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2 01:04:36
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的深長城“國退民進”之路,隨著國資手中最后10%股權的出讓而正式落下帷幕。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每經實習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深圳國資委旗下號稱“現金奶牛”的深長城(000042,SZ),7月10日、11日連續兩日發布公告披露權益報告書。公告稱,7月9日遠致公司已與深圳市國資委簽訂了《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協議》,根據協議,深圳市國資委擬將其持有的約2394.5萬股(占總股本的10%)無償劃轉至遠致公司名下。
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的深長城“國退民進”之路,隨著國資手中最后10%股權的出讓而正式落下帷幕。
深圳篤道投資執行董事林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民營企業仍然掌握著深長城的控股權,深圳國資委最后10%的股份無償劃轉對爭奪控股權已經沒有意義,此次劃轉只是國有資本的內部整合。有分析認為,10%的股權無償劃轉遠致公司,此舉或為國資最后退出作準備。
“黃氏”家族實際控制深長城/
深長城公告稱,本次劃轉尚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方可生效。
公告顯示,遠致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注冊資本40.5億元,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范圍是投資興辦實業、對投資及其相關的資產提供管理。截至2013年3月底,遠致公司持有深長城約12.4萬股,占總股本的0.05%,若本次劃轉成功,遠致公司將持有股份約2406.9萬股,占總股本的10.05%。
此次轉讓并未改變“深長城”的股東排位,民營企業仍然穩握深長城的控股權。
目前,“聯泰系”(南昌聯泰投資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深圳市聯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28%的持股位列深長城第一大股東,民企中洲地產6月份獲得深圳國資委19.75%的股權后,以23.79%的總持股位列第二大股東,若本次劃轉成功,遠致公司則以10.05%比例躍居深長城第三大股東。
在深圳國資委旗下眾多企業中,深長城一直被公認為優質資產,根據今年一季度報顯示,公司總資產已達79.97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達29.39億元。
林雋分析,由于民資向來對于國有優質資產這塊蛋糕虎視眈眈,為防止民資收購,深長城和同為國資背景的深振業2003年發起了相交叉持股,曾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但并未改變深長城和深振業被民資狙擊的遭遇。
2010年深長城年報顯示,深長城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聯泰系持有深長城28%股權,深圳國資委直接、間接持有約36.85%。聯泰系只要增持超過8.85%的股份,便可一舉奪得大股東地位。
2011年8月,深長城遭遇深圳瑞昌捷投資及一致行動人舉牌,瑞昌捷通過深交所系統累計買入5%的公司股票。幾乎同一時間,深圳市中洲房地產有限公司、上海日升創展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瑞昌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及另外22名自然人,也在二季度分別買入深長城股票。其中,中洲地產持股比例達到2.18%。
“聯泰系”實際控制人為黃建勲家族、瑞昌捷實際控制人為黃將南、黃將忠家族、中洲地產創始人為黃光苗、黃光亮家族,加上其他多名自然人股東(含黃美清等),多名黃姓控制人持股比例合計也已經超過深圳市國資局。
放棄深長城為捍衛深振業?/
2013年2月5日,深長城發布公告,宣布深圳國資委退出股東之爭。公告稱,深圳市國資委擬轉讓不超過總股本24.75%的股份,即不超過5926.7萬股。國資委開出八項轉讓條件,要求受讓方從事房地產開發行業并持續經營三年以上,不接受聯合受讓,三年內不變更公司主營業務且不轉讓,具有較好的業績及較強的行業影響力等。
2013年6月14日,深長城再發公告,深圳國資委轉讓公司19.75%股權,受讓方為中洲地產,較此前披露的轉讓上限24.75%少了5個百分點。由此,中洲地產累計持股23.79%,由市場預料中的第一大股東變為第二股東,黃建勲家族控制的“聯泰系”升任深長城第一大股東之位。不過,中洲地產方面表示,擬在未來12個月內擇機繼續增持,希望成為深長城第一大股東。
林雋認為,由于深長城、深振業都是國資委控股企業,在深圳國資委持股深長城的比例遠遠高于深振業的情況下,放棄前者控股權的確令人大跌眼鏡。市場普遍分析認為,此舉是為了集中力量捍衛深振業這個最后的房地產平臺。有分析認為,10%的股權無償劃轉遠致公司,此舉或為國資最后退出作準備。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深長城2013年第一季度營收和利潤大幅減少,其中營業收入為2.89億元,同比減少68.60%,歸屬上市公司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凈利潤為4485.52萬元,同比減少78.56%,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同比大增104.88%至約1373.31萬元。
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不排除公司為了減少控股權喪失的輿論壓力,而有意制造一種業績較差的印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