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7-08 09:02:28
備受企業詬病的廣東藥品招標新模式如今陷入了尷尬。一方面,廣東藥品交易新規送審稿至今仍未得到有關批復,另一方面,原定于7月1日啟動的藥品網上交易也遲遲沒有動靜。
每經實習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備受企業詬病的廣東藥品招標新模式如今陷入了尷尬。一方面,廣東藥品交易新規送審稿至今仍未得到有關批復,另一方面,原定于7月1日啟動的藥品網上交易也遲遲沒有動靜。
在此關鍵時刻,《廣東省基本藥物增補品種目錄(2013年版)》先行問世,這是繼青海之后第二個發布地方基藥增補目錄的省份。文件顯示,本次共增補278種,其中化學藥和生物藥147種、中藥131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幅擴容近300個品種中,過百種獨家品種備受青睞,此前因安全隱患而“缺席”新版基藥目錄的中藥注射劑也入選,遭到市場人士反對。
多位受訪的醫藥行業研究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前的新招標政策遭到藥企強烈反對和攻擊,由于獨家品種可以規避競爭風險,這樣做能讓企業不吃虧。同時,不排除其他地方基藥增補目錄繼續納入中藥注射劑的可能。
中信證券認為,由于市場缺乏國產化學藥品專利藥,未來十年將是中藥獨家品種發展的黃金期。基于入選品種在公司銷售占比分析,此次基藥目錄中最受益的企業包括康緣藥業、上海凱寶、紅日藥業、香雪制藥、佐力藥業、華潤三九。
獨家品種超過擴容中藥2/3
7月4日,廣東省發布了《廣東省基本藥物增補品種目錄(2013年版)》,作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和《廣東省基本藥物增補品種目錄(2010版)》的補充,一并執行。截至目前,廣東可用的基本藥物品種已接近1000種。
廣東省衛生廳要求,不僅基層醫院要100%使用基本藥物,各級公立醫院都要按比例優先使用基本藥物,達到一定的“基本藥物使用率”。
正是由于基藥市場對藥品的“剛性需求”,大部分國內藥企希望能擠進基藥目錄。然而,受制于“唯低價中標”的基藥招標和零差價政策,不少藥企在此前的招標中并未嘗到甜頭。
一位長期關注醫藥行業的某藥企高級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年來的基藥招標政策證明了這樣一種現象:低價藥有價無市、高價藥銷量猛增,于是企業拼命將高價藥擠進基藥目錄。
“一些競爭廠家多的通用品種,以低價中標的制度造成惡性競爭,企業即使中標,一旦遇到采購量小、回款時間短、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漲等因素變化,索性不做。更重要的是,在零差價政策下,這類低價品種由于沒有返利和回扣,基層醫療機構根本沒有積極性采購,造成品種有價無市。”該研究員如是說。
廣東珠海某中藥生產企業一位王姓總經理也表示,此前廣東藥品招標政策意見稿出臺后曾遭到多家藥企反對,這次擴充獨家品種顯然可以權衡多方利益。
根據此前廣東醫藥招標政策,最存爭議的就是基藥品種招標。按其規定,采用“雙信封”評審制度,經濟技術標10分,同時根據同組各品規的報價情況計算價格分(價格分=90×同組最低報價/該品種報價)。而在此次擴容目錄中,有更多議價權利的獨家品種占百席。
“化藥品種競爭激烈、利潤空間小,企業進目錄只為走量,價格是否合理是另外一回事。而獨家品種意味著價格得到保護,這樣的產品不會讓企業吃虧。”王姓總經理稱,基藥目錄是多方利益的博弈,這樣可以讓企業減少對基藥招標政策的反對。
同時,作為醫藥大省,廣東代表的華南市場占據全國醫藥市場總份額的30%,廣東醫保資金也高于全國水平,而獨家品種利潤一直較高,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業績增長。
中藥注射液入選受質疑
中藥注射液的安全風險使其飽受信任危機,在未能入選新版基藥目錄后,不少市場人士預期地方紀要也不會將該類品種增補入選。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包括喜炎平、熱毒寧、喘可治、參附注射液等15個中藥注射劑卻成功入選此次廣東增補目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造成中藥注射液安全危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致敏原和有效成分不明。雖然國家藥監局主導的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工作開展已近三年,但就目前進展看,并未能解決中藥注射液的根源問題。
“新版基藥目錄都刪除了2009年版入選的八種中藥注射劑,這次廣東擴容15種,是多方利益博弈所致。”王姓總經理認為,中藥注射劑的隱患是每個品種的有效成分和有害物質定量、定性不確定,即使其GMP(良好作業規范)和質量檢驗再嚴格,不良反應的根源也沒有得到解決。而我國基層市場缺乏醫療人才,不規范用藥容易加大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的風險。
前述研究員也認為,按照我國中醫理論就不應該存在中藥注射液這種劑型,由于缺乏臨床論證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記者統計,此次增補目錄中藥注射劑品種包括康艾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喘可治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大株紅景天注射液、參附注射液,其中紅日藥業的血必凈注射液、上海凱寶的痰熱清注射液,都是對公司業績貢獻最大的核心品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