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3 01:02:52
◎譚浩俊
對銀行來說,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是否會上升,除受經濟形勢和經濟環境的外部因素影響之外,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簡而言之,就是銀行的不良經營行為越多,不良貸款就越多,不良貸款率上升速度就越快。
在經歷了幾年的“好日子”后,銀行已逐步步入不良貸款的上升期,且上升的速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加快。
近日,16家上市銀行紛紛公布了一季報,在利潤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有10家商業銀行一季度的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占比繼續呈上升態勢。
按照銀行的信貸結構以及不良貸款的實際情況,銀行的不良早就進入風險期了。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的信貸資金天量投放,已經讓多數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出現了問題。要不是監管機構的“開恩”和股民的“奉獻”,還有幾家銀行能夠繼續大規模地投放信貸資金呢?又有幾家銀行的不良貸款不出現大幅上升呢?
銀行之所以沒有出現風險,之所以不良貸款還在可控范圍之內,蓋因股市給了銀行巨大的支撐、股民給了銀行極大的支持。同時,有關方面在制定政策時,也都明顯偏向于銀行,被銀行的壟斷地位所綁架。
以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為例,一方面,相關政策明確規定,銀行不能再給平臺公司貸款;一方面,平臺公司的銀行貸款余額在不斷上升。如果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同步,如果有關方面能夠做到言行一致,會出現這樣的矛盾現象嗎?政府融資平臺還會負債不斷增多、貸款不斷增加嗎?那么,銀行的不良還會如此風平浪靜嗎?
再以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例,雖然中央一再強調,銀行不能再給房地產開發企業增加貸款,以增強樓市調控的效率??墒?,哪個開發企業不是繼續能夠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也正因如此,此輪樓市調控也就成了雷聲大、雨點小,極有可能以失敗而告終。
相反,急需資金支持,且能夠給資金真正注入活力的實體經濟,卻因為銀行信貸資金大量流向平臺貸和房地產開發企業,而只能求救于地下金融組織、非法金融組織,導致整個社會的融資規模無限擴大,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水漲船高。
為什么經濟復蘇的內在動能不足,為什么會出現宏觀數據向好、微觀困難加劇的現象,都與銀行的不良經營行為有關,與銀行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長遠利益,只顧個體利益、不顧全局利益有關。如果銀行能夠在提供信貸支持過程中,一切從大局出發,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僅經濟復蘇的動能會大大增強,自身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問題是,銀行已經進入了可怕的惡性循環,已經在給平臺公司、房地產開發企業等過度投資信貸資金中騎虎難下。等待銀行的,唯一的結局,可能就是風險疊加、不良快速上升。
需要警惕的是,由于銀行已經進入不良快速上升的平臺期,如何避免不良上升帶來的金融風險,切不可再套用以前納稅人或股民買單的錯誤做法。如果這樣,會讓銀行更加肆無忌憚地積累金融風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倒逼銀行改善信貸結構,提高實體經濟的貸款比重,有計劃、有步驟地降低平臺公司、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的貸款比重。在此基礎上,加大不良貸款的清收和處理力度,減少不良貸款的數量,降低不良貸款率。筆者以為,銀行再也不能繼續將利潤做得高高的,把企業逼得死死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