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5-23 10:52:33
記者昨日獲悉,在證監會層面已經成立了原油期貨市場工作組并已“開工”,分管期貨監管工作的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親自掛帥擔任組長。
■本報記者 熊 欣
我國推出原油期貨跨出實質性的重要一步。記者昨日獲悉,在證監會層面已經成立了原油期貨市場工作組并已“開工”,分管期貨監管工作的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親自掛帥擔任組長。涉及多個部委、更高層面的協調機構則正在組建過程中。此外,交易所就原油期貨交易結算技術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
姜洋22日晚間發表了一篇學術演講報告,題目是“建設中國國際性原油期貨市場的思考”。作為證監會原油期貨市場工作組組長,姜洋首次公開提出了原油期貨市場的建設目標,即建設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原油交易市場;為亞太時區客戶和投資者提供對沖風險平臺;最終形成倫敦、美國、中國24小時不間斷交易、充分反映全球原油供求變化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姜洋還提到了股指期貨及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完善。姜洋說,股指期貨不是A股股指下行的罪魁禍首。
當A股股指出現階段性下行走勢時,就會有一種輿論聲音說,股指期貨是造成股指下跌的罪魁禍首,部分機構通過做空股指賺取收益。姜洋否定了這種說法,稱股指期貨只是以10%的保證金投入,來對沖現貨市場100%的風險,投資者主要還是通過做多實現盈利。
姜洋認為,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嚴重不足,這與美國衍生品市場過度發展有本質的區別。
“由于監管不到位,金融衍生品傷害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與投資者,但美國從發展衍生品市場得到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其本國收益遠遠大于損失。”他強調說。
據IMF在2010年4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金融危機全球總共損失大概2.8萬億美元,美國占57%,其他國家分攤了43%。
“你說美國把利益全占了,成本還要讓其他國家分攤43%,這值不值?我認為值。發展衍生品市場幫助美國增強了大國地位,實現了大國戰略,強化了美元的霸權和產品定價中心、金融中心地位。”姜洋說,美國股市在金融危機期間的跌幅只是全球中等水平,而其金融危機后的消費信貸以及家庭財富等數據也比預期的樂觀,比如后者與2000年相比增長了40%多。
截至目前,我國期貨市場有32個交易品種,但市場構成不太理想。在全球商品期貨份額中,我國占5成以上,但合約小、沒開放、影響力有限。同時,我國金融期貨交易量占比很小僅10%,商品期貨交易量占90%,這種格局與美國期貨市場完全相反。此外,我國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較少,僅有3%左右的開戶,持倉占40%,這意味著我國期貨市場也是一個散戶市場。
原文鏈接: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5/23/content_358816.htm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