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5 01:37:4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杰 浙江杭州攝影報道
每經記者 徐杰 浙江杭州攝影報道
“新的一周,忙day。各位早上好!”3月11日,曾風光無限的國內互聯網金融服務外包企業 “數銀在線”在其認證微薄上發布最后一條消息后,突然歸于沉寂。同樣始于3月11日,其對外業務推廣的官網再也沒有更新。
時隔2個月后,這家發源于浙江的企業突然被媒體曝出已解散。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數銀在線所在的杭州天堂軟件園,數銀在線此前所承租的三層辦公樓已人去樓空。
一邊是企業的借貸問題仍然難解,一邊則是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批發信貸業務延伸至互聯網,對于這家嫁接二者并已取得資本青睞的運營平臺,其前景本應一片光明,如今人去樓空的原因何在?
被曝解散/
4月份以來,眾貸網等多家P2P網貸平臺公司相繼宣布倒閉。令外界未曾預料的是,這次被曝出倒閉的卻是一家“規模較大”的知名網貸企業。
《每日商報》消息稱,數銀在線已經解散。該報道還從多名公司員工處得到證實,雖然公司尚未正式對外公布解散的消息,但事實上,這家曾經被業內稱為 “互聯網金融服務外包典型”的企業已是一個空殼。
公司被解散的說法,近日遭到公司董事長周行方否認,他稱公司不是解散了,而是部分員工被遣散,現在正在重組。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進一步采訪的要求,截至記者發稿時,未收到答復。記者留意到,自3月11日開始,“數銀在線”其認證的新浪微博上,以及其對外業務推廣的官網再也沒有更新。
數銀在線的經營主體為數字金融服務(杭州)有限公司,其辦公場所位于距知名景區西湖不遠處的杭州天堂軟件園內。
5月10日,數銀在線所在的天堂軟件園E幢寫字樓5至7層,皆大門緊鎖。5至7層辦公區,從下至上,分別為市場部、行政部、手機金融部、金融產品研發中心。公司高管在7樓,包括公司董事長周行方,周同時也是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在5樓,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到其內的凌亂狀況,盆景“癱倒”在地,公司宣傳資料、報紙等雜亂無序,偌大的辦公區顯得空空蕩蕩。據正在5樓辦公室內清理辦公用品的一工作人員稱,這些用品將被搬走。對于公司目前的狀況,解散還是另擇地址,該工作人員均不愿談及。
“數銀在線于2011年入駐園區,房子是承租的,前幾年發展得比較好,目前已經跟園區辦理好手續”,杭州天堂軟件園一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這家企業的老板周行方做事比較低調,社會對他的口碑較好。
較于眼下的困境,數銀在線曾經卻風光無限,被稱為除馬云阿里之外最大網絡貸款企業。
B2C模式/
數銀在線并非常見的P2P網絡貸款公司,其提供的資金來源依然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其官網上宣稱,建立合作關系的銀行達25家,包括工行、建行、農行、渣打銀行以及杭州銀行、江蘇銀行等城商行。同時,還與50家擔保機構建立平臺,幾乎牽涉浙江省內所有規模較大的擔保公司。
浙江省一熟悉該業務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與P2P網絡貸款公司不同,數銀在線采取的B2C模式,B是指銀行,而C則是客戶,數銀在線撮合這雙方之間的交易。
具體業務流程是,求貸方在網站提交貸款申請,他們進行初步資質審核,然后再批量推送至合作銀行進行審核放款。
不過,最令外界詫異的還是其推出的免費模式。“數銀在線目前仍處于推廣階段,在此期間不向任何一方收取費用”,數銀在線官網上仍保留著這份聲明。“免費模式就是最好的盈利模式。”周行方不止一次這樣向外界解釋,淘寶當年依靠免費模式一舉戰勝易趣,成為國內電子商務龍頭。數銀在線要打造的是“免費+增值服務”。
雖然這個增值服務的內容至今仍不清晰,但周行方依靠這套模式所形成的金融創新概念,以及致力于解決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題,得到了社會資本的青睞。其第一輪融資估值達人民幣5億元,浙銀資本注資5000萬元占股10%,并籌備第二輪融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杭州高新區工商部門獲取的注冊信息顯示,在其股權結構中,法人投資人包括數金(杭州)資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占6%)、數銀(杭州)資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占24.893%)、浙銀 (杭州)資本管理中心 (有限合伙)(占20%)、金華市晟達酒店用品有限公司 (占12.33%),其余股東則系自然人,其中周行方本人占6%,另外一名為“呂漢水”的自然人持有公司17%的股份。
資金困境/
這家致力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互聯網企業,其自身也遭遇到發展資金的束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數銀在線自2009年開始運營,真正開始引起廣泛關注是在2010年。當時,網絡貸款平臺正式上線發布,也正是這個時候,加大了對外推廣宣傳力度,并頻繁地與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進行接觸與合作,同時取得浙銀資本等社會資本的融資。2011年3月23日,數銀在線在與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戰略合作簽約成功、數銀在線與浙江移動G3手機融資合作簽約成功、數銀在線與浙江匯信科技E照通合作簽約成功后,還與杉杉創投簽約成功
不過在此期間,數銀在線的發展模式也受到外界質疑。浙江省本地財經雜志《浙商》報道中提及,從數銀在線整個架構及業務流程來看,很難找到其盈利點所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數銀在線自被傳出解散后,引起杭州不少業內外人士的廣泛討論,一位經認證的新浪微博主則直言,他在銀行,一直不看好數銀在線,其拿過來的貸款單子質量實在不咋地,兩年沒做成過一筆。
一家與數銀在線建立了合作關系的銀行高管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數銀在線缺乏貸款企業日常經營額、現金需求等基礎數據。如果只是撮合,做融資方與銀行的居間方,必須有足夠量的單子,帶來的效益才能夠維持企業的正常運作。
杭州一規模較大的集團公司投資部老總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數銀在線發展或過于激進,對于企業的發展前景過于樂觀,如果盈利和回報一直難以實現,投資方以及運營團隊都會“等不住”。一份公開資料顯示,數銀在線曾向其公司所在的濱江區政府申請資金支持、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對于上述申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向數銀在線和杭州濱江區政府求證,均未獲正面證實,“政府在從孵化企業的角度上都會對企業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有些企業能夠在優惠政策的扶持下發展得更好,但不少企業的效果并不明顯”,杭州濱江區一位與企業扶持政策有過接觸的官員認為。
行業難題/
數銀在線陷入解散風波的背后是一個不容忽略的大背景,一邊是網絡借貸市場的蓬勃發展,一邊則是網貸平臺的相繼“死亡”。據公開報道,4月份以來,多家P2P網貸平臺公司宣布倒閉。
一位熟悉網貸業務的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在網絡借貸市場,既有數銀在線所代表的B2C模式,也有人人貸、哈哈貸、拍拍貸等很多P2P網貸公司。
該人士認為,數銀在線所代表的B2C模式難以成長的因素在于其盈利定位模糊。該人士舉例稱,一旦貸款企業與銀行雙方都配對成功,雙方往往就直接拋開數銀在線進行私下操作。
而對于P2P網貸模式,網貸平臺的資金來自社會資本,他們所挑戰的是傳統銀行,往往受到銀行機構的巨大競爭壓力。融資方在愿意借出資金的同時,通常還要求P2P網貸公司承擔擔保連帶責任。該人士舉例,一筆100萬元的網貸業務,行業收取傭金為2.5萬元,如果要賺取100萬元的利潤,網貸業務數額要達上億元。而一單100萬元的業務若出現擔保風險,需要上億元的業務額來彌補,同時還要承擔涉嫌吸收公眾存款的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