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30 01:03:51
有經濟學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越演越烈,再發展下去問題可能會很嚴重。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梅俊彥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梅俊彥 發自深圳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昨日(5月29日)在北京表示,如果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包括在內,“增擴”概念下的廣義政府債務估計已增加到GDP的近50%,相應的“增擴”財政赤字在2012年約為GDP的10%。
IMF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兩個數字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是2012年的財政赤字,一個是廣義的、實際上是累積到現在的政府債務,兩個數字不宜直接比較。
機構和經濟學家對于政府債務的數據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始終未得到官方權威數據的印證。時任工行行長楊凱生去年透露經“審計署認真的審計”的數據是43%,今年惠譽下調中國長期本幣評級時公布的數據是49.2%,大體與IMF公布的數據相近。
大衛·利普頓同時表示,這些地方政府項目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政府賣地來實現的,總體來說還處于可控、可管理的狀態,但有經濟學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越演越烈,再發展下去問題可能會很嚴重。
權威數據缺失/
對于地方債的統計,兩年來一直缺乏官方數據。2011年6月,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審計工作報告,首次披露我國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報告顯示,至2010年底,除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共計10.7萬億元,超過了8.3萬億的財政收入。當年,全國GDP總量39.8萬億元,地方政府性債務與其的比值約為27%。
在地方性融資平臺這一分項上,人行在《2010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中提到,截至2010年,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總量超過10萬億,較前年增速近20%。此后相關的官方統計便幾乎“銷聲匿跡”。
兩年來,最接近權威數據的一次表述是時任工行行長楊凱生在去年3月表示,經審計署認真的審計,全國地方性政府債務總水平大概是10.7萬億,加上中央財政發行的國債當時約6.8萬億余額,形成17.5萬億總體政府性債務,與中國GDP比值約43%。
評級機構惠譽今年4月將中國的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A-調降至A+時表示,截至2012年底,當地政府債已達12.85萬億人民幣,相當于GDP的25.1%,超過截至2011年底的23.4%。惠譽估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政府總體債務相當于GDP的49.2%。這一數據大致與IMF此次公布的數據相符。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IMF的數據怎么來的不好評論,由于沒有權威數據,其準確與否無從考證。
據了解,IMF代表團與政府部門、中國人民銀行的高層官員以及私人部門代表和學術界人士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就經濟前景和未來挑戰交換了意見。中方參與官員包括了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財政部長樓繼偉以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鶴。
IMF相關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次交流屬于IMF跟成員國之間的第四條年度政策磋商。IMF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統計口徑跟中國政府的不太一樣,用了“增擴”的概念,在統計時也參考了中國政府的數據,兩者的差別和具體算法目前無法回答,預計在今年7月發布的報告中可能會有詳細闡述。
專家稱地方債務問題嚴重/
IMF指出,盡管近期前景相對樂觀,但中國經濟面臨重大挑戰。尤其是社會融資總量規模增長過快,這使得我們去懷疑最近一些投資的質量,也擔心這樣會對償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對方政府和企業的還款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不過,IMF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指出,“增擴”概念下的廣義政府債務估計已增加到GDP的近50%,相應的 “增擴”財政赤字在2012年約為GDP的10%。這樣一些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政府賣地來實現的,總體來說還處于可控、可管理的狀態。
IMF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上述兩個數字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是2012年的財政赤字,一個是廣義的、實際上是累積到現在的政府債務,不能就兩個數字直接進行比較。
雖然IMF對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表示樂觀,但評級機構惠譽在今年4月9因為該問題把中國的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從AA-調降至A+。
不過,也有經濟學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已經愈演愈烈,而且沒有收斂的苗頭,再這樣發展下去問題肯定很多。
中國今年GDP增速調至7.75%/
IMF指出,中國已認識到這些挑戰,今年3月上任的新一屆政府已宣布將在2013年實施一系列改革,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在我們的討論中,中國政府強調打算開始實施全面的改革,確保未來實現更加均衡、更具包容性、環境友好型的經濟增長。在發生負面沖擊時,中國仍具有相當大的政策空間和財力來維持穩定,但安全余地在縮小,需要果斷地實施改革,控制脆弱性因素,使經濟走上更可持續的增長道路。”IMF表示。
IMF與中國政府的對話強調了改革面臨的三大挑戰。一是在地方一級政府或與政府相關的經濟機構,特別是銀行、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建立強有力的治理結構;二是繼續放開管制,減少政府參與,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三是果斷地推進經濟再平衡,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
IMF認為,能否取得總體成功,將取決于能否有效實現上述所有三項目標。
而讓IMF代表團感到欣慰的是,中國表示要將重點放在金融部門、財政改革,以及旨在增強價格信號和市場有效運作框架的其他措施。控制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長是一項優先任務,這需要進一步加強審慎監管,另外還須改善投資者對其投資決定的負責機制 (而不是普遍存在的有息資產收益總是有保證的看法)。
IMF昨日還調低中國今年GDP增速至7.75%。IMF指出,中國政府上述政策在短期內可能會減緩經濟活動,但有利于經濟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路徑。如果經濟增長下降太快,大大低于今年的目標,那么應采取預算內刺激,側重于支持居民收入和消費的措施,例如降低社會保障繳款,為消費提供補貼,或進行定向社會安全網支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