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錢荒”凸顯流動性管理重要性

2013-07-05 00:42:42

當我們反思這次“錢荒”的發生,不難發現,這深刻反映出金融機構經營欠穩健、流動性管理能力不足的風險,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項崢(經濟學博士)

近期銀行間市場出現的“錢荒”現象,是貸款增長較快、地方政府過度舉債、企業所得稅集中清繳、端午節假期現金需求、外匯市場變化、補繳法定準備金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隨著央行向一些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動性充足的銀行也開始發揮穩定器作用向市場融出資金,市場利率已回穩,“錢荒”短期內出現明顯緩解。

從根本上說,我國流動性總體充裕。當我們反思這次“錢荒”的發生,不難發現,這深刻反映出金融機構經營欠穩健、流動性管理能力不足的風險,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從貨幣供應量看,截至2013年5月末,M2余額高達104.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從貨幣需求量看,年初以來我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實體經濟活躍程度趨向下降,貨幣需求也相應減少。從貨幣存量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看,2012年末我國M2/GDP為1.87,高出2011年0.06,貨幣供應相對于GDP增長出現了擴張。從社會融資規模看,2013年1~5月,全國社會融資規模為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12萬億元。在現代化支付系統下,根據央行測算,全部金融機構備付金保持在六七千億元左右即可滿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而當前的實際余額在1.5萬億元。可見,我國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足,所謂“錢荒”或是個偽命題。

而流動性不能流動,蘊涵了出現階段性流動性緊張局面的可能性,進而可能引發所謂的 “錢荒”問題。從金融機構的信貸收支表分析,借方反映的是金融機構負債,實際上表現為社會公眾(包括金融機構)擁有的流動性;而貸方反映的金融機構資產,表現為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運用,如貸款、債券投資等等。綜合考慮資金運用結構與期限后的相關影響,某一時點商業銀行可自由支配的流動性與統計上的貨幣存量規模存在數量級的差異。可見,在超百萬億的貨幣存量中,有相當比重的流動性無法實現正常流動。這種約束在金融機構如此,對個人或企業而言,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流動性不能及時流動,本身就蘊涵了流動性風險的可能。

過去較長時間,我國金融機構經營過于激進,高度重視信貸擴張,中長期資產配置比例過高,表外業務和同業業務擴張迅速,導致流動性鏈條過度繃緊,進而過于依賴貨幣市場和央行流動性支持,而內部流動性管理制度執行不嚴,存在很大的流動性風險。6月前后的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波動,與其說是貨幣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不如說是金融機構經營欠穩健、流動性管理能力低下的結果,導致部分金融機構面對流動性缺口無法實現資產順利變現,從而引發了所謂的“錢荒”問題。

流動性是金融機構經營的恒久命題。金融機構經營要遵循“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則,流動性始終是金融機構經營的首要原則。遺憾的是,這一原則長期被金融機構束之高閣,埋下了巨大金融隱患。因此,近期銀行間市場“錢荒”現象,可以給金融機構猛然一擊,促使其回歸穩健經營的正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