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對話陳燕楠: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有威力的創(chuàng)造

新華網 2013-07-10 15:22:07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2012年12月16日,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左)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由中國延安干部學院主辦、新華網協(xié)辦的第三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將于12月17日至18日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舉行。12月16日,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接受新華網專訪,介紹學院在黨性教育和群眾觀教育等方面的經驗和探索。新華網 李欣攝

深冬季節(jié)的延安,延河的水雖已冰封,但空氣比想象中要溫潤許多。天空透徹晴朗,錯落有致的一處建筑群中,來自全國部分組織部和地方的領導、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正在圍繞新時期的黨性教育和群眾路線進行研討。

這里正在舉行第三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主題是如何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一次重大主題研討。

為什么要再次強調群眾觀,延安精神的生命力在哪里,對我們的黨員干部如何進行群眾路線教育?論壇間隙,針對這些問題,主辦方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接受了新華網專訪。

新華網記者:中央政治局日前通過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在社會各界產生強烈反響。近一段時間中央領導同志率先垂范,從開會不能念稿子,講話不能假長空,出行不清場封路,到明確要求領導干部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等等。這一系列新風透露出怎樣的信號?對當前黨員干部教育工作有什么啟示?

陳燕楠: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強調“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些重要思想、觀點以及重大部署,深刻揭示了我們黨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評價標準,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高度重視。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作風轉變上下了很大功夫,率先垂范,樹立新風,讓廣大群眾看到我們黨執(zhí)政為民的決心,堅定對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信心,國內外媒體給予很高評價。

我認為,這些作風并不是從今天才開始,是有歷史淵源的,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些傳統(tǒng)在當年如何實施,產生什么效果,新時期怎么看待,如何進一步發(fā)揚,是我們當前應該著力研究的。

新華網記者:延安是群眾路線的發(fā)源地,在這里,密切聯(lián)系群眾曾經有著生動豐富的實踐,黨中央在延安13年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留下無數感人故事。作為黨性教育研究專家,您如何理解十八大再提群眾路線,怎樣看“延安精神”在今天的意義?

陳燕楠:“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幾十年艱苦探索和偉大實踐不斷總結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我們用四句話總結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現在看這四條內容,每一條都是我們應該遵循的。

延安時期是我們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最好的時期。我們黨之所以完全徹底地成為“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的忠實代表,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黨實行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的領導方法。正是由于同人民群眾有這樣密切的血肉聯(lián)系、魚水關系,黨才會有非常堅實的群眾基礎,即使在同敵人的力量對比上處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能從人民群眾當中汲取無限的力量,最終取得革命和戰(zhàn)爭的勝利。

許多研究中共黨史的學者指出,群眾路線是“延安道路”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實踐上“最有威力的創(chuàng)造”,中國革命和建設自延安時期以來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堅持了群眾路線。

十八大把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未來五年準備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這抓住了當前黨建的重中之重,將推動黨建水平全面提高。同時,這也是為了應對當前社會矛盾比較突出時所采取的有效舉措。

 

2012年12月16日,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由中國延安干部學院主辦、新華網協(xié)辦的第三屆黨性教育“延安論壇”,將于12月17日至18日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舉行。12月16日,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接受新華網專訪,介紹學院在黨性教育和群眾觀教育等方面的經驗和探索。。新華網 李欣攝

新華網記者: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理念在當前黨性教育中占據什么樣的位置?前來參加培訓的學員們如何看待這一課題,讓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陳燕楠:中央賦予延安干部學院的功能定位是把學院建設成為全國黨性教育基地和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研究中心。密切聯(lián)系群眾一直是我們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設計品牌課程,編寫特色教材,開展現場體驗及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員深入了解延安時期的黨群關系,自覺繼承弘揚延安時期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增強做好新形式下群眾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我們的課程設計中, “宗旨意識”模塊就是幫助學員認識黨的宗旨的歷史由來及深刻內涵,了解延安時期黨群關系,深刻認識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實現和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在這個系列課程中,我們組織了以“群眾工作的實踐和體會”為主題的講座、以“‘只見公仆不見官’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為主題的現場教學參觀討論、以“張思德精神與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為主題的棗園革命舊址教學、以“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為主題的結構化研討等內容。

為什么延安時期的干群關系能如此融洽?現在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有哪些特點和問題,怎樣解決?我們在教學中讓教師和學員完全敞開地討論,讓學員分析現實,自己去思考問題的答案。比如,在棗園中央書記處禮堂外,學院教授焦連三的課程《延安時期的黨群關系》總是能引發(fā)學員的熱烈討論。

延安精神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寫就,足以跨越時代。啟動于2009年的《口述歷史 延安的紅色歲月》項目旨在采訪健在的延安時期老紅軍、老八路、老干部,目前已完成對800余人的訪問,非常真實感人,這些基礎工作為開展黨性教育提供了全面翔實的素材。

我們在研究黨性教育時總是力圖做些深入分析,在延安辦學,特點是什么?黨中央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哪些寶貴經驗,新時期應該怎樣發(fā)揚光大?在延安,有太多經驗可以總結和體驗。

新華網記者:怎樣才能把黨性教育真正做到“入腦入心”,觸及到學員內心深處,影響他們的價值觀?

陳燕楠:延安干部學院成立8年來,有4萬多名黨的干部來到這里,重溫60多年前革命先輩的創(chuàng)業(yè)道路,接受理想信念的再次洗禮。翻閱延安干部學院的學員心得報告,最常見評語是:“精神受到震撼,靈魂受到洗禮,思想得到升華”。可以看出,學院對干部的教育培訓探索了很多好的經驗。

來到延安參加培訓的學員大多是中高級領導干部。我們希望通過培訓讓他們有所觸動,這需要經過情感體驗、深入反思和相互交流才能實現,而不是簡單的理論和知識學習。

鳳凰山是黨中央1937年進駐延安時住的第一個舊址。一個簡陋的窯洞,一張破舊的桌子,一盞小小的油燈,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毛澤東寫出了指導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以及抗日戰(zhàn)爭偉大進程的一系列著作。很多學員雖然原來讀過或者了解一些基本的背景,但是在現場也仍然被觸動,進而引發(fā)反思。

有的學員說,你們講的歷史很好,也確實觸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但是我更希望你們對現實問題有所分析,解決我現在面臨的突出難題。老實說,這是對我們教學工作提出的很大挑戰(zhàn)。我們的確不一定能對現實問題給出最直接的答案,但我們會談兩個問題,一是從歷史到現實的轉換,一是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我們一直在努力突破這道“門檻”。

現在70后、80后的年輕干部越來越多,他們的特點是所受教育很系統(tǒng),知識很豐富,但對黨的歷史和傳統(tǒng)相比較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干部來講,基礎相對又薄弱一些。在現代社會思想比較多元的情況下,如何讓年輕干部認可黨的傳統(tǒng),接受黨性教育所倡導的基本的價值理念,我們做了很多思考。

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第一,黨性教育是實事求是的,一方面要總結我們黨的歷史上的成功經驗,同時也應該注意總結吸取歷史上的教訓和反思。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年輕人反而覺得可親可信。第二,對于年輕干部而言,黨性教育必須要面對利益的問題。應當承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可以合理合法的取得自己的利益。但在黨的根本宗旨要求下,黨員干部應該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關鍵時刻你要能站得出來,要能夠為多數人、為國家犧牲自己的利益。

我們并不期待10天半月的培訓能完全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所以要不斷地對干部進行培養(yǎng)與培訓,希望通過培訓讓他對自己有全新的認識,對樹立怎樣的核心價值觀有所思考有所觸動。

新華網記者:作為國家級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延安干部學院怎樣把“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今天的“八項規(guī)定”有機結合,融入到黨性教育中?

陳燕楠:利用延安時期革命傳統(tǒng)資源尤其是黨群關系優(yōu)良傳統(tǒng)開展黨性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2013年,學院將圍繞十八大精神要求,圍繞群眾路線教育開發(fā)系列課程,比如,把延安時期比較典型的黨群關系歷史事件,以教學案例形式開發(fā)運用于課堂教學,增強黨性教育的鮮活性。

我們希望對干部的培訓不僅講歷史,也面對現實,不僅講理論,也要在具體操作上提出方法。要對現實中的真實案例進行教學分析,真正提高和增強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我們正在籌劃準備在全國開展一次群眾路線、群眾工作方面的優(yōu)秀案例征集活動。這項工作可能對全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有所幫助。

作為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對培訓學員一直有嚴格的行為要求。除非學員身體不適,否則不得離開學校,學員一日三餐必須在學院食堂吃自助餐。下一步,我們還考慮推行學員生活自我管理制度,真正用延安精神辦學,用延安學風管理培訓過程、管理學員。

原文: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12/18/c_124109941.htm

責編 劉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