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熊錦秋:監管層應推動股市改革而非資金救市

2013-06-26 01:12:00

◎熊錦秋

每次股市一暴跌,就會有人呼吁立即救市,這已經成為A股市場循環上演、經久不衰的老節目。而在歷史上的多數時候,監管層考慮到一些投資者訴求,也總會扮演救世主角色,出臺措施推動股市扭轉頹勢,股市總是在要跌回地面時,被政策托住,股市從而被托成一個不接地氣、懸在半空之中的堰塞湖。

此次股市下跌,首先一個直接因素是IPO或將重啟,其次是信貸緊縮導致錢荒,另外就是美聯儲暗示可能淡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筆者認為,這些都只是誘發因素,即使沒有這些因素,股市暴跌也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筆者贊同暫停IPO,但并非為了影響供求關系救市,而是又有企業上市后可以享受到種種特權,這對公眾和社會危害巨大。筆者從來就不贊同通過影響市場供求關系來救市、托市,這于市無益。

首先,光靠少量資金托市可能托不住。隨著大小非、大小限解禁,市場可流通量達十多萬億,要把股市托住,即使國有股主動不拋售,也或許需要數千上萬億資金,中國經濟要錢的地方多的是,哪里來這些資金給股市?

其次,托市并不公平。人們總希望匯金、中投等扮演救世主角色,但匯金、中投的資產是全體國人的資產,并非股市投資者專享資產,對于那些非股民來講,拿他的那份資產來托市,這并不公平。當前雖然有些大小非、大小限解禁后已經減持,但顯然還有不少留在手里,其持股數量甚至仍然占到市場的大頭;股市點位越高,其所套現的財富越多,又憑什么要維持過高估值、替這些大財主錦上添花?

其三,托市會讓股市越來越畸形。托市形成懸在半空之中的虛擬市,讓投資者也不接地氣,投資者總局限于相互之間斗智斗勇、展開跟莊與反跟莊投機游戲,將盈利方向過度放在波動差價上面,根本就沒有向上市公司催討收益的動力,由此有些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甚至只有大股東一人參加,眾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經營根本就不關心。另外,托市讓股市維持較高泡沫估值,大量發行人虎視眈眈盯著股市,隨時等待發令槍響,好沖進股市高價搶錢。

其四,托市結果仍將是散戶一無所得。歷次救市,股市雖然暫時托住,投資者從中得到什么好處了嗎?除了套牢虧錢、斬倉割肉,多數投資者到頭來什么也沒有得到。投資者套牢后總是發誓解套出來就洗手不干,但人類與生俱來的貪念,加上有政策救市的依靠讓他們屢屢忘卻誓言。

放棄政策資金托市,讓投資者自己承擔投資風險,投資者少了政策資金托市依靠、也才能真正長大。雖然將來股市或許還有投機行為,但投資者將會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公眾投資者將會更加主動約束上市公司大股東或經營者,這樣的利益博弈格局才會推動市場走向健康。

筆者反對政策救市,但在市場出現較為特殊情況下,比如持續單向暴跌達到駭人幅度,政策偶爾伸手也是情有可原,其最大意義在于維護市場運行秩序。但這也只能是延緩一下暴跌態勢而已,政策資金只能點到為止。

筆者反對資金救市,但不反對其他方式救市,比如推動股市根本制度改革。當前,有關各方已基本形成共識,退市制度不健全是市場最大缺陷。筆者認為,進一步嚴格退市制度,這是推動A股市場走向健康的必經之路;在此基礎上推動其他治市制度完善,如此市場才能構建新的健康發展模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