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6-25 08:39:05
樂視網董秘張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董事長賈躍亭個人股權質押的目的是用來投資除上市公司之外的樂視產業鏈。
原標題:樂視網回應巨額股權質押質疑 投資布局網浮出水面
樂視網董秘張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董事長賈躍亭個人股權質押的目的是用來投資除上市公司之外的樂視產業鏈
■本報記者 賈 麗
自2012年12月3日,股價從13.91元一路飆升,樂視網半年內市值翻了近兩倍,期間總市值一度超過優酷、土豆,成為二級市場一朵奇葩。樂視TV超級電視的推出更為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有報道稱,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質押近八成的股份用于個人投資,而近日樂視網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向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申請短期流動資金貸款9000萬元,由全資子公司樂視網(天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消息一出,“樂視網流動資金仍面臨壓力。”等說法在資本市場引起連鎖反應,6月24日滬深創近4年最大單日跌幅,樂視網以23.4元/股跌停報收。
當日,樂視網董秘張特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賈躍亭個人股權質押的目的是用來投資除上市公司之外的樂視產業鏈。“這種投資會不斷完善樂視生態,進而推進上市公司樂視網的業務發展。”
累計質押股權近八成
延伸樂視產業鏈投資
“賈躍亭的股權質押主要用于投資除上市公司外的產業項目,但是投資目的仍圍繞著樂視生態產業鏈發展進行。”樂視網董秘張特告訴記者。
樂視網公告顯示,截止2013年5月16日,賈躍亭共持有樂視網1.9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6.82%,其中本次質押股份共計1990萬股,占賈躍亭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10.17%,占公司總股本的4.76%;累計質押股份1.5億股,占賈躍亭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77.61%,占公司總股本的36.34%。
據樂視網財報披露,2013年一季報樂視網營收3.42億元,增速為23.96%。雖然樂視網業績保持了一定增速。如此高的質押比例,讓投資者著實為樂視網捏了一把汗。樂視網未來業績增長和現金流的壓力也悉數被業內人士再次提出。
“樂視網致力于構建‘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對于外界的質疑,張特表示:“樂視的產業體系不僅僅局限于樂視網,但是在眾多構架之中,多數構架布局都是為樂視網的發展服務的,樂視網相當于那顆‘定盤的星’,通過上下游垂直產業鏈的完善能夠更好的發揮協同效應。”
而隨著賈躍亭等一干股東對樂視網的投資加大,一副產業布局的圖譜浮出水面。
張特稱,此次質押股份的目的,主要用于樂視生態鏈除樂視網之外部分構架的完善和投資。他介紹,樂視網豐富的版權資源和樂視影業的出品方資源為樂視生態系統提供了內容保障;而樂視網云視頻平臺、樂視致新電商平臺、網酒網電商平臺構建起樂視整體的平臺結構;樂視致新的樂視TV超級電視和樂視盒子成為樂視生態的終端和應用的載體。
興業證券文化傳媒分析師文浩認為,上市公司股東經常通過質押股權的方式發展上市公司以外的業務和產業布局,質押融資是維持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地位、發展相關產業的重要手段。側面可看出,樂視網的掌權人對于樂視網的發展、樂視生態的布局均有信心。但要注意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賈躍亭在今年4月也曾解除過兩筆股權質押,解除質押的比例占其擁有股權的16.53%。質押自己手中的股權,可見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短期并無減持股份的之意。
每一步嘗試
都以資金為代價
雖然樂視戰略布局的每一步都在嘗試視頻行業發展的新模式,但樂視網對于資金需求的迫切可見一斑。
樂視網從成立到上市以來,僅僅經歷了一輪融資,融資額度不足7億元人民幣。
在今年4月的股東大會上,面對外界對樂視網的資金鏈吃緊的眾多質疑,賈躍亭曾回應道,樂視網除自身業務外,還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到樂視致新等業務范疇,有一定資金壓力。但未來公司將通過多元化資本運作,彌補資金缺口。在整個樂視全產業布局上,資金渠道將以多元化融資渠道解決,股權質押就是方式之一。
一直以來PC端的廣告收益為傳統視頻網站的重要利潤來源,而如今越發被邊緣化。
繼優酷、土豆合并之后,百度正式宣布以3.7億元巨資收購PPS,PPS將與愛奇藝合并,相當一批視頻網站的聯合已獲得話語權。而樂視網走上了一條另類道路:“內容+平臺+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的垂直產業鏈整合。
張特表示,樂視生態全產業鏈整合模式,統領上下游將產業鏈各節點的效能加倍釋放。用賈躍亭的話說,樂視網通過這種全球獨特性的生態系統,構筑了不可復制的高門檻、具有極強競爭力。這種戰略領先性也使得樂視始終引領視頻行業的發展趨勢。
結束了野蠻擴張的階段,視頻網站將在下一個核心一線戰場迎來新一輪廝殺。
來源:證券日報 原文鏈接: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6/25/content_363007.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