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7-04 11:20:42
13款銀保產品今年前5個月銷售861.56億元,高于860億元的工行2012年全年代理個人保險銷售金額。
本報見習記者 劉敬元
去年11月,農銀人壽股權變更后,以幾大國有銀行控股的保險公司為代表的銀行系險企獨成一派。在銀保業務舉步維艱的情況下,代理保險業務對銀行體系的吸引力還有多大?
今年三四月份保險公司重新燃起的銀保沖動為自身帶來高保費的同時,很可能也給銀行創造了史無前例的代理保險高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5個月比肩工行去年全年
《證券日報》此前對銀保市場中熱銷的分紅險高現金價值及萬能險高結算利率的情況進行過報道,而高現金價值分紅險、高結算利率萬能險產品究竟有多熱銷?
《證券日報》輾轉獲得的關于十大壽險公司及主要銀行系險企的銀保業務數據顯示,新華保險、人保壽險、生命人壽、國華人壽、天安人壽、華夏人壽6家保險公司的6款熱銷銀保萬能險產品今年1-5月保費規模達到515.7億元,而7款來自不同保險公司的銀保分紅產品同期的保費規模為345.86億元。
照此計算,上述13款產品在今年前5個月累計銷售保費規模達到861.56億元(部分產品上市時間不足5個月),已經超過中國工商銀行2012年全年“代理個人保險銷售”金額860億元,而工行去年的此項代理業務位居銀行同業首位。
根據《證券日報》獲得的上述產品的險企與銀行簽約手續費率信息,6款萬能險產品將給代理銀行帶來超過10億元的代理手續費收入,按總對總簽約手續費率區間上限計算的收入達11.43億元。而對于保費規模達到345.86億元的7款分紅產品,保險公司需要支付給代理銀行約7.76億-7.97億元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這意味著,代理上述13款熱銷銀行保險產品的銀行,在今年1-5月共計獲得代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最高可達19.4億元,這一數據接近浦發銀行2012年全年的總體代理業務手續費(23.13億元)。
總對總手續費率低至1%
保險同業提供給《證券日報》的獨家數據顯示,保險公司力推的分紅險、萬能險等銀保產品簽約手續費率多在2%上下,最低為1%,最高3%。
從熱銷分紅險產品的簽約手續費率來看,銀行系險企整體較高。多數銀行系險企的總對總簽約費率接近3%,具體來看,中郵人壽、工銀安盛、農銀人壽的簽約費率從1.8%-2.8%不等;而太保壽險、泰康人壽、人保壽險在內的幾大壽險公司手續費率均在2%以下。
這幾乎與銀行系險企給外界的印象恰好相反,事實上,它們依靠的銀行渠道優勢并沒有為其帶來手續費率的優惠。這在業內人士看來并不奇怪,某銀行系險企人士對本報記者稱,這與大型壽險公司的規模優勢以及銀行系險企更能承受高成本不無關系。
而從萬能險產品看,相較于2012年上市的激進產品總對總簽約手續費率多在2%-3%的情況,險企今年一季度末前后推出的更為激進產品的費率多在2%以下。“好賣的產品費率自然會低一些。”上述人士表示,保險產品更能迎合市場需求,保險公司在簽約時掌握更多話語權。
根據上述13款銀保產品的861.56億元保費規模以及19.4億元手續費計算,銀保手續費率為2.25%,相較此前,這個平均費率水平是升是降?
手續費率一直是各保險公司“不能說的秘密”,鮮有相關公開信息或報道。不過《證券日報》曾于2011年報道,根據光大銀行當年的中報計算的該行銀保業務簽約平均手續費率為5.65%(詳見本報2011年8月11日C2版《光大銀行代理保險收入占比下降 子公司光大永明轉身一年未見起色》)。照此看,各大險企與銀行的簽約手續費率兩年間下滑了3.4個百分點。
不過,保險業內傳聞某壽險公司6月份上市的一款萬能險產品總對總簽約手續費率高達8%上下,這是否能攪動銀保手續費率局面?本報將繼續關注。
編者按:2013年過半,在各大壽險公司熱熱鬧鬧的銀保沖動之后,加之銀行理財服務綜合化的大勢所趨,險企給合作銀行創造的中間業務收入如何?銀行系險企在對應銀行中的地位是升是降?《證券日報》保險周刊試圖從“手續費”這個敏感的數字著手求解。
原文標題:銀保手續費率兩年下滑3.4個百分點 十余款銀保產品5個月為銀行創收19.4億元
原文鏈接: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7/04/content_364613.htm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