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中海油中石化挺進北極 成本、環保難題考驗企業盈利

2013-06-14 02:00: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中國石油企業對于北極地區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繼中海油日前對外證實冰島政府與EykonEnergy已邀請公司參與海上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該項目目前正處于談判階段后,昨日(6月13日),中石化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中石化正與冰島方面初步談判,研究在冰島東北沿海水域的近海石油勘探的事宜。這意味著上述兩大石油巨頭有望會師北極開采石油。

國內石油勘探專家們對此分析稱,中海油、中石化挺進北極現階更多是戰略性舉措,短時間內的成本和技術門檻還是太高;而與冰島相對“友好”一方的合作則是中國油企進入北極圈的較好通道。

目前,殼牌石油、凱恩能源、俄羅斯最大能源公司Gazprom已在北極地區啟動了勘探開采活動,但是遭遇綠色和平等環保組織反對。業內專家指出,中海油、中石化如果啟動北極勘探開采也可能會遇到環保組織的阻力,應該提早建立應急環境預案。

中國兩石油巨頭會師北極/

據媒體近期報道,中海油正與冰島EykonEnergy公司合作申請在冰島北極海域進行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和生產的許可。若申請成功,中海油將首次嘗試在北極展開海上石油鉆探。中海油也證實了上述消息,并稱項目正處于談判階段,但未透露最終達成合作協議的時間表。

今年早些時候,冰島在首輪Dreki地區石油勘探區塊招標中頒發了兩張許可證。EykonEnergy在此次招標中提出了許可證申請,但在沒有合作伙伴的情況下未能進一步推進。

冰島國家能源局現正在從技術和財務上評估相關申請的技術優勢以及上述兩家公司資質,然后再做出決定。如果資質合格,許可證將于今年秋季發放。屆時將公布Eykon和中海油在合作項目中所占權益以及北極海上鉆探許可證區塊的確切位置。

不只是中海油,中石化內部人士也透露,該公司正與冰島當地的石油企業展開初步談判,研究在冰島東北沿海水域的近海石油勘探的事宜。

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估計,北極地區的總石油儲量約為900億桶。冰島東北的Dreki區域蘊含巨大的石油儲備,冰島政府已允許挪威和英國的公司在該地區部分區域進行勘探作業。

中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張抗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冰島經濟相對落后,正需要大的投資開發,面對缺少資金問題,冰島對中國企業相當友好,政策也很寬松。

今年4月,中國與冰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冰島成為首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歐洲國家。

張抗認為,目前,北極圈內大部油氣資源主要由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所掌握,中國石油企業很難插足,只能通過與挪威和冰島的合作進軍北極。

今年5月,中國剛剛獲得了北極理事會觀察員身份,這也顯現出中國對北極地區的興趣。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短期看,中海油啟動北極開采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現時的開采成本和所需的技術都是相對較高,但國外石油企業正紛紛進駐北極,中國石油企業此時不進入就會吃虧,中海油中石化挺進北極更多是一種戰略性的舉措。

面臨成本和環保風險/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認為,中國油企在北極地區作業需要面臨以下問題:一方面,與外企合作過程中,中資企業缺乏對當地法律法規的熟練掌握,很容易在合同中“被迫”承擔過多義務和風險,相關企業應嚴格審視,避免被外資欺騙;另一方面,核心裝備、核心技術一直是中國油企海上勘探過程中所缺乏的,投入過多、收效甚小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營收,相關企業應提早做好準備。

今年早些時候,在向阿拉斯加海域北極鉆探項目投資逾50億美元后,第一個實施北極石油勘探的主要跨國公司皇家殼牌表示,受惡劣天氣、機械故障以及監管問題等影響,該公司將暫停在該地區的勘探活動。

對此,中海油有關人士稱,殼牌石油暫停開采并不意味著中海油不能在北極勘探出油氣,各公司的情況不一樣。“現在的油氣勘探中,打10口預測井有2口有油氣就很不錯了,石油勘探40%是需要運氣的。”張抗說道。

同時,環保組織反對在北極地區開展鉆探活動,綠色和平組織曾以攀登殼牌石油、凱恩能源、Gazprom在北極石油鉆井平臺的方式,要求企業停止石油開采。綠色和平認為,在北極,一旦出現石油泄漏,根本無法徹底清理。

據美國礦產管理局估計,僅在阿拉斯加以外這一片北極海域中,石油開采期內就會有 “五分之一”的可能性發生嚴重石油泄漏。隨著勘探區域的擴大,泄漏事故發生的總體幾率也會增高。

今年2月,綠色和平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北極理事會的《北極海洋油污防范及應變合作協議》草稿內容,完全沒能就漏油應變設備的最低要求、建造救援井、清理油污或拯救受污染動物的方案提供引導,更沒有提及具有威懾力的懲處機制、石油公司責任及跨國漏油事故安排,而僅僅以要求各國“確保盡力以現有資源去采取適當措施應對漏油事故”,一旦出現漏油事故,北極理事會根本沒有能力保護脆弱的北極環境,也絕不能確保肇事的油公司承擔責任。

林伯強認為,中國石油企業在北極開采石油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成本和環境污染,中海油、中石化如果啟動北極勘探開采也必然會遇到環保組織的阻力,應該提早建立應急環境預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