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3-29 11:02:26
從單個產品來看,管理費高低懸殊較大,而這既與產品設計結構有關,又和銀行的發行策略相關。
今年2月,證券日報的一篇文章《理財產品光鮮收益背后暗藏管理費暴利》,再次引發投資者對銀行收取投資管理費的質疑。質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將超額收益作為投資管理費是銀行的霸王條款;二是銀行隱瞞收益,投資者不知道到底被收了多少管理費。那么,銀行理財產品到底存不存在管理費暴利呢?
管理費率平均0.58% 整體不算太高
我們知道,在銀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一般規定,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在扣除銷售費用、托管費之后,超過預期收益率的部分將作為銀行的投資管理費被銀行收入囊中。銷售費用和托管費是銀行的固定收益,也就是不管這個產品有沒有賺錢,銀行都要收取,而管理費則是浮動收益,其大小和有無要看產品的實際投資收益情況。
投資者對大部分理財產品的管理費率并不知情,這是因為大多數銀行根本就不公布這個數字。金牛理財網和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今年以來共有8326款產品到期,公布管理費率產品共2079款,占總到期數的25%,全部或部分公布到期產品管理費率的銀行只有34家,占發行理財產品銀行數的34%。
從公布數據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平均管理費率年化為0.58%,逾六成銀行都在0.33%以下。收取管理費率最高的是光大銀行,平均年化管理費為3.295%,最低的是渤海銀行,管理費率為0,也就是說渤海銀行沒有收取管理費。整體來看,與貨幣基金管理費0.33%和理財債基的0.3%相比,銀行收取的管理費并不算太高。
管理費率高低相差懸殊零管理費另有隱情
從單個產品來看,管理費高低懸殊較大,而這既與產品設計結構有關,又和銀行的發行策略相關。
今年以來,獲得最高管理費的是西安銀行的兩款產品:2012年“慧利盈”第一、二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次級),管理費率均達到6.6%。根據其產品說明書,當次級理財產品毛收益率≤10%,銀行不收取管理費; 當10%20%,銀行按次級理財資金總額的6.6%收取管理費。根據wind數據,該銀行實際收取了6.6%的收益率,也就是該次級產品的投資獲得了高于13.4%的收益率。
管理費率最低的是渤海銀行全部產品和郵政儲蓄銀行大部分產品。根據渤海銀行產品公告,今年到期的產品在扣除0.1%的托管費和0.05%的手續費和支付客戶預期收益后,銀行均未收取管理費。從銀行支付客戶的收益率來看,客戶的收益均達到了預期。我們判斷,渤海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之所以相對較高,跟其不收取管理費有重要關系。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聲稱也沒有收取投資管理費,但其銷售費一般較高,平均達0.4%,最高達1%,明顯高出其他銀行,因此,其銷售費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收了管理費。
總之,雖然大部分銀行收取的管理費并不太高,但隨著銀監會加強對銀行理財市場的監管,對理財產品透明度要求的提高,以及廣大投資者維權意識的增強,公布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告之投資者到底收了多少管理費,并確定一個相對公平合理的范圍,恐怕是銀行必須過的一道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