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8 01:31:30
蘇州恒豐接到的法方電話是網絡電話,反復要求法方提供新的收貨地址,卻被告知仍發往原地址。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蘇州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蘇州
目前,中國經濟格局正面臨新一輪全面調整。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上,中國經濟轉型增長、技術創新、城鎮化等一系列問題也成為嘉賓重點討論的話題。在中國強調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作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營企業生存狀況如何?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經濟重地展開了調查。
徐釗正忙著處理又一起紛爭。
解決各類層出不窮的跨國合同糾紛,已漸漸成為這位蘇州恒豐進出口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蘇州恒豐)董事長的日常工作:“法國的企業支付了定金,我們發了第一批貨。就在準備發第二批貨時,發現對方的工商注冊地址已經沒人辦公了。于是要求對方提供新收貨地址,他們不給。”這讓徐釗心生警惕,公司隨后扣住貨物不發,但對方卻以定金已經支付為由,威脅起訴。
在外貿行業摸爬滾打了20年,徐釗發現,隨著歐美等國經濟的下滑,類似的“陷阱”越來越多。“各方面的環境都越來越糟了。”
他掌控下的民營企業蘇州恒豐經營各類輕工業品、紡織服裝、機電、自行車及零配件的出口業務,年銷售額達15億元。但國際市場的持續低迷、生產成本的持續上升、人民幣的持續走強和日元連續貶值,猶如三座大山,讓外貿老兵徐釗倍感壓力。
“我們不斷改進產品、在國外設立辦事處希望減少中間成本、跟貿易伙伴談判希望對方讓利。”徐釗告訴記者,通過各種努力,“家紡、日用品類上半年利潤率仍下降了約5%,自有工廠生產的自行車利潤率也下降了3%到5%。”
陷阱頻發/
“如果對方公司確實是真實存在的,那我們怎么辦?”徐釗扭頭,問身邊正在匯報工作的經理。
“現在就是擔心這一點。”經理回答。
徐釗問及的是蘇州恒豐新簽下的一筆吸塵器出口訂單,總價值40余萬美元。合同簽訂后,收貨方法國企業很快打來10萬美元定金,蘇州恒豐也向中信保投保,并發出了第一批貨物。
至此,一切都很順利。
但是,在蘇州恒豐準備發第二批貨物時,中信保的查詢顯示,法方企業提供的工商注冊地址已無人辦公。在雙方簽訂合同之前,中信保曾實地查看,發現該企業確實于注冊地址正常辦公。
于是,蘇州恒豐不再裝運第二批貨物,并要求法方提供新的收貨地址。
隨即,更多的疑點在雙方交涉中不斷出現。蘇州恒豐接到的法方電話是網絡電話,反復要求法方提供新的收貨地址,卻被告知仍發往原地址。“那是一個無人辦公的場所,我們當然不能發貨。”徐釗說。
拒絕發貨的后果,是法方以蘇州恒豐毀約為由,意欲向法院起訴。
“如果對方的企業是真實存在的、收貨地址確實有效,那我們就很被動了。”徐釗承認。
但是,即使冒著被起訴的風險,徐釗也不敢貿然發貨。此外,他還擔心,一旦提單被對方拿到手,貨物很可能會就此無影無蹤,第一批貨尾款約10萬美元也就無法收回。
另一筆來自西班牙的真絲圍巾訂單,也險些讓老江湖業務員栽了。
訂單的金額僅4萬美元,西班牙客戶支付了5000美元訂金,并提供了西班牙一家企業作為收貨方。中信保的查詢顯示,該西班牙企業擁有10萬美元的保險額度。
此后進展很順利,直到審單員看出了問題:在收貨單位與投保單位的一長串公司名稱中,英文小寫字母m被替換成了大寫M。這成了兩家完全不同的企業,中信保于是拒絕提供保險服務。
“差一點點貨就發出去了。”徐釗有些后怕。
在徐釗看來,隨著歐美經濟下滑,國際市場仍將萎靡不振,類似的陷阱會越來越多。
匯率之痛/
徐釗更喜歡和日本客戶打交道,因為他們訂單穩定,付款及時。但徐釗很快發現,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蘇州恒豐對日出口的產品,主要為自行車、汽車配件及機電類產品。此外,還包括一些服裝和家紡用品。
在今年3月之前,蘇州恒豐與日本客戶的結匯中,日元占比約60%,美元約占40%。
2012年底,蘇州恒豐接下了一筆日本客戶的高檔自行車訂單,均價約150元美元,雙方約定以日元結算。但到今年2月底3月初結匯時,徐釗發現,相比于簽約時匯率已有了10%的落差,而自行車出口的凈利潤也就在10%上下。“由于匯率的影響,單子的利潤全部沒了,只能保本。”徐釗說。
蘇州恒豐每年約出口16萬臺自行車至日本,平均價格在120美元左右,總金額約2000萬美元。“如果全部以日元結算,我們會損失多少?”這顯然讓徐釗坐不住了。
2013年3月,蘇州恒豐總經理帶隊飛赴日本,拜訪多個客戶,并提出兩項請求:改用美元結算和調整出貨時間。
對外貿企業而言,從接單到結匯有較長的周期。以蘇州恒豐的自行車產品為例,一般需60至80天,而這段時間內日元可能出現的大幅貶值讓企業難以承受。縮短交貨時間,有利于規避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因素。
但日本客戶表示,合同已在執行過程中,希望蘇州恒豐遵守雙方商定的價格。同時,對于訂單安排由一年調整為半年的請求,也不贊同。
在一次和年采購量約3000臺自行車的日本客戶反反復復拉鋸后,雙方決定最終各承擔一半。“我們不能太強硬,擔心以后他們不給我們單子。”徐釗說。
相比自行車,損失更大的是家紡類、日用品類等幾乎完全用日元結算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
目前,蘇州恒豐的家紡日用品類產品一年對日出口金額約500余萬美元。“由于匯兌的損失,上半年的利潤率下降了約5個百分點。”徐釗告訴記者。
相較日元的連續貶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同樣讓徐釗痛苦不堪。“3月份接的單,匯率還是6.28,到5月份出貨時,已經是6.19了,相差9分,而我們也就2毛錢左右的毛利,這相當于直接拿掉了我們一半的利潤。”徐釗很無奈。
但是,蘇州恒豐仍不得不拼命拿單。“有些市場和客戶是掉不起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滾動地拿單,即便喪失利潤,甚至虧損。”徐釗說。
轉型艱難/
低迷的國際市場與匯兌損失之外,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也正日益擠壓著企業本已不多的利潤。
在蘇州恒豐下屬的自行車廠,一線工人的工資正以每年最低10%的速度遞增。“你開3000,隔壁工廠開3200,工人立馬就走了。”徐釗說。
他對政府的一些鼓勵政策也不完全贊同。“政府鼓勵的是增長,小企業基數小,增長很容易,而大企業增長相對緩慢。如果沒有增長,就拿不到政府的鼓勵資金。政府應該將重點放在鼓勵一般貿易上,加工貿易雖然看似金額大,但對本地區的經濟拉動效益不如一般貿易。”徐釗說。
嚴酷的環境,倒逼企業不斷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值。“比如自行車的顏色單色改成雙色,功能也在提升,企業隨時都在想辦法。”徐釗說。
蘇州恒豐曾將一款自行車的網籃從一個增加至兩個,每輛車的成本增加了1美元,但售價卻可以提高3美元。在另一款車上,蘇州恒豐將摩擦燈調整為LED式,成本增加了0.3美金,但售價提高了2美元。
轉型升級的道路并不好走。徐釗嘗試走出的另一步,是在為日本品牌代工之外,打響自己的品牌。
“我們采取了一些品牌戰略,出口到東歐、中南美洲的產品都打了自己的商標。在日本,我們也希望在日本廠商品牌下能打上自己的商標,小一點也沒關系,先加強宣傳。”徐釗告訴記者。
另一步,則是在終端市場直接設立辦事處。蘇州恒豐為此從外派了員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設立了辦事處,辦理海關手續,和終端超商對接,省去了中間環節。
試運行一段時間后的測算發現,相較于交由中間商代理,自設辦事處可節省約10%至12%的費用。但是,由于超市要求60天的賬期,蘇州恒豐不得不承擔一定的風險。
“外貿企業本身能做的,只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在市場拓展上多些舉措、多參加展覽會、多在國外設立辦事處,減少中間成本。只有這樣,再看看是不是有希望。”他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