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0 01:39:13
不宜繼續刻意強調增加居民持有外匯資產,以免迫使其頭腦發熱采取過于激進的措施,致使自己蒙受損失。
梅新育
作為全世界遙遙領先的頭號外匯儲備大國,我國2012年末外匯儲備已達33115.89億美元。中國國家外管局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更是各國市場參與者們密切關注的對象。那么,優化外匯儲備管理,當如何安排?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優化外匯儲備管理是優化整個對外資產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對外資產的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包括貿易信貸、貸款等)、儲備資產四大類中,我國官方外匯儲備占比過高而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等民間資產占比過低,提高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等民間資產占比是我國優化對外資產結構的方向。
盡管如此,目前我們已無需刻意強調增加民間持有外匯資產,因為中國企業、居民海外投資的實踐已展示了其中的風險,因此對外資產結構轉變既然已全面啟動,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就不是應否實施這種轉變,而是如何才能平穩完成這種轉變,保證副作用最小化。不宜繼續刻意強調增加居民持有外匯資產,以免迫使其頭腦發熱采取過于激進的措施,致使自己蒙受損失。同時,只要我們總體上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只要我們的貨幣還沒有贏得十足國際貨幣的地位,我們就永遠有可能遭遇國際收支危機沖擊。因此,無論如何優化對外資產結構,前提是國家須保證足夠規模的外匯儲備。
在此基礎上,第二個層次的問題才是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提高我國外匯儲備資產收益率。外匯儲備管理目標無非是安全、流動和收益,而中國作為全球頭號外匯儲備大國,一年外匯儲備資產增量拿出來就可以躋身全世界外匯儲備前五位。而且至少就近期而言,不能指望近年貿易順差和國際資產積累從增長轉為減少。在此情況下,我們在外匯儲備管理指導思想勢必更加重視收益性。
創新外匯儲備運用,國家外匯儲備管理機構持有的資產組合可包括外國證券資產、戰略資源、乃至對部分工商企業和機構投資者的直接投資;其所管理的資產也可以劃分為自營和信托兩部分。后者委托優秀金融機構管理運營,我們從中學習其管理經驗和技術。這種做法在國際上并不少見,近年被越來越多的中央銀行采用。
中投公司的做法通常是投資于海外機構的股票和債券,借此獲得高于外國政府債券的收益。但海外機構往往又重倉投資中國優質企業。實質上等于中投公司的投資最終進入了國內企業,卻經過了黑石集團的中轉,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一個問題也就相應浮現出來——外匯儲備是否可以、如何直接用以支持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不久前設立外匯儲備委托貸款辦公室就是對這個問題的一個回答。而與上述“中轉”方式相比,設立外匯儲備委托貸款辦公室,直接用于支持中國金融機構和中國企業走出去,顯然更有利于我國。
創新外匯儲備運用,直接目的是提高外匯儲備管理的收益率,但也向安全性管理提出了新挑戰。總體而言,提高外匯儲備管理收益性不能以犧牲安全性為代價。同時,也需看到由于中國外匯儲備的巨大規模,其投資的不同類別資產安全性概念差異開始拉大。就實體經濟部門投資而言,其安全性與投資者資產規模并無直接關系;但就虛擬經濟部門投資而言,投資者資產規模與其安全性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外匯儲備管理部門內部管理者和公眾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對其從事虛擬經濟部門投資的人員與決策表現出較高的容忍度——既然外匯儲備管理部門幾乎不用擔憂流動性短缺,那么管理者和公眾為什么不允許我們的操盤手利用這一點堅守較長的周期、去賺取別人賺不到的錢呢?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