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4-12 14:04:00
維C銀翹片作為人們家中的常備藥,一直頗受消費者的信任。近日,廣西一家知名藥企涉嫌違法使用硫磺熏蒸的山銀花及其枝葉生產藥品,其出產的維C銀翹片可能涉“毒”,一時間消費者的“用藥安全”成為關注焦點。
維C銀翹片是否真的含“毒”?藥企是否有虛假投料行為?中藥行業有著怎樣的“潛規則”?“新華視點”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調查。
一問監管:藥企是否有虛假投料行為?
3月28日,因藥材原料存疑,廣西盈康藥業倉庫中的維C銀翹片被藥監部門就地封存。盈康藥業全廠停產配合檢查,并主動召回所有批次維C銀翹片。此后,盈康藥業片劑藥品GMP證書被藥監部門收回,這意味著盈康藥業失去了相關藥品的生產資格。
一時間,維C銀翹片含“毒”的各種傳言不絕于耳。廣西盈康藥業生產的維C銀翹片是否真的含“毒”?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是否存在虛假投料行為?
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人士稱,廣西盈康藥業自2011年起,委托廣東寶山堂制藥有限公司加工維C銀翹片干膏用于生產。因廣東寶山堂在生產維C銀翹片干膏時,可能以硫磺熏蒸的山銀花,或以山銀花枝葉代替山銀花投料生產,藥品監管部門就此展開調查。
4月9日,廣西藥監部門通報,經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對廣西盈康藥業維C銀翹片庫存和已上市產品進行檢驗,重金屬砷、汞、鉛、鎘、銅及二氧化硫的含量,均低于國家藥典委員會公示的限量規定。
記者發現,檢測結果在排除維C銀翹片含“毒”的同時,并沒有回答藥企是否存在虛假投料等關鍵問題。而廣西盈康藥業在接受采訪時,也回避了是否存在以山銀花枝葉代替山銀花的投料問題。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副會長黃漢儒說,山銀花枝葉和花之間是有區別的,雖然山銀花的枝葉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但是由于用藥部位不同,兩者間效果存在差別。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監管部門在檢測時以是否有“綠原酸”為準,無論是山銀花枝葉或是花都能檢測出“綠原酸”這一指標,而兩者價格差別很大,一些企業就投機取巧,虛假投料來謀取利益。
二問企業:市值與消費者孰輕孰重?
廣西盈康藥業前身是廣西醫藥研究所制藥廠,創建于1960年。其后與廣州藥業(31.80,0.38,1.21%)股份有限公司聯手,于2004年4月成立廣西盈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3月29日,廣西盈康藥業決定將所有維C銀翹片主動召回,并送有關藥品檢測機構復檢。而就在第二天,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一則消息。指出廣藥系股票在眾多機構和無數股民投下的“信任票”熱捧下,總市值再創出歷史新高。
上市公司關注其市值和股民的態度,本無可厚非。然而當其生產的藥品涉嫌質量問題時,公司不及時回應公眾困惑,給消費者一個更令人信服的解釋,反而僅自喜于市值上升,人們不禁要問,面對中成藥安全的擔憂,藥企究竟把消費者擺在了怎樣的位置?
4月9日,廣西藥監部門通報檢驗結果后,盈康藥業承認,由于其上游企業寶山堂偽造生產記錄和有關單據,公司未能及時發現,給消費者帶來了用藥安全隱患。
證券分析師鐘虎認為,股票價格的上漲與消費者的信任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多位市民表示,維C銀翹片作為治療感冒的非處方藥品,是“廣西人家中的常備藥”,其質量安全容不得絲毫馬虎。
三問行業:硫磺熏蒸“潛規則”還要“潛”多久?
一位長期從事中醫藥行業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有兩個“潛規則”長期存在中藥材的流通領域:
一是以次充好,將一些質量比較差、存放時間長的藥材充當質量好的藥材出售,或是以價格便宜的非藥用部位入藥,此次維C銀翹片涉嫌虛假投料正屬于此類;
另一個是使用硫磺熏蒸中藥材,對于藥材種植戶來說,這是一種藥材保管方式,他們對于硫磺熏蒸使用量和方法沒有概念。
在南寧市中堯路中藥材交易市場,記者采訪了多位中藥材交易商,在他們眼中,用硫磺熏蒸中藥材是理所當然的做法。一位交易商拿出了一包黨參對記者說:“你看這色澤,如果不用硫磺熏蒸的話,根本不可能實現?,F在很多中藥材只有用硫磺熏蒸才好保存,不然早就發霉了。”
黃漢儒介紹,硫磺熏蒸是藥材種植戶對藥材進行初加工的一種習用方法,目的在于防霉、防腐和干燥等。極少量殘留的二氧化硫不致于造成健康威脅,但是如果長期大量服用,對人體呼吸系統會產生影響。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通報稱,為防止濫用或過度使用硫磺熏蒸,中藥材及其飲片二氧化硫殘留限量標準將于近期發布實施。
“中藥材加工生產中有多個環節,必須從源頭的藥材種植戶抓起,加強種植戶的技術教育培訓,同時強化企業責任意識。”黃漢儒建議,對于違規違法生產的藥材加工企業,必須嚴肅處理。
延伸閱讀:
藥品安全事件“黑名單”
四川蜀中
2012年3月8日,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四川蜀中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復方黃連素、川貝枇杷糖漿兩個品種藥物在生產工藝上存在不規范問題,對企業做出了罰沒共計600多萬元的行政處罰,并責令召回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間生產銷售的上述兩個品種。
白云山、修正藥業、通化金馬(5.77,-0.10,-1.70%)等
2012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通報了鉻超標膠囊藥品的抽檢結果,全國有254家企業上榜,占到總抽檢企業的12.7%,包括白云山、聯邦制藥、通化金馬等十余家上市公司亦赫然在列。5月2日,修正藥業發出聲明,稱該公司已經將召回所有不合格膠囊產品,集中焚燒銷毀,并再次向消費者致歉。吉林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按規定將對不合格產品組織召回和銷毀,產品涉及金額36.08萬元,損失難以估量。
康美藥業(17.09,-0.07,-0.41%)
2012年7月17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康美藥業的諾氟沙星膠囊藥物溶出度檢驗結果不合格??得浪帢I表示,此事主要與儲存條件有關,2011年該批次產品全部價值11.55萬元,占公司營收比例極小,該產品已全部召回并按規定處理。
太極集團(7.26,-0.31,-4.10%)
2012年7月18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披露太極集團四川南充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清熱解毒口服液PH值測定不合格。7月20日,太極集團稱,PH值變化可能與流通環節運輸儲存中的溫差大有關,公司已啟動該產品的召回工作。
仁和藥業(5.56,-0.03,-0.54%)
2013年1月,江西仁和藥業有限公司明星產品“優卡丹”遭遇“毒害肝腎”的質疑。隨后,國家藥監局下發通知,修訂“優卡丹”說明書,因缺乏新生兒和1歲以下嬰兒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要求在此類群體中禁用有關藥品。
云南白藥(82.43,0.93,1.14%)
2013年2月5日,云南白藥7款產品因未標注有毒物質烏頭堿,被港澳召回。隨后,云南白藥緊急發布公告致歉,承認其獨家配方中含有烏頭堿類物質,但同時表示,公司已通過炮制,使毒性大大降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