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葉檀:戶籍改革的中國夢

2013-06-14 01:59:57

每經評論員 葉檀

中國式戶籍制誕生的原因,是經濟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速。

葛劍雄教授曾經多次描述,自己坐著小船從浙江湖州到上海的情形,而到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頒布,國人失去了遷徙自由,而后,大饑荒接踵而至。

戶籍制是強權解決經濟危機與就業危機,當危機深化到一定階段,不得不把大批城市青年趕到鄉村謀食,因為經濟無法負擔城市居民的公共福利。

此輪城鎮化,啟動新一輪戶籍改革,變封閉為開放,變僵化為流動,打破身份禁錮,重建活力市場。沒有人質疑戶籍開放與打破身份籓籬的積極意義,目前的質疑來自成本核算與操作層面。

打破戶籍限制,要轉變目前的財政撥付方法,均等化地減少福利,由各地公平承擔成本。

戶改高調誰都會唱,但沒有哪個地方政府尤其是大城市政府愿意放開戶籍制度,任由農民工遷入。《財經國家周刊》報道,2012年4、5月間,國家城鎮化專題調研組完成了對浙江、廣東、江西和貴州等8個有代表性省份的調研,該專題組在全國不同城市發現 “戶改幾乎遭遇所有市長的反對”。

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財政體制不健全,戶籍制度直接與教育、社保、醫療等諸多福利掛鉤。在現行財稅體制下,地方政府預算收入由上級支付,按其戶籍人口核定。因此,地方政府如果要擴大城鎮福利制度覆蓋的范圍,只會主要考慮本地戶籍農業人口。目前大城市容納外地兒童就讀,已經算是“寬宏大量”。改變目前財政撥付辦法,向擁有兒童的家庭發放教育券,可以在打工地使用,減少流入地的財政負擔,是較為公平的辦法。

目前的體制是適應舊有戶籍制度的管理體制。從2008年10月1日起,嘉興市建立按居住地登記戶口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分類管理模式,全市城鄉居民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然有所區分。

重慶的戶改實踐在養老、教育等方面依然出現一系列操作難題,而杭州擴張城區面積之后,企業在招工時對戶籍所在區依然有所限制。

身份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容易,但農民真正成為城市居民很困難。對于政府而言,是城鎮化過程中農民進城前期需要支付的大筆費用;對于農民而言,是失去土地的不甘心不放心,是放棄農民優勢生育權的無奈。在此之下,我們看到可笑的一幕,已擁有城市戶籍的人仍有宅基地與承包地,甚至筆者了解到的最可笑的情況是,已經出國獲得所在國身份的人,仍然擁有浙江某農村的身份證與承包地。

社科院發布的《城市藍皮書》指出,假設到2020年,中國每年的城鎮化率以0.8%到1.0%的速度推進,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超過60%,今后還將有近5億農民需要實現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為10萬元,至少需要40萬億元至50萬億元。必須指出,這是不計入通脹只計入城市福利的保守數字,實際數字可能遠超出這一數字。

以重慶農民進城為例,按當初設定的目標 “未來10年將有1000萬農民轉戶進城”,測算每個新市民平均有6.7萬元的進城成本,包括農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的退出及新市民的社保、住房、就業、教育等方面的進入成本。原來計劃兩年內轉移300多萬人,總資金需求高達2010億元。進入城市后還有培訓、就業等成本。雖然我國實踐證明,城鎮化率每增加1%,就可拉動當年國內生產總值1%~2%,但世界實踐也證明,過了臨界點后,城鎮化并不能拉動經濟增長。

地方政府面對的困難實實在在,農民進城后享受永久福利,大量未經專業培訓的人口就業難。目前地方政府的負債與投資規模龐大,永遠缺農民工。因此,強制式地區域戶籍開放是必須的,否則城市自我封閉的僵局無法打破。

我國福利體制需要打破不公平的二元體制,而不是建立高福利國家,虛幻的民生福利論抬高了大眾的胃口,卻是永遠無法吃到嘴里的畫餅,中國將會被不斷增長的公務員福利,與未來的高福利吞噬。福利方面,請向美國看齊,法、德等國不是榜樣。

中國的戶籍改革必須推進,否則城鎮化也好,經濟結構調整也好,建設現代國家也好,都是無法觸及經濟體制深處的表面文章。同時,戶籍改革必須是務實可行的,速度快了一定會造成大倒退。中國夢不是白日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評論員葉檀 中國式戶籍制誕生的原因,是經濟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速。 葛劍雄教授曾經多次描述,自己坐著小船從浙江湖州到上海的情形,而到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頒布,國人失去了遷徙自由,而后,大饑荒接踵而至。 戶籍制是強權解決經濟危機與就業危機,當危機深化到一定階段,不得不把大批城市青年趕到鄉村謀食,因為經濟無法負擔城市居民的公共福利。 此輪城鎮化,啟動新一輪戶籍改革,變封閉為開放,變僵化為流動,打破身份禁錮,重建活力市場。沒有人質疑戶籍開放與打破身份籓籬的積極意義,目前的質疑來自成本核算與操作層面。 打破戶籍限制,要轉變目前的財政撥付方法,均等化地減少福利,由各地公平承擔成本。 戶改高調誰都會唱,但沒有哪個地方政府尤其是大城市政府愿意放開戶籍制度,任由農民工遷入。《財經國家周刊》報道,2012年4、5月間,國家城鎮化專題調研組完成了對浙江、廣東、江西和貴州等8個有代表性省份的調研,該專題組在全國不同城市發現“戶改幾乎遭遇所有市長的反對”。 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財政體制不健全,戶籍制度直接與教育、社保、醫療等諸多福利掛鉤。在現行財稅體制下,地方政府預算收入由上級支付,按其戶籍人口核定。因此,地方政府如果要擴大城鎮福利制度覆蓋的范圍,只會主要考慮本地戶籍農業人口。目前大城市容納外地兒童就讀,已經算是“寬宏大量”。改變目前財政撥付辦法,向擁有兒童的家庭發放教育券,可以在打工地使用,減少流入地的財政負擔,是較為公平的辦法。 目前的體制是適應舊有戶籍制度的管理體制。從2008年10月1日起,嘉興市建立按居住地登記戶口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分類管理模式,全市城鄉居民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然有所區分。 重慶的戶改實踐在養老、教育等方面依然出現一系列操作難題,而杭州擴張城區面積之后,企業在招工時對戶籍所在區依然有所限制。 身份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容易,但農民真正成為城市居民很困難。對于政府而言,是城鎮化過程中農民進城前期需要支付的大筆費用;對于農民而言,是失去土地的不甘心不放心,是放棄農民優勢生育權的無奈。在此之下,我們看到可笑的一幕,已擁有城市戶籍的人仍有宅基地與承包地,甚至筆者了解到的最可笑的情況是,已經出國獲得所在國身份的人,仍然擁有浙江某農村的身份證與承包地。 社科院發布的《城市藍皮書》指出,假設到2020年,中國每年的城鎮化率以0.8%到1.0%的速度推進,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超過60%,今后還將有近5億農民需要實現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為10萬元,至少需要40萬億元至50萬億元。必須指出,這是不計入通脹只計入城市福利的保守數字,實際數字可能遠超出這一數字。 以重慶農民進城為例,按當初設定的目標“未來10年將有1000萬農民轉戶進城”,測算每個新市民平均有6.7萬元的進城成本,包括農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的退出及新市民的社保、住房、就業、教育等方面的進入成本。原來計劃兩年內轉移300多萬人,總資金需求高達2010億元。進入城市后還有培訓、就業等成本。雖然我國實踐證明,城鎮化率每增加1%,就可拉動當年國內生產總值1%~2%,但世界實踐也證明,過了臨界點后,城鎮化并不能拉動經濟增長。 地方政府面對的困難實實在在,農民進城后享受永久福利,大量未經專業培訓的人口就業難。目前地方政府的負債與投資規模龐大,永遠缺農民工。因此,強制式地區域戶籍開放是必須的,否則城市自我封閉的僵局無法打破。 我國福利體制需要打破不公平的二元體制,而不是建立高福利國家,虛幻的民生福利論抬高了大眾的胃口,卻是永遠無法吃到嘴里的畫餅,中國將會被不斷增長的公務員福利,與未來的高福利吞噬。福利方面,請向美國看齊,法、德等國不是榜樣。 中國的戶籍改革必須推進,否則城鎮化也好,經濟結構調整也好,建設現代國家也好,都是無法觸及經濟體制深處的表面文章。同時,戶籍改革必須是務實可行的,速度快了一定會造成大倒退。中國夢不是白日夢。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