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

每經網首頁 > 熱點 > 正文

諾基亞賣身變局:微軟“硬”心不改

每經網 2013-06-21 11:44:24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成都

繼華為之后,曾經的通信巨頭諾基亞再次傳出被收購的信息。

昨日,繼外媒報道稱,微軟與諾基亞有關收購后者設備業務的高級談判已經破裂。

通信專家陳志剛認為,微軟的Windows Phone平臺并未給諾基亞有了重拾輝煌的信心,而諾基亞的硬件開發銷售能力也并沒有給微軟Windows Phone帶來市場的成功,因此微軟收購的意義并不大,反而微軟收購諾基亞只能加速諾基亞的衰退,對微軟不會有任何好處。摩托羅拉被谷歌收購后的歷史教訓就是一個例證。

談判破裂

據外媒報道,微軟、諾基亞兩家公司的最新談判在本月啟動,談判的地點在倫敦,原本已接近于達成口頭的合并協議,但是最后因價格未達成一致而告吹。

據上述報道稱,談判的一個有利因素是,微軟可以動用海外現金完成收購。微軟海外子公司目前持有約660億美元現金,這部分現金由于稅收問題很難回流美國市場。

互聯網專家曹悅平指出,目前諾基亞的市值大約144億美元,考慮到其現金儲備總計超過130億美元,估值并不算太高,此外,曾有專業人士評估過,諾基亞專利組合的價值或達到100億美元。

針對上述傳聞,諾基亞發言人表示:“我們與微軟之間有深厚的合作關系。諾基亞和微軟會定期召開會議,這并非不尋常之事。”微軟發言人則拒絕就此置評。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則認為,微軟并不是真心想收購諾基亞,事實證明了雙方的合作并不理想。

早在兩年前,微軟和諾基亞達成戰略合作,希望通過此項合作,憑借著諾基亞的硬件、渠道優勢協助推動和定義Windows Phone的未來。此外,微軟搜索引擎必應也將為諾基亞各種設備和服務提供搜索服務,使用戶可以享受下一代搜索技術,微軟廣告平臺adCenter也可以在諾基亞各種設備和服務上提供搜索廣告服務,諾基亞Maps將于必應和asCenter整合,以提供獨特的本地搜索和廣告體驗。

然而,兩年過去了,盡管微軟Windows Phone已經超越黑莓成為第三大智能手機平臺,但由于面臨Android手機的激烈競爭,銷售仍然困難。雙方的合作并沒有使得彼此走出目前的困境。

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Windows Phone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所占份額為3.2%,而Android所占份額高達75%左右。

陳志剛則認為,微軟收購諾基亞只能加速諾基亞的衰退,對微軟不會有任何好處。摩托羅拉被谷歌收購后的歷史教訓就是一個例證。

在陳志剛看來,手機產業和pc產業是完全不同的產業,和互聯網產業也是完全不同的產業,微軟過去的歷史也表明其在智能終端領域經驗不足,諾基亞體量太大,也會造成微軟的整合難題,例如:公司文化、產品體系、戰略定位差異等。強行收購或讓諾基亞步摩托后塵。

微軟的破局

事實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軟看到了蘋果的成功來自于硬件軟件的完全垂直整合,微軟也曾經希望可以復制蘋果的模式,李易認為,微軟此前一直采取的兩條腿的模式,第一:則是通過WP系統與其他手機硬件廠商合作;第二:則是通過自家的Surface、Xbox則是其進入硬件的試水。

但是,李易認為,幾年來,微軟的WP操作系統一直沒有太大的建樹,其根本原因除了蘋果、谷歌兩大操作系統的擠壓之外,WP系統自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視。

“喬布斯軟硬結合的模式并不是微軟可以干的。”李易認為,作為軟件巨頭,硬件對微軟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領域。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微軟并沒有放棄介入硬件的野心。

去年10月,在一份致股東信中,微軟CEO鮑爾默曾表示,微軟將全面轉型,設備和服務將成為微軟未來發展方向。“將來某個時候我們會生產用于特定目的的特定設備,就如我們在Xbox和Surface等產品上采取的路線一樣。”

而這也一度引發了外界有關微軟將推出自有品牌智能手機的傳聞不斷出現。今年1月,臺灣Digitimes網站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微軟正在與高通等芯片廠商合作,開發Windows Phone 8的參考設計。

陳志剛認為, “金元策略”一直是微軟征戰硬件市場的殺手锏,比如此前的Xbox360采取的是“硬件賠錢、軟件賺錢”的模式,硬件并不是微軟的核心。

李易則認為,從“云、管、端”全產業鏈的布局來看,微軟更有可能發力于云。而就在此前,微軟收購了一系列基于云服務的公司,比如:云計算監測創業公司MetricsHub、云管理服務的公司MetricsHub,而在中國市場,其通過與世紀互聯運營的微軟Windows Azure公有云平臺及服務也正式在中國落地。

李易認為,端已經不是微軟的興趣點所在,大數據才是未來微軟的重心,憑借著公有云、office365等優勢,微軟將在大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等領域有所作為。

責編 何建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