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7 01:51:40
來自百泰的數據顯示,在搶金熱潮下,今年4月其銷售量同比增長80%,與外界傳言的翻幾番差距甚遠。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楊長江 發自深圳
每經實習記者 楊長江 發自深圳
搶金熱潮已然降溫,但對奚曉青來說,反思遠比收獲重要。
作為國內黃金珠寶領軍企業深圳市百泰珠寶首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泰)的總裁助理,奚曉青認為在市場突生劇變的情況下,包括百泰在內的黃金珠寶生產商,產品賣斷貨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種無奈。
來自百泰的數據顯示,在搶金熱潮下,今年4月其銷售量同比增長80%,與外界傳言的翻幾番差距甚遠。對此,奚曉青表示,有限的產能是最主要的障礙。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盡管深圳珠寶產業占據國內的半壁江山,且已形成一定的產業集群效應,但低廉的產品附加值仍有待破解,多數企業只能賺取小額加工費的窘狀依然存在。
產能制約銷售
國際黃金價格在4月12日和4月15日經歷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從1550美元/盎司 (約合人民幣307元/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幣261元/克)。這也被視為搶金潮的直接原因。
作為全國最大的黃金交易聚集基地,深圳水貝珠寶街近一個多月以來徹底火了一把,甚至有黃金首飾經營者表示,此次金價下跌引起消費者瘋狂搶購的場面20年一見。
4月中旬以來,記者多次來到深圳水貝采訪調查。珠寶店火爆場面令商家喜上眉梢,但是隨后的斷貨又讓他們唏噓不已。
多名珠寶商告訴記者,最火爆的場面出現在4月中旬,也就是金價下跌的首周,不少店鋪的黃金珠寶在幾天內被搶購一空。4月下旬,搶金潮熱度有所降溫,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金價有所反彈,另一方面商家供應短缺。此外,五一假期市場熱度再次升溫,甚至有批發商連夜排隊拿貨,寄望假期大干一場,4月28日批發商在百泰門口罕見地排起了長龍,羨煞業界。而進入5月以后,市場態勢更加平穩,但黃金銷售情況仍好過以往。
顯然,金價大跌使得原本處于黃金市場淡季的4月迎來意想不到的搶金熱潮。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此前黃金價格一直處在高位,市場需求長時間被壓抑,此次金價大跌徹底將需求釋放。
那么,深圳水貝到底賣了多少黃金?業內說法不一。
“外界傳言我們深圳黃金珠寶企業在這一個月中銷售量翻了幾倍,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因為我們產能有限,即便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我們也無法完全供應。”奚曉青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道出了深圳黃金珠寶產業近期紅火背后的真相。
據奚曉青介紹,百泰4月銷售量同比增長80%,與外界盛傳的數倍增長相去甚遠。百泰黃金年銷售量為100噸出頭,這其中還包括一小部分承接其他品牌的OME訂單。粗略估算,作為行業翹楚的百泰月銷售量約為8噸上下。加之4月本為銷售淡季,盡管今年4月其增長80%,該月銷售量亦不超過15噸。
此外,數家黃金珠寶廠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4月銷售量大約翻番,均否認數倍增長的說法。
加工本質未改
全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水貝。此話道出了深圳水貝在國內黃金珠寶產業的地位。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黃金珠寶業仍未掙脫 “加工業”命運的束縛,盡管“產業升級”口號已提出多年,但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金價漲跌與黃金首飾生產商的利潤關系不大,他們只賺取加工費。”廣州富垠黃金交易有限公司深圳龍崗分公司總經理劉柏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據奚曉青介紹,百泰年銷售額大約為80億元,純利潤卻不足1億元。其解釋稱,一方面毛利率不高,另一方面公司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及人工成本連年上升。
對于剛剛過去的搶金潮,奚曉青流露出些許無奈。“金價暴跌的第一天,我們并沒有估計到市場反應會這么強烈,很快市場形勢劇變,我們加盟商的存貨短短幾天就賣完了,陸續找上門來要求提貨,公司的存貨也是有限的,高層在開會研究后決定,優先保證加盟商的供貨,因此流失了不少非加盟客戶。”奚曉青稱,盡管市場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但為了保證產品品質,不能人為縮短生產周期,即使讓工人加班也難解龐大的市場需求。而黃金首飾手工制作的特性也是制約產能擴大的重要原因。
此外,日益高企的人工成本讓黃金珠寶廠商壓力倍增。
記者在深圳李朗珠寶產業園采訪看到,門口招聘欄貼滿了疙瘩廠商的招聘信息,有的廠商打出了招聘百名普工的招聘啟事,工資在2500~3500元之間。記者觀察發現,數十張招聘海報落款時間大多為4月中旬以后。一廠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盡管薪水待遇一升再升,但仍難招到合適的員工,市場需求旺盛面前,除了現有工人加班之外,別無他法。
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文揚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深圳水貝聚集了3000多家具有法人資格的各式珠寶公司,注冊品牌亦多達2000多個。看似繁榮的背后其實隱藏了不少隱憂。
一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這3000多家珠寶企業中,一方面水平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巨頭企業,盡管在國內算得上首屈一指,但國際競爭力十分薄弱,研發和創新能力是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硬傷。除此之外,大多數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得不大量承接品牌企業代工,以賺取低廉的加工費維持生存。
“實物黃金價格在全球都是透明的,黃金珠寶首飾賣的就是創意和品牌,而這兩點恰恰是國內黃金珠寶業的軟肋,因此,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相對更差,如果遇到黃金熊市,大多數企業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前述業內人士分析稱。
此外,令奚曉青等業內人士感到擔憂的是,待金價大幅反彈、這一波黃金搶購熱潮過后,市場需求釋放完畢,消費者提前消費,未來黃金珠寶首飾市場或迎來一個低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