上限設為70%,光大保德信最為嚴格,累計流通市值占比僅為40%。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按照累計流通市值這一定義,中小盤基金并不代表只可投資中小市值股票。“例如華安中小盤,基金規定每半年對A股市場個股的流通市值進行排序,累計流通市值達到總流通市值70%的股票,均為中小盤個股。按照2012年6月30日收盤價計算,滬深兩市規模最大的中國石油、工商銀行等十只個股,累計流通市值占比已達30%,這也意味著,除了這十只股票,對于A股市場所有股票,基金在第三、第四季度投資中均不受限制。”
他分析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選擇適合自身風險偏好的基金時,一要仔細閱讀基金契約,二要看基金經理操作,例如廣發小盤成長基金經理陳仕德,一直以來投資偏好周期及藍籌股,這實際上已屬于大盤風格的基金。
“除了明確規定投資醫療生物、金融地產等行業基金,大多數藍籌基金或者中小盤基金對于投資范圍的定義都非常寬泛,主要是為了基金經理靈活操作。”某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表示。
短期理財債基 華安短期理財債基只賺規模不賺錢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去年誕生于市場的短期理財產品數量超過30只,而今年,短期理財產品發行戰依然硝煙彌漫,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多月時間里,新誕生的短期理財產品已經超過10只。
根據同花順數據,今年以來,易方達月月利理財債券A的收益已經超過0.9%,同期收益最好的貨幣基金寶盈貨幣B的收益率不到0.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計算短期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均值發現,今年以來,貨幣基金收益率均值為0.65%,而短期理財產品憑借0.68%的收益率略勝一籌。
然而,在今年初的短期理財產品市場上,業績最突出的并不是去年最先成立的華安基金。比如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債券A,今年以來的收益率不到0.5%,而華安雙月鑫短期理財債券A、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債券B和華安雙月鑫短期理財債券B的收益率也是剛剛越過0.5%。
根據同花順的數據,華安月月鑫和華安季季鑫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均在2%~2.5%,而同期發行的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B,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已經超過了3%,今年以來的收益率也超過0.7%。去年至今,華安基金的先發優勢并沒有通過產品的業績體現出來。
因為華安月月鑫和季季鑫首發“給力”,華安的規模陡增200億,伴隨規模的增加,其排名也愈發光鮮。然而,華安的短期理財產品問世以來,就一直備受詬病,被市場稱為“偽創新”,因其99%以上的資金存在銀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華安季季鑫的四季報中發現,其資金中,仍然是有98%以上是存在銀行,而華安月月鑫有99%以上資金存在銀行。
事實上,銀行短期理財產品被叫停后,基金短期理財產品剛好填補了市場這一空白。華安和匯添富成為首批“吃螃蟹”的基金公司。
但就結果上看,華安基金的短期理財產品的確是落后于匯添富及其他的后來者。
有業內人士曾經在比較兩只產品的設計后向記者分析稱,相對來說,匯添富理財30天的投資比例更靈活,該產品由明星基金經理曾剛管理,采用積極的投資策略,將投資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控制在150天以內,在控制利率風險,盡量降低基金凈值波動風險并滿足流動性的前提下,提高基金收益,比較基準為7天通知存款利率。
而華安基金采用投資組合比例恒定,持有投資品種和到期日匹配的方法,有利于實現絕對收益,進一步降低了流動性風險和基金經理主動操作博取資本利得給投資組合帶來損失的風險。
但是,從設計上看,華安月月鑫可存入銀行的比例是在50%至100%,而該產品的基金經理一直都采取的是最為保守的策略。去年5月份至今,已經運作了9期,存入銀行的資金均在90%以上,只有今年第二期僅69%的資金存于銀行,30%買入返售金融資產。
“伴隨著短期理財產品市場的繼續擴容,投資者在可選范圍將更廣的情況下,該產品的基金經理也坐不住了,如果業績上一直落后,勢必會被投資人所拋棄。”業內人士在評價華安基金時坦言。
記者手記
新基金“星”名忽悠何時休?
每經記者 董華
2011年隨著新基金發行的逐步開放,基金公司為了吸引市場的眼球,爭奪更多的投資者,在發行產品的同時,也在基金名稱上下足了功夫。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基金產品,基民們開始變得無所適從。
名為大盤的基金產品,卻只投中小市值的股票;去年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短期理財債基,僅從名稱上令人難以辨認。比如“趨勢策略基金”、“社會責任基金”、“可持續發展基金”等,究竟稱得上這些名字的基金,其投資范圍是怎樣的?如何量化這個名稱中所包含的內容?這些都讓投資人頭疼不已。
“產品創新一直是基金公司所致力進行的事情,但是創新也有個限度,如果這種創新只是建立在爭奪眼球,增加規模和排名的基礎之上,那么,對于投資人來說,真的是有害無利。”華南某基金公司研究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基金“名不副實”,基金經理“掛羊頭賣狗肉”,這或許是基金公司為了抓住市場的眼球而采取的權宜之計。雖然有的基金名為大盤,實際以小盤操作的方式為投資者贏得一些收益,但是這種違反契約精神的做法卻不值得提倡,否則,市場如何建立規則?投資者如何才能投資得明明白白呢?
產品創新和制造噱頭要分清楚,真正的創新應該提倡。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2012年,基金公司的產品創新從股票型轉移為以債券型為主的局面;在今年的市場中,基金公司的產品創新已經蔓延到指數型等工具類產品上。
此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曾對記者表示,股票型的產品該有的品種,市場上都已經有了,所以基金公司也不得不另辟蹊徑,去尋找其他的可能。此外,股票型產品對基金經理的要求甚高,目前基金公司的人員儲備也很有限。這意味著,伴隨著基金公司產品創新力度的加強,未來基金公司創新的難度在加大,生存的難度也在增加。
如今金融行業的職能在相互滲透,基金公司的審批也在放開,未來基金公司只有提高自身的商業化程度,才能在同業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未來市場更加看重的是能生產出適合市場、為投資者謀福利的產品,基金公司一家獨大,單方面追求規模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這種勢態對基民來說是好事,因為可以選擇的產品多了,而且市場成熟度在提高,基民的理財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