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7 01:19:17
新標準實施后,意外險包括的殘疾條目至少應有421項,僅從數量上看,是目前使用的34個殘情條目12倍還多。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新標準核心內容
適用產品:產品類別為“意外傷害保險”的個人保險產品使用本標準,團體保險產品參考使用。
適用保單:適用于保險公司新簽發的保單。對已生效的保單各公司應做好客戶服務工作。
使用范圍:使用本標準的意外傷害保險產品應至少包括《比例表》中的核心類條目和二類條目。鼓勵保險公司增加三類條目保障范圍,可以附加險形式提供。
使用方式: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保監會的指導授權下發布。保險公司按照行業自律要求開發產品。保監會對使用本表產品進行備案管理。
調整機制: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保監會的指導下,根據業務實踐有關情況建立科學調整機制。
上周,本報先后以《傷殘理賠標準沿用14年已滯后 北京朝陽法院建議修訂》和《中保協:已初步完成傷殘理賠標準修訂》為題,連續報道了因意外保險傷殘比例表引發爭議的話題,稿件見報后引發眾多讀者關注。目前,此一事件又有最新進展。
經過近一周的多方采訪,5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相關渠道獨家獲得了修訂后的 《人身保險殘疾等級評定標準》(征求意見稿),從這份今年初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向各家公司的征求意見稿來看,新標準以原表為基礎增加保障范圍,保障范圍大大增加,具體來講,將原表的7級共34個殘情條目擴展至10級共584個殘情條目。
對于此次修改傷殘標準,修訂說明表示,現行《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表》(以下簡稱《比例表》)由人民銀行1998年公布,因諸多因素,該表已不能適應行業發展和消費者的現實需求,需進行修訂。
按照新標準同時配發的使用說明指出,使用本標準的意外傷害保險產品應至少包括《比例表》中的核心類條目和二類條目。這意味著,新標準實施后,意外險包括的殘疾條目至少應有421項(核心+二類),僅從數量上看,是目前使用的34個殘情條目12倍還多。
據接近保監會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估計新修訂后的《比例表》將很快會對外公布。
此外,對于新舊銜接的問題,也初步明確為新標準 “將適用于保險公司新簽發的保單。”
最新進展:新標準有望近期亮相/
截至目前,意外險《比例表》已經沿用了14年,該表一共規定了7個等級34項。由于保障較窄,也引發諸多理賠糾紛。
5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了中保協歷時5年拿出的新《人身保險殘疾等級評定標準 (征求意見稿)》和《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表(修訂說明)》兩份材料。
對于傷殘標準的此次修改,修訂說明開頭即開宗明義:現行《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表》由人民銀行1998年公布,已作為意外險領域的行業標準,是意外險產品條款和定價的基礎。但是,由于諸多因素,與通用的國家標準沖突,該表已不能適應行業發展和消費者的現實需求,迫切需要進行修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獲得的信息顯示,實際上早在5年前,中保協即啟動了 《比例表》的修訂工作。在保監會的指導下,成立了人身險殘疾給付標準修訂項目組,并由中國人壽再保險為組長單位、19家成員單位組成的行業《比例表》修訂工作組,并下設標準修訂組、數據分析組和外聯組,具體開展了 《比例表》修訂工作。
據知情人士透露,歷時5年修訂后,大約在今年初左右,中保協召集保險公司對新修訂后的《比例表》進行征求意見,而且現在其征求意見已經完成了。此前,中保協的內部人士亦向記者證實,新《比例表》修訂已經完成,正在走相關程序,等待時間對外公布。
據接近保監會的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估計新修訂后的《比例表》將很快會對外公布。
此外,也有多位保險業人士預測,新標準一定會比原來的 《比例表》項目會做得更細化一些。
新舊對比:保障大幅增加421項為必保/
對于新舊標準的變化,據了解,此次修訂工作在收集國內外有關殘疾標準、殘疾評定方法的基礎上,同時為了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在《比例表》修訂工作中引入世界衛生組織的 《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相關標準。此外,廣泛收集、分析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車險數據平臺以及行業102家產壽險公司意外險相關數據,為測算意外險發生率和預測凈費率奠定了基礎。
相關人士表示,《比例表》修訂工作立足于最新的殘疾評價標準和醫療標準,充分借鑒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進一步修訂完善《比例表》,增強其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進一步增加意外險產品的保障功能,擴大保障范圍,保護消費者權益,減少爭議和糾紛。
據了解,為解決目前行業殘疾標準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對 《比例表》的修訂遵循了科學性、兼容性等原則。具體來說,科學反映殘疾研究的最新進展,每一項標準都盡可能有理論支持。調整給付項目的高低級別差異,避免“全或無”的賠付情況,細化定量指標,增加項目的可操作性。
此外,為與目前使用的殘疾標準有一定的兼容性,盡可能避免標準不一致引發的糾紛。盡量參考目前廣泛使用的 “工標”(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和 “道標”(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成果,同時剔除不易理賠操作的項目,使之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和保險公司的業務實踐。同時需要兼顧給付項目的數量,盡量維持或減少修訂后的《比例表》對于意外險殘疾責任價格的影響。最后,在書寫上非常嚴謹,減少殘疾給付項目描述中的模糊詞匯和定性描述,避免人為解釋,減少業務實踐中的理賠爭議和糾紛,增加消費者信心。
總體來看,新標準以原表為基礎增加保障范圍、細化殘情條目、完善殘情描述,將原表的7級共34個殘情條目擴展至10級共584個殘情條目。并按照殘疾條目的客觀性和可量化程度,將所有殘情條目劃分為核心類(250條)、二類(171條)和三類(163條)。全部3類項目覆蓋了“工傷殘疾標準”和 “道路交通殘疾標準”的殘疾內容,核心項目和二類項目能夠覆蓋約77%。
與原表相比,新標準增加了皮膚、神經精神系統、胸腹臟器的殘疾損傷。同時,引入和借鑒了國際殘疾編碼ICF的殘疾分類方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按照新標準同時配發的使用說明指出,使用本標準的意外傷害保險產品應至少包括《比例表》中的核心類條目和二類條目。這意味著,新標準實施后,意外險包括的殘疾條目至少應有421項(核心+二類),僅從數量上看是目前使用的34個殘情條目12倍還多。
實例解讀:新標準覆蓋道標和工標/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事實上,國內在傷殘鑒定標準上有很多個標準,其中使用得比較多的是道標、工標兩個國家標準。
面對新標準的殘疾項目達500多項,中保協將其分為三大類,即核心類、二類和三類。
據了解,中保協在2008年即已啟動了修訂工作,同時為此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其總體修訂思路以擴大原表的殘疾項目覆蓋范圍、提高消費者保障程度為方向,在修訂過程中,合理評估和引用“工標”、“道標”等國標,積極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經驗,引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殘疾編碼標準,新增建立護理依賴判斷標準,并盡最大可能收集、分析業內外殘疾給付相關數據,夯實數據基礎,分析發生率變化情況,合理確立擴項后保障范圍,確保行業意外險業務平穩過渡。
而從目前記者獲得的征求意見稿來看,新標準與舊標準相比較,新標準規定的項目更為細化,下面我們就以眼睛和耳朵為例來了解一下兩個標準的區別。
以眼部損傷為例,對于眼睛的損失不光在核心類中有規定,二類、三類也都有規定,如“雙眼視功能障礙(矯正視力等于0.5)”被定為第三類9級。同時,在耳朵方面的其規定也是相當細的,如“一側耳廓結構缺失(或畸形)大于等于10%”被定為第三類10級。
懸念待解:意外險價格會否漲價?/
因為價格低廉,意外險可謂是商業保險中最親民的險種,來自保監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銷售額高達386億元,僅以相對較貴的意外險卡式保單人均100元的保費粗略計算,2012年約有3.86億人次(有重復購買情況)購買意外險保單。
盡管新傷殘標準有望近期出臺,但何時實施還不得而知。有保險專家分析認為,人身險傷殘新標準實施還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如涉及新產品費率厘定、舊保單與新標準銜接等。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現行人身險傷殘標準相對應的賠付比例會直接影響人身險產品費率的制定。一旦傷殘項目大幅增加,將會導致費率上調、保費增加的局面。部分保險公司人士表示,目前人身險費率市場化工作正在推進,有望年底正式開展試點,屆時,傷殘評定也會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響費率改革的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新舊標準如何銜接的問題,上述征求意見稿中已初步明確為適用于保險公司新簽發的保單。而對已生效的保單各公司則應做好客戶服務工作。
理賠樣本:美亞的5%自由裁量權/
近日,北京朝陽法院給保監會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大幅修訂《比例表》。隨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開始調查一些保險公司的意外險產品,以了解有無保險公司不采用此前人民銀行標準的情況。
據某險企不愿具名的理賠人士透露,大多數保險公司在理賠時沿用了《比例表》的標準進行理賠,而美亞財產保險公司 (以下簡稱美亞保險)的旅行險大多數也沿用這個標準,但一部分意外險卻并沒有沿用這個《比例表》的標準。
以美亞保險的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為例,該公司的團體意外保險并未使用原人民銀行的《比例表》7級34項的標準,而是按身體部位來劃分。
據了解,該公司的《比例表》按人身體的部位進行劃分,如分為頭部、面部、眼睛、鼻部及口腔、耳、頸部、盆腔、胸部及軀干、腹部、泌尿生殖器官、手及臂部、手指、腿及腳趾及其他共計14個部分。其根據每個部分的不同損失情況對應不同的保險金給付比例。
此外,該公司還在合同中規定,若殘疾程度為《比例表》內提及的項目以外的肢體永久完全殘缺,該公司將視具體情形給付保險金,但其最高給付比例不超過保險金額的5%。
該公司相關人士坦言,這是他們公司合同中對意外險有一個自由裁量權,這樣做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