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7 01:02:4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截至4月16日,四大上市險企中國人壽 (601628,SH)、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保(601601,SH)、新華保險(601336,SH)相繼公布其2013年第一季度保費收入。數據顯示,四大上市險企2013年首季合計實現壽險保費收入2297.7億元,同比增長0.2%。
具體來看,壽險方面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1119億元,同比增長-1.6%;中國平安壽險實現保費收入556.7億元,同比增長15%;中國太保壽險實現保費收入306億元,同比增長-4.6%。新華保險昨晚公布2013年1季度保費收入316億元,同比下滑10%。與前2月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保費增幅分別為-8.2%、15%、-9.7%、-11.6%相比,3月份壽險保費收入明顯企穩,呈現出回暖態勢,與行業預期基本一致。
個險、銀保增長分化/
從行業交流數據來看,在重要指標個險新單方面,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保費同比增幅分別為-2%、8%、19%、-34%。
主要險企2012年首季成績單顯示,壽險行業開始逐漸擺脫此前的頹勢,出現企穩與復蘇的態勢。行業人士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個險新單方面,太保與平安表現突出,其中平安價值增速預計超過10%,且不久將有新的主力險種來替代金裕人生,預計在新品刺激下,個險新單在五月份出現高增長;太保在營銷渠道歷時三年的隊伍管理和增員成效顯現。
分析人士表示,太保已成功實現3月提速預期。信息顯示,太保3月份個險單月增幅超過40%,累計增速達19%,圓滿完成了年度目標的33%以上。平安方面,1月份的主打產品財富至尊和2月份主打的金裕人生分別在1月和3月停售,兩款產品的累計保費在前兩個月均貢獻給了個險渠道七成新單收入,在3月份沒有新產品接力的情況下,預計單月保費同比下降超過15%,一季度累計增長8%。不過,平安一季度將開門紅集中在1月的做法,或將給2季度帶來良好儲備,同時,2季度替代性主力產品的推出將再造新增長。
不過,從銀保渠道的情況來看,主要險企在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持續減弱。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首季壽險銀保新單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30%、-25%、-48%、-54%。但同時,在主要險企的努力下,銀保渠道累計降幅得以縮窄。
行業人士表示,銀保渠道的擴張曾經拉動壽險保費的迅速增長,但隨之而來的則是保險糾紛,目前監管部門為這一渠道緊急剎車。未來銀保銷售所占的比重將逐步減小。
險企拉升保費策略各異/
盡管在“銀保新政”的影響下,壽險業經歷了長達3年的“陣痛期”。不過,在市場主體的不斷調整中,逐漸呈現回暖態勢。其中,險企在帶動壽險保費回升方面,可謂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如4月初,新華保險在銀保渠道推出 “精選一號”兩全保險 (萬能型),將不低于90%的資金投資于特定創新金融產品項目,項目每年預期收益率不低于5%(其4月公布的結算利率顯示為5.25%)。而早在去年8月,太平人壽就曾將“南水一號”兩全保險(萬能型)作為附加險進行銷售。不同的是,“南水一號”深耕于個險渠道,并以此帶動主險 “盛世金享”終身壽險的銷售(該款產品上市以來結算利率維持在5%左右)。
行業分析人士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部分險企通過資產導向型產品以帶動壽險保費回升。事實上,資產導向型產品的運作與信托產品較為類似,對險企的價值貢獻較為有限。不過,太平人壽將其作為附加險以帶動主險銷售的做法,使得保費與價值得以同步提升。
不過,對于主力險企來講,真正的保費復蘇,依舊要滯后于投資向好。從近期銀行業發布的數百款理財產品來看,1年期以內理財產品收益率上限維持在4.2%~4.4%左右,而主要萬能險結算利率則在4%以內。
行業人士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從長期來看,險企的經營還是要做到風險和資本的匹配,盡管項目掛鉤型產品“期限短、規模小、收益高”,解決了資產久期長期低于負債久期的矛盾,也使保險變為信托或通道,小公司或許可以通過價格戰搶占一時的市場,但是長期的優勢卻需要持久的資本金輸入支持才能達到,因此堅持保障本源做深價值獲取資本回報才是長久之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