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學院

每經網首頁 > 商學院 > 正文

“通脹感”不同于通脹

上海證券報 2013-06-20 14:24:06

當前社會普遍彌漫著的強烈“通脹感”,事實上與貨幣和物價關系都不大,而是因為“生活方式在變貴”,更多反映的是消費欲望與消費能力的差距。

原標題:細說“通脹感”

“通脹感”,跟真正的通脹是兩碼事。所以,通脹的時候不一定有“通脹感”,有“通脹感”的時候也不一定存在通脹。通脹是物價上漲,但通脹感并非完全來自物價上漲。當前社會普遍彌漫著的強烈“通脹感”,事實上與貨幣和物價關系都不大,而是因為“生活方式在變貴”,更多反映的是消費欲望與消費能力的差距。這種“生活方式變貴”帶來的“通脹感”,即使在物價全面下降的情況下也可能滋生。

曾有生活在杭州的記者朋友采訪筆者,他覺得中國通脹非常厲害。我就問他,“你感覺什么物價增長最快,先排除房子,房子的問題單獨談”,他想了一會,也說不出什么物價在漲,但他訴說了他的生活痛苦感:每月最大的支出是汽車的油費,每月加油就得1000多塊錢,感覺不堪重負。杭州地鐵每次8元,公交每次3元,非常貴。

這位朋友的“通脹感”就是來自“生活方式在變貴”。公交3元,確實不便宜,即使如此,如果使用公交出行,每月500基本夠用,地鐵8元每次,也不便宜,即使如此,如果乘地鐵,每月1000也基本夠用,若開車,每月就起碼得1500元。

從公交到地鐵再到私家車,這就是“生活方式在變貴”的典型案例,生活方式每變一次,支出成本幾乎就翻了一倍,所以“痛苦感”很強。但這確實與通脹無關,因為公交價格變化不大,地鐵價格變化也不大,私家車汽油的價格變化也并不太大。而這位朋友的通脹感更多來自于與公交與地鐵的比較。

還可以舉個肉食的例子,豬肉是國人的傳統肉食,后來吃得最多的是雞肉,現在國人更喜歡吃牛羊肉了,但牛羊肉的價格從來就是貴于豬肉和雞肉。從吃豬肉向吃雞肉和牛羊肉轉變,是“生活方式在變貴”的又一個案例。現在很多人抱怨牛羊肉貴,卻很少注意到自己的口味在變。當然牛羊肉的價格確實也在漲,但這也并非通脹,而是養殖方式的變化和養殖成本的升高,原來靠農戶散養,靠吃青草和農作物秸稈喂養牛羊的方式早已供應不上國人大得難以想象的需求了。

說到通脹,很多人喜歡比較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物價變遷,其實這是錯誤的。要知道,計劃經濟時代,很多物價是不真實的,如果真要比,應該與1997年前后我國市場經濟體系基本建成的時候比,如此一比,物價變化就并不算太大。而從2007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到現在的五年多,客觀地說,經濟一直在通縮,可老百姓的感覺,通脹感又確實很強,其實這是生活方式在變貴,也就是雖然具體商品在降價,但生活方式卻在變貴,所以總體“通脹感”很強。還是拿私家車為例子,五年前,中國私家車年銷量幾百萬輛,而現在每年2000多萬輛,而且還在快速增加。

沒有私家車的年代不會抱怨開車成本高,吃不起牛羊肉的時代也不會抱怨牛羊肉的漲價,這反映的是消費欲望與消費能力的差距,所以跟物價無關。生活方式變貴,只與經濟發展速度相關。

國人“生活方式變貴”關鍵正是中國發展太快了。私家車快速增加肯定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導致“生活方式變貴”的唯一因素就是經濟發展速度。看看美國和日本,這些經濟衰退的國家恨不得經濟能通脹,但無論怎么印鈔,股市都翻番了,經濟還是不見通脹,因為是經濟沒有發展。

在傳統的觀念中,人們可能會認為高薪的人比低薪的人生活更如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在傳統社會不同人群生活方式的差異化不大,幾乎就是吃和穿,玩得很少,也不開車,更不出國旅游,沒太多復雜的社會交際。而現在完全不同了,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差異越來越大,幾十元可以生活一天,幾百元,幾千元也可以生活一天,這就導致了拿高薪的人的生活痛苦感也不低,因為他的薪資也滿足不了他的欲望,低薪族擠公交,身體累點,但省錢;高薪資開私家車,身體舒服了,但總心疼油費。

在網絡常有人曬生活成本,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這些人當中幾乎見不到月薪在一萬元以下的。而事實上,在13億人的中國,月薪過萬者不過幾百萬人而已,如果這些人都感覺生活困難,那些掙幾千元的怎么辦?難怪很多網友都罵他們矯情,這些人當然確有矯情的一面,但卻不能否認他們的“痛苦感”是真實的,這是傳統的經濟學解釋不了的現象,只能從生存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這些高薪的人享受著“更貴的生活方式”,因此痛苦感也不低。

如此說來,若按客觀、傳統的經濟學來分析,當下中國確實不處于通脹年代,不存在普遍的“產品變貴”問題,而按“生存經濟學”來分析,當下中國又確實處于“生存方式不斷變貴”的時代,而經濟發展越快,這種由“生活方式變貴”導致的通脹感就越強。解決辦法絕不是放棄發展,而是要想方設法降低民眾的生存成本,具體來說就是筆者反復提及的建設“低生存成本社會”。

原文鏈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6/20/c_124882281.htm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