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4 01:11:11
據業內人士稱,目前該地塊至少已升值1倍有余,上海國軒在這個不需要“開工”的項目上已穩賺1億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戴高城 發自上海
·追蹤 上海國軒松江電池項目
每經記者 戴高城 發自上海
5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刊發了《松江電池項目生變上海國軒持 “特供”土地或成贏家》。5月13日,這一猜測終成事實。上海松江區政府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決定取消(上海國軒)在松江的所有生產環節,項目用地初步考慮用于市場營銷、技術培訓、展覽展示等。”
據早前報道,松開V-40號地塊的140畝項目用地,正是政府為上海國軒生產所定制的土地。但隨著生產環節取消,該地塊并沒有收回。這意味著上海國軒這家工商注冊經營范圍為“銷售”的公司,已經不用再建工廠就可獲得140畝土地。據業內人士稱,目前該地塊至少已升值1倍有余,上海國軒在這個不需要“開工”的項目上已穩賺1億元。
隨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繼續深入調查發現,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國軒的大股東,以下簡稱合肥國軒)的主打產品磷酸鐵鋰電池并無核心專利技術。通過對合肥國軒實力分析可以看出,要在松江電池項目生產線投入高達5億元,成為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投資。
無核心專利技術存風險/
據合肥國軒官網介紹,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的研發、生產和經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產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BMS管理系統以及儲能型和功率型鐵鋰電池等十多個系列產品。”
關于磷酸鐵鋰電池的專利技術,早已引爆了一場國際專利大戰。據日信證券一份鋰電子行業深度分析報告稱,NTT(日本電話電報公司)在日本申請了全球第一個磷酸鐵鋰材料專利,但該專利申請人涉嫌剽竊美國德州大學JohnB.Goodenough博士的成果,2008年10月NTT被迫賠償HQ(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公司)3000萬美元,而NTT同時將其所擁有的磷酸鐵鋰材料專利授權給德州大學。
事實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專利起源于德州大學,真正的發明者是其奧斯汀學區的力學工程教授JohnB.Goodenough博士。在這項專利競爭中,還牽扯到多家有實力的公司,首先是魁北克公司,該公司是從德州大學獲得獨家授權的單位。
目前關于磷酸鐵鋰碳包覆的專利以魁北克公司、蒙特利爾大學和法國工程中心CNRS為專利所有權方,其協商成立的LiFePO4+CLicensingAG專利聯盟則負責管理全球的LiFePO4專利授權。
另一方面,美國A123公司也擁有磷酸鐵鋰材料的工藝改性以及電池產品方面的專利,盡管2006年德州大學和魁北克水電公司訴A123侵犯其第一個磷酸亞鐵鋰美國專利(UTUS5910382),隨后A123反訴。
直至2011年11月,長達5年之久的A123與德州大學關于磷酸鐵鋰專利糾紛案終以和解方案收場,而對于A123所有涉案專利,德州大學撤回訴訟并將涉案專利許可給A123。
合肥基地類似手工作坊?/
2013年1月,美國政府批準中國萬向集團收購A123公司的民用業務部門,這意味著萬向目前擁有A123在磷酸鐵鋰方面的專利技術。萬向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證實,“萬向對A123的收購包括A123除軍工業務之外的所有資產、業務、知識產權和人員。”
2003年3月,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公司等專利權利人以申請號為PCT/CA2001/001349的國際申請為基礎進入中國,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發明專利申請,專利名稱為“控制尺寸的涂敷碳的氧化還原材料的合成方法。”于2008年9月獲得授權(授權公告號CN100421289C)。專利共125項權利要求,覆蓋了包括磷酸鐵鋰等多種正極材料及其主要制造技術,是一個典型的“超級圈地型專利”。
2010年8月,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向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加方專利無效請求,以 “專利不具有新穎性”、“專利技術缺乏創造性”、“專利文件修改超范圍”、“專利權利要求得不到說明書支持”等7方面理由向中國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請求裁定加拿大公司專利無效的申請。
2011年,在中方訴訟后,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公司等專利權利人在答辯期間,迫于一些無法抗辯的事實,調整了應訴策略,庭審前主動放棄了14項權利要求。
2011年5月28日,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對加拿大魁北克水電等公司的發明專利做出無效決定,對修改后的111項權利要求宣告全部無效。
不過,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公司等專利擁有方不服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無效決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案件至今仍未宣判,將直接影響行業前途。前期參與其中的關聯企業有十幾家。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一次性繳納1000萬美元專利入門費,或者是每噸磷酸鐵鋰繳納2500美元,這場專利官司對于中國磷酸鐵鋰電池行業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至關重要。”
資料顯示,盡管合肥國軒磷酸鐵鋰電池的生產能力可以排進前9位,但其并無自有技術,合肥國軒一位負責人也曾在上海新聞網上表示,“目前在合肥的生產基地還是‘類似于手工作坊的第一代電池工廠’。”
而萬向在采訪時表示,“萬向已經站在國內行業前沿,一定程度的開放和包容是必要的,只要有利于技術創新、有利于市場成型、有利于產業成長,萬向愿與其他企業合作發展、協同努力。”其同時也認為,“對于其專利技術,萬向當然要妥善保護。”
更為重要的是,2011年上海汽車與A123系統香港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雙方共同開發、生產和銷售車用動力電池系統,而上海國軒目前唯一的客戶正是上汽申沃,無疑上海國軒在專利技術和市場上都對萬向集團造成了影響。
投資5億建生產線存疑/
在《每日經濟新聞》5月7日的報道中,記者對合肥國軒財務信息、生產能力、銷售情況做了詳實調查,調查顯示合肥國軒要想完成電池項目10億元的投資幾乎不可能。
記者進一步調查后發現,在松江電池項目中,上海國軒的電池廠生產線設備投資高達5億元,分別用于建設年產2億安時的鋰電池電芯生產線與年產5億安時的鋰離子電池PACK線。
而資料顯示,合肥國軒本土還擁有1000噸/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1.25億安時/年的電芯生產線及4億千瓦時/年的電池成組生產能力。
合肥國軒的財務報表顯示,合肥國軒固定資產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別為0.9億元、1.37億元和1.45億元。通過簡單換算,上海國軒的生產線并不比合肥國軒多多少,甚至原料都沒有在松江生產,那么上海國軒工廠生產線為何要花費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松江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其表示,“上海國軒去年底就已經拿到建設工程許可證,但遲遲未開工,今年已經延期一次,如果再延期就要重新辦理。”對于延遲的原因,該負責人統稱由于“企業因素”。至少現在來看,上海國軒已經無需為能否建起這5億元的生產線而煩惱。
松江建廠迷霧/
早前,合肥國軒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在那邊建不建無所謂,不建也沒什么影響,市場還在我們手里,我們要的是市場。”對于這樣一個可建可不建的項目,緣何一定落戶松江?這與上海國軒總經理曹深銘或許有著一定的關系。
資料顯示,上海國軒的注冊地址為上海市松江區小昆山鎮廣富林路4855弄108號403-1,而曹深銘本人的多家公司也在小昆山經濟園區,如上海寶安鋼鐵爐料有限公司、上海東能電力燃料有限公司、上海西山物資發展有限公司等。
曹深銘與合肥國軒的最大聯系是前者是后者的第四大股東,2011年,上海顯實投資合伙企業(有限企業)出資516萬元入股合肥國軒,曹深銘正是上海顯實的法人代表。
除了以鋼鐵行業為主外,記者在以其姓名搜索的過程中發現,曹深銘或許與多起上市公司的投資有直接關聯,在新疆匯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遼寧紅陽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名單中均出現曹深銘,但是否為同名同姓者,記者預向其本人求證,但上海國軒電話始終無人應答。
合肥國軒在技術、資本存在諸多風險因素的情況下,使該項目在松江落戶,通過了由松江區經委牽頭的項目評估小組的評估,并形成了項目評估書,這背后究竟有什么樣的故事?
無論是要求上海國軒完成兩年內投資7.22億元,還是當初土地簽訂時的準入產業類型,松江電池項目在所有生產環節取消后,上海國軒仍擁有140畝土地,這都違背當初土地轉讓時所簽訂的協議,那么后續該如何處理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聯系了松江區經委,在發去采訪提綱后,對方一位王姓主任以要準備資料和等待領導安排為由,讓記者等候消息,而昨日(5月13日)其又致電記者稱,“將由松江區宣傳部統一安排。”截至記者發稿,仍未取得對方回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