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3-03-25 10:58:17
國外主權基金對中國的投資策略是,總體上看好中國,但不排除階段性做空,大方向上看好中國,未必一直看好房地產和銀行業。
每經編輯 趙慶
當然,看好中國經濟,不是整體的看好,永遠地看好。對大型投資基金來說,如果想獲得超額收益,不僅要看準一個國家長周期的經濟發展,還要看準這個國家真正的優勢所在,高增長的長周期機會所在。比如它們近期雖然長周期地看好中國經濟,但短周期卻不看好房地產,很可能大肆地利用房地產調控再度做空中國,刻意地打壓一下銀行股,故意地打出一個大的價值洼地。隨后利用中國政府對中國經濟下滑過快的擔心,利用各地房地產調控放松的間隙悄悄地布局中國的銀行股,包括地產股,抓住又一次大機會。但從總體戰略看,它們投資中國絕不是因為中國的銀行業仍然有大機會,更不會相信與拉動中國經濟老的三駕馬車聯姻過緊的房地產包括低端制造業會有大機會。如果說它們敢于在去年下半年布局銀行業和房地產是看好中國經濟的話,不如說是它們看到了銀行股因為房地產調整受打壓過深,存在階段性的機會。我相信,它們長周期看好中國經濟,絕不是看好中國的房地產,也不是看好中國的銀行業。相反,它們越加相信,中國的房地產和銀行業只是中國經濟前一段高速發展的最大受惠者,而不應該永遠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
如果說,過去十幾年,房地產很火,銀行業發展很快,那是因為中國建國后的前四十多年幾乎沒有房地產,那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還很落后--發展經濟不得不主要靠銀行業。而到了2013年,房地產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已經到了該休息的時候,代之它的,將是最具中國特色,最能反映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新的三駕馬車。而中國股市在春節期間包括兩會出現的這一波調整,恰恰反映了市場對中國經濟開始真正轉型的預期,國外主權基金又先行一步。
今年以來,外國主權基金的確在大舉購買中國股票,但它們不會再加倉金融股、房地產股,相反,它們已經開始減倉這些行業的股票。它們相信,房地產和銀行業已經處于高速發展周期的末端,未來機會不大,它們正在悄悄加倉的是一些真正具有未來希望的股票和產業,這就是與頁巖氣(包括深層氣)題材相關新能源產業,與美麗中國概念相關的環境保護產業,與土地流轉概念相關的新農村(尤其是優質農產品)建設產業,與再城市化概念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改造投資尤其是具有經營城市概念的產業。
中國經濟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一個大型上升周期的中部階段,這個階段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容易出現波動,甚至可能出現較大幅度調整,但上升周期是無法打斷的,因為經濟大趨勢是不以人的主觀愿望為轉移,更不是政治力量所能左右的,經濟規律決定中國還能維持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誰也奈何不了。當然,長時間的高速發展,尤其是超高速發展后會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大難題,會出現階段性的調整,很多時候會出現波折,甚至會由于不懂經濟規律而做幾件傻事,錯事。但只要中國的管理者懂得中國(實際情況),只要宏觀經濟政策不犯大錯誤,中國經濟內生的經濟增長動力就足夠使,它足以推動中國經濟再高速發展二十年。而恰當地說,波動與調整往往是大機會,波動性上行恰恰是中國的特色,這也是很多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很羨慕甚至很嫉恨中國的原因--為什么中國不會因波動而衰落呢,為什么很多歐洲國家就經不起一點點波動呢。
但嫉妒歸嫉妒,利益還是決定一切的,更何況現在是全球化時代,是貨幣沒有國界的時代,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包括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都可以全球投資,西方不亮東方亮,歐洲投資機會在減少,很難賺錢,可以到中國來(很可能還能去美國),這就是國外主權基金為什么開始撤離歐洲,逐漸地增倉中國的本質原因。讓我遺憾的是,往往中國人卻看不懂中國,甚至比外國人還看空中國,專門看中國的軟肋--有時候還看得很準,但那是枝蔓不是主干。要看多中國,更要看準中國,要做多中國,更要找準投資項目,踩準投資節奏。這就是我為什么要分析國外主權基金正在增倉中國,投資中國新機會的最大背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