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8 01:11:36
對于外界有關微信收費的傳言,馬化騰表示,該言論純屬謠傳,騰訊的目標是與運營商共贏。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作為騰訊旗下的社交工具,微信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已成為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口之一。憑借超過3億的用戶數,微信正試圖建立新的社交形態和規則。這也引發業界猜測:騰訊能否通過微信打造下一個類似于QQ的“帝國”?
“微信對騰訊來說是一個新事物,我們還在嘗試探索、做各種各樣的創新。”3月10日,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CEO)馬化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如此表示。
馬化騰表示,微信與QQ共用了很多相同的東西,所以不是完全取代的關系。“目前,騰訊微信業務推向國際化的步伐還是顯得慢了一點。”馬化騰透露,國際化將是微信的重要發力點,微信商業化進程將在“數月內”啟動,最理想的方式是騰訊構建生態,構造一些很簡單的規則和網絡層的連接,而復雜的商業模式則交給合作伙伴。
此外,對于外界有關微信收費的傳言,馬化騰表示,該言論純屬謠傳,騰訊的目標是與運營商共贏。
實現國際化的“絕佳機會”/
采訪期間,馬化騰多次表露微信國際化的決心。他強調,“現在重點關注的是微信走向國際化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將是中國互聯網產業多年等來的一次走入國際市場的絕佳機會,錯過了就很難再有這么好的機會了。”
在馬化騰看來,“走出去”是很多中國企業的夢想,過去華為、中興、海爾等中國企業已經“走出去”了,但中國互聯網企業國際化卻從來沒有成功過,主要原因在于,過去中國所有的互聯網模式基本上是從美國拷貝過來的,所以再返回去幾乎不可能,因為別人更成熟。
“但是,當移動互聯網浪潮席卷全球的時候,很多國際互聯網巨頭也沒有準備好,受PC或者WEB服務和習慣的牽絆,所以很難做出一個純移動互聯網化的新服務和新產品,這給中國企業一個很好的機會。”馬化騰如是說。
在這種情況下,同樣屬于舶來品的“微信”被視作騰訊探路國際化的重要產品。
今年2月底,騰訊企業發展事業群廣州研發線下成立微信美國辦公室,負責美國微信用戶的發展及研究、公司客戶關系的建立及拓展合作,這被視作騰訊國際化戰略的“先遣部隊”。
馬化騰表示,微信創新速度已經超越了歐美的同類產品,如開放平臺、商業模式的嫁接、朋友圈、音樂等社交功能都是騰訊自己的創新,與其他產品有了很大區別,“現在正處于彎道超車的機會”。
不過,馬化騰利用微信押寶國際化面臨不小的挑戰。在即時通訊應用市場,日韓有Line、KakaoTalk,歐 美 有 WhatsApp和 FacebookMessenger。對此,馬化騰坦言,騰訊與上述產品在多個市場都有交鋒,“我們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開始做推廣,包括在手機上投放廣告,找當地合作伙伴、找明星代言、線下硬廣推廣,這里面的投入還是挺大的。”
雖然微信已經開始拓展美國市場,但馬化騰坦言,微信在美國能否成功還很難說,由于在美國市場剛起步,用戶主要是華人和中國留學生。“WhatsAPP在亞洲和歐洲很受歡迎,但美國用戶還不太接受,也許當地最強的是Facebook。”
對于微信的國際化進程,馬化騰并不滿意。他認為,騰訊微信業務推向國際化的步伐還是顯得慢了一點。“這是一個巨變的時代,競爭要按天計算,生死時速。”
電信咨詢顧問公司Ovum此前對KakaoTalk進入歐美市場做出評估認為,亞洲移動通訊產品在歐美拓展市場時最好首先尋找到 “一個擁有海量用戶基數的伙伴”,“這樣的伙伴很可能來自數字游戲或移動通信運營商行業。”
業內普遍認為,Zynga或是微信的第一合作目標,借游戲帶來的用戶聯動,微信在美國也有機會從種子用戶開始扎根立足,同時與WhatsApp等同類應用程序拉開差異。
早在2011年,騰訊就與Zynga開始了合作,Zynga把它在Facebook上最受歡迎的社交游戲產品《CityVille》拿到騰訊開放平臺上進行推廣。如今,Zynga受困于業務在PC端的萎縮和對Facebook的過分依賴,也急需新的平臺來擴張收入來源。
不過,馬化騰并沒有進一步說明將用什么方式來協助微信在美國市場的破局,僅表示對收購美國初創公司很有興趣,“更可能看中的是制造內容,也就是知識產權上游能制造內容的公司,當然也有技術型公司。”
微信商業化之路寄望平臺/
此前,騰訊對微信的商業化進程一直比較保守,馬化騰表示騰訊“數月內”將開始微信商業化的說法,引發了外界的眾多猜想。
對此問題,馬化騰指出,海外其他同類產品比微信早走大半年時間,為微信在增值服務、移動社交及游戲等方面提供了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
據馬化騰透露,騰訊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務必在商業化有比較好的體驗時才放出來。另外,騰訊希望微信搭建一個開放平臺,能夠跟其他各類開發商合作,提供更多的內容給用戶。
“現在像O2O、微團購這類嘗試有很多聲音,外界幫我們想了很多點子。”馬化騰表示,騰訊并不希望自己把某一個行業做得太深。他舉例說,最近手機上有一些好的應用,玩法各式各樣,往往都是用戶自己創造出來的。馬化騰認為,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微信構造一些很簡單的規則和網絡層的連接,然后把復雜的商業模式交給合作伙伴或者用戶,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戶群,從而構建健康的生態環境。
馬化騰強調,商業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于涉及到線上線下的整合,以及支付等環節,騰訊的動作并不會太快。是選很多行業一起上還是砸在一個行業里做深,騰訊還在努力探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啟動商業化進程,微信的功能會越來越多,界面也會變得繁瑣,如何平衡商業化與用戶體驗,成為微信商業化的關鍵問題。
對于上述問題,騰訊的態度依然是“謹慎”的,包括在微信上面增加東西,插件是默認開還是關等,為了用戶體驗,騰訊拒絕過很多要求。
馬化騰進一步闡述說,未來微信也會學習蘋果,采取比較靈活和擴展性很強的原則來搭建架構,主要的策略是把很多的需求插件化,用戶想用才打開,直到找出一個共性,真正的基礎性需求才會默認使用。
馬化騰表示,微信的下一個版本會開放更多權限的API接口,要“做通底層規則”,然后提供給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在上層 “玩創意”,這適合微信在美國以“平臺”應用而非“功能”應用來做推廣。
“收入和需求最快的是游戲,但是我覺得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剛才講的跟內容有關的東西都可以做,包括小說、音樂,這是可以自己創造出來的。”對于商業模式,馬化騰認為,付費、廣告模式以及垂直整合都是可以探索的。他舉例說,此前微信跟學校整合,只要綁定學號,就可以實現課程表、地址、同學通信錄的查閱,很快學校就獲得3000個訂戶,此外還可以做校園的社交。
“就好像現在AppStore應用的分類,理論上都可以做,不要全部盯著游戲。”馬化騰表示。
“內憂外患”的微信關系/
雖然馬化騰非常重視微信的發展,但是,微信的迅猛擴張也讓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解讀,這些看法主要是圍繞微信是否會威脅和替代QQ,甚至有人預言,微信在革QQ的命。
對此,馬化騰表示,對于微信和QQ的關系,騰訊內部也一直在思考。將手機QQ和微信分開,是因為不想背包袱,按純互聯網運作包袱更少,然后有創意就可以很快地實施,產品迭代周期快、試錯成本和時間成本也很低,這樣效果更好。
在馬化騰看來,QQ其實有很多功課要補,因為它要兼顧在PC上的升級換代以及消息如何在PC、手機上出現等問題,騰訊的策略是想讓微信這樣精干的小部隊先行,趟出一條路來證明可行了,手機QQ就可以跟上。
此外,馬化騰也認可微信團隊與QQ團隊的相互競爭。“(兩者)多少有點兒競爭心態,我確實有鼓勵,互相學習吧。”馬化騰強調說。
對于微信能否超越騰訊十年前的QQ,馬化騰表示,從體量上講,微信是疊加的,其用戶絕大部分都用的是QQ賬號。所以微信后面打通的東西,其實與QQ共用了很多相同的資源,所以不是完全取代的關系。
微信的另一個敏感地帶是同運營商的關系。此前有消息稱,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正討論如何監管騰訊的OTT(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服務)業務,以及如何向OTT業務收費,此舉可能會逼迫騰訊微信向用戶收費,從而結束免費微信時代。
對此,馬化騰回應稱:“外界有關微信收費的言論純屬謠傳。我們的目標是跟運營商共贏,一起在無線互聯網時代提供更多的增值業務給用戶,而不是在基礎通訊服務上分一杯羹。我們有很多獨特的增值內容和服務,可以為運營商提高用戶的忠誠度和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在夢網時代,我們已經是運營商的緊密合作伙伴,在新的無線互聯網時代,合作的空間更大。
不過馬化騰也坦承,微信的確增加了電信運營商的成本。在他看來,以前的語音和短信,對基站、基礎設施網絡壓力的承載,其實不算太大,而微信這樣的新模式增加了很多數據流量,使得電信運營商要搭建很多基站。
但是,馬化騰認為,雙方未來一定要走向合作,慢慢雙方都會認識到這其實是雙贏的。他指出,用戶在微信里面發語音消息、使用朋友圈,是一個社交網絡,而微信后面再疊加的開放平臺、各種應用,與運營商的服務完全不重合,另一方面微信其實也大大地增加了數據流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